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赤鳞鱼养殖(关于泰山赤鳞鱼的传说和事实)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作为一个中国人,大抵都知道东岳泰山;而作为一个泰安人,十有八九也听说过“泰山赤鳞鱼”。像我这种距“泰山脚下”尚有百公里之遥的伪泰安人,也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关于泰山赤鳞鱼的传说和事实

赤鳞鱼

小时候被赤鳞鱼这个名字给忽悠的不轻。话说金鱼体泛金光,锦鲤花团锦簇,都算名副其实,但赤鳞鱼却和寻常鱼类一般无二,鳞片并非赤色。咋解释呢?按泰安名士高宗岳《泰山药物志》的说法,“螭霖鱼方头巨口,龙须龙目,全首似龙而无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民间讹传为“赤鳞”。螭者,龙生九子之一也,一种无角的龙,鱼头居然会像螭头?高论实在牵强得很。不过名相之争终属虚妄,我们知道它是啥即可,大可不必为此争论不休。

关于泰山赤鳞鱼的传说和事实

多鳞白甲鱼

那么,泰山赤鳞鱼到底是啥玩意儿呢?地方俗名是作不得数的,我们把民间传说放在一边,捋一捋它的分类地位:“赤鳞鱼”,其正式名称为多鳞白甲鱼,拉丁学名Onychostoma macrolepis,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原名多鳞颜颌鱼。此鱼属于小型鱼类,一般不超过20cm,外形总体上呈大众化的梭形,吻部钝圆,体被密鳞,体侧鳞片微黄,中间有条金黄色的鳞带,鳍、尾大部分呈红色,繁殖期尤为艳丽,勉强和“赤鳞”二字沾边。

泰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所谓“造化钟神秀”,其物产也往往自带加成,比他处多了几分“灵气”;“泰山赤鳞鱼”亦不例外,民间关于它的“假语村言”多有神神叨叨之处。比如,很多网络资料会告诉你,此鱼“仅产于泰山的黑龙潭、桃花峪、后石坞等阴暗的深水之中,尤以黑龙潭为佳”,这说法显然是出自民间,而事实上多鳞白甲鱼分布并非如此狭窄,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以及浙江龙泉均有之。

关于泰山赤鳞鱼的传说和事实

多鳞白甲鱼

当然,也可以认为只有泰山产的多鳞白甲鱼才是正宗的“泰山赤鳞鱼”,余者皆为僭伪,这么说还真是不好反驳。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泰山赤鳞鱼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泰安市泰山区所产为限,国字号部门都发话了,还有什么道理好讲吗?这如同“西湖龙井”,同样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你就是连树带土从西湖移植到别处栽培,那也不能算数。再说,鱼类的品质和水质、环境密切相关,普通鲤鱼和云南网箱养殖的鲤鱼口味相差不小,也许泰山所产的多鳞白甲鱼就是强于别地亦未可知。

还有一种说法,“赤鳞鱼不下山”,或曰“上不过崖下,下不过麻塔”,极言其生性娇贵,挪窝即死给你看。《泰山药物志》亦有记载:“......甚难畜养,每畜缸中,天暑则死.天雨则飞,时时跳跃缸中,必得以大缸深水安置荫中,缸口以竹编盖,久之十活一二,也不见长。”但这些都是老皇历了。早在1982年,多鳞白甲鱼的人工繁育就已经被攻克,在泰安当地一度形成了养殖热潮,后来虽几经起伏,但一直延续至今。陕西等地亦有养殖,这不止是下了山,而且出了省,照样活得好好的。

关于泰山赤鳞鱼的传说和事实

多鳞白甲鱼

民间传言,泰山赤鳞鱼有金赤鳞、银赤鳞和草赤鳞之分,前二者仅生于泰山溪流中,后者分布较广泛一些,山下河流中亦有之。这说明当地群众对自然的观察还算细致,但结论并不准确。多鳞白甲鱼是一个物种,本身无“金银青”之分,盖因本种具有一定的变化体色拟态能力,生长环境不同,体色略有差异而已。在藻类较少的水体中,体色银白或墨绿,且多为不足3cm的幼鱼,藻类较多的环境中则通常为草金色。类似的体色变化,在其它鱼类中也是常见现象,实非异事,不值一提。

关于泰山赤鳞鱼的传说和事实

干炸赤鳞鱼

泰山赤鳞鱼以肉嫩味鲜闻名(当地),据称曾为皇家贡品。虽然人工养殖数量不小,但价格居高不下,本砖家一向混迹于中下层群众,至今无缘品尝。不过也没什么遗憾啦,一个鲤科的淡水鱼而已,不会好吃到哪里去的。泰安当地人以赤鳞鱼为尊,但在多数外地外省人眼中,可能就是一般小杂鱼。从价格上看,泰安的赤鳞鱼可能高达600元/斤,甚至更夸张,在外地会遭到断崖式下跌。

最后提醒一点,如果想品尝一下赤鳞鱼,切记要选择养殖产品,因为多鳞白甲鱼已于今年正式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此前多有类似传言,如今成真矣。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