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姻脂鱼养殖(地方特色观赏鱼-胭脂鱼家庭饲养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10|点击次数:


地方特色观赏鱼-胭脂鱼家庭饲养方法


胭脂鱼隶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在重庆地区随着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殖品种,观赏鱼爱好者们也逐渐将其纳入水族箱中饲养。本文就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及家庭养殖方法做简要介绍,为家庭饲养胭脂鱼提供技术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 胭脂鱼头短、口小,唇发达,无须,侧线完全。体长在5~25cm之间时,体侧有三条灰黑色横纹,眼框附近有一圈黑斑,体形侧扁似三角形,游动时如帆船行驶一般。成鱼阶段鱼体两侧各有一条贯穿头尾的猩红色条纹,但由于成鱼体型较大,因此在水族箱中饲养时,大多选取幼鱼作为饲养对象。

2、 生活习性 胭脂鱼生长适宜水温18~22℃,属温水性中下层淡水鱼类,主要采食水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植物碎屑等,生产上主要通过投喂蛋黄、轮虫等开口饵料进行稚鱼期培育,投喂商品化颗粒饲料对幼鱼和成鱼进行培育。

二、饲养技术

2.1观赏鱼的选择及放养

在水族店挑选胭脂鱼时,要选择体表干净,外表完整,鳍条完好,头、眼无变红或发白的健康鱼;试着在水族店对其投喂饲料,了解训食程度,挑选抢食快,食欲好,大小为8cm~15cm的个体。胭脂鱼放入水族箱前,需将整个装鱼袋放入水族箱中浸泡15分钟以上,使袋内胭脂鱼适应水族箱中水环境。

2.2 水质调控与清污

胭脂鱼的家庭饲养温度控制在18~22℃ 之间为宜,可通过加热棒保证水温恒定;水中溶解氧要达到5mg/L以上,过低会出现浮头等缺氧症状;定期监测水质指标,水中酸碱度保证pH值在6.5~8之间,水中氨氮浓度不得超过0.02mg/L、亚硝酸盐浓度不超过0.5mg/L。换水是饲养胭脂鱼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换水前可用清污刮藻器将底部、缸壁上污物除去,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1/3,所用新水需做去氯处理,循环滤水系统需每周清理滤材一次,避免变质影响鱼类健康。

2.3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原则上按照鱼类养殖技术"定量、定时、定质"三定原则进行,每天固定投喂次数与投喂量,胭脂鱼日投喂次数可在1-3次之间,每次投喂量为投喂后5~10分钟吃完为宜;投喂饲料要新鲜、适口,满足胭脂鱼营养需求,由于胭脂鱼属底层鱼类,因此所投饲料必须为沉性饲料,饲料大小要根据所养胭脂鱼口径大小进行选取。为了更好的培养胭脂鱼与养殖爱好者的感情,投喂饲料的位置最好固定,可以缩短驯化时间。

地方特色观赏鱼-胭脂鱼家庭饲养方法


三、疾病防治

观赏鱼疾病通常由生物病原入侵、水环境恶化及鱼体机械损伤导致,要使胭脂鱼体质健壮,必须在病害多发季节前使用预防药物,避免病害大规模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消毒药物有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等,可预防鱼体因创伤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也可以起到对水族箱、器具及饵料等消毒的作用;抗菌药可选用水产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等,用于鱼体竖鳞病、腐皮病、肠炎等细菌性疾病;杀虫剂的选择要较为慎重,目前多推荐使用植物性的杀虫剂,例如苦参溶液等;尽管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也是常见的杀虫剂,但该类药品存在等,可去除鱼体水体存在的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及斜管虫等。根据笔者的接诊经验,水族箱中养殖的胭脂鱼常见的疾病有肠炎病与寄生虫性疾病。

肠炎病一般有嗜水气单胞菌与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所引起,因观赏养殖与多为苗种及幼鱼,因此,该病的发生率比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夏季,但水温超过30℃的时候该病高发,常引起胭脂鱼的死亡。发病时主要表现为病鱼活力下降,沉于缸底,食欲明显下降,并可见肛门红肿的现象,水族箱中该病的发生多因投喂过期的商品饲料导致,此外,胭脂鱼为底层食性的鱼类,常误食混养鱼类的粪便,也是肠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投喂优质的商品饵料,保证水族箱中的水体环境,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后,采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消化道给药常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地方特色观赏鱼-胭脂鱼家庭饲养方法


水族箱中胭脂鱼常见的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车轮虫病与小瓜虫病。目前,大多水族箱通过使用循环水过滤系统来保持水体的透明度,增加观赏效果的同时,减少换水的次数。尽管有过滤系统的处理,水体长期没有更换仍然会导致氨氮含量及有机质的升高,给很多原虫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车轮虫与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鳃组织及鱼体体表,引起黏液的大量分泌,覆盖鳃小片后减小呼吸的有效面积,从而导致缺氧。相比较而言,车轮虫易被杀灭,常见的环境消毒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小瓜虫因可在体表形成一层保护,导致普通的药物无法杀灭。根据笔者的治疗经验,使用1.5ppm硫酸铜溶液浸泡15min后,再更换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要注意浸泡处理后的胭脂鱼一定要放入新的水体中饲养,避免脱落的小瓜虫重新粘附到鱼体上,导致疾病的反弹。


作者:任思宇 硕士 吴春艳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