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塘鳢养殖技术(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鲮鱼是热带或亚热带淡水鱼类,食欲旺盛、抗病力强,产量高,还对水体溶解氧低,是肥水鱼塘的必养品种。那么该如何养殖鲮鱼呢?一起来看看它的养殖技术吧。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鲮鱼的生活习性:鲮是鲤形目鲤科鲮属鱼类,又名土鲮、鲮公。 体梭形,侧扁,腹部圆,无腹稜,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头短,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须2对,吻须较为粗壮,颌须短小;鳞中等大,侧线鳞;尾鳍深分叉。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

鲮鱼分布于中国珠江水系、海南岛、韩江、闽江、澜沧江和元江均有发现。鲮鱼为江河中生活的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温较高的水体内,对低温的耐力很差,冬季在河水深处越冬。以硅藻、绿藻等藻类为主要食料,同时亦食一些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植物。 性成熟年龄3—4龄,多次产卵。漂流性卵,产卵季节5—6月。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鲮为中国华南地区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与草鱼、鲢、鳙合称广东“四大家鱼”。养殖以套养鲮为主,随着鳜、塘鳢等鱼类大规模养殖,鲮仔鱼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鲮鱼适合精深加工,鲮鱼罐头已为中国成功的鱼类加工品种。仔鱼还可作为淡水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

1、鱼塘准备

准备一面积在5-8亩的池塘,水位在1.2-1.5米深,池地的淤泥不宜超过20cm,如果过深,要进行清泥,要求水质清晰无污染,排灌方便。在放苗前3-5天要将鱼塘的水排空,经过太阳暴晒后,再每亩用2-3千克的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2、鱼苗分塘放养

放苗的时间在6-10月,可分三段,按照各地上市时间选择放苗时间,第一段在6月底到8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公斤5000尾左右,每亩放养4-5万尾,待出塘时每千克120尾左右,亩产300千克左右;第二段在8月到9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公斤1000尾,每亩放苗1万尾,出塘时每千克50尾左右,亩产150千克;第三段在9月到10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千克150-250尾,每亩2000-300尾,出塘规格1-2尾,亩产500-600公斤。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3、水质管理

在鱼苗下塘后一周内要以清水为宜,不能直接使用肥水,控制水位在80cm内,待一周后即可施肥,增加水体肥度。一般每亩施入鸡粪5-7.5千克,全池均匀泼洒,待池水透明度在25-30cm即可,在鱼苗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每周注水一次,控制水温在1.2-1.5米。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4、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体型较小,饲料一般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每天泼洒两次豆浆,辅以少量的菜饼,待鱼苗培育7-10天,等鱼苗上滩,可在池滩脚上种浆。而分塘后的鱼苗要根据底质的好坏施用有机肥,一般要每亩投喂100-150千克的红虫作为开囗料,在投喂菜饼,每生产1千克的鲮鱼则要消耗1.5千克的菜饼。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5、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现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养殖鳊鱼的方法和技术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