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昆明养殖鱼(打造云南冷水鱼优势产业带 2025年昆明渔业经济总产值要达30亿元)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7|点击次数:

掌上春城讯近日,昆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的《昆明市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显示,昆明将通过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稳步发展冷流水养殖等8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

养殖面积8万亩左右

《方案》明确,到2025年,昆明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达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渔业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35∶5∶60。渔业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同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围绕这一目标,昆明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稳步发展冷流水养殖、提升水产种业培植特色养殖、提质增效大宗淡水鱼养殖、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渔业综合产值、发展休闲渔业、培育主体8项重点任务。其中,将有序推进集约化、高密度、精细化设施渔业,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圆池(桶)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漂浮式“跑道养鱼”养殖、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推广智能装备与智慧养殖,提升养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力争成为全省设施渔业养殖的先进发达区域。

在产业布局上,昆明将建设以寻甸、东川、禄劝等区域为中心的鲟鱼、鲑鳟鱼、裂腹鱼为主打品种的冷水鱼产业园区,从苗种引进、培育、设施养殖、精深加工、休闲观光、餐饮、出口贸易等全产业链打造,形成省级一流的高端高价值冷水鱼优势产业带。到2025年,争取冷水鱼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0.4万吨、1.6亿元以上,冷水鱼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二。以宜良、寻甸、东川等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大宗品种养殖为主,建设高品质水产品菜篮子供应基地。

《方案》明确,提升昆明5家省级原良种场研发生产能力,将其生产的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昆明裂腹鱼、抗浪鱼、短须裂腹鱼等区域特色品种,在满足增殖放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养殖推广。推进两大电站库区、柴石滩等湖泊、水库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生态渔场50万亩,打造4个大水面生态渔业样板基地,到2025年新增养殖产量1.5万吨以上。以寻甸、富民等水稻种植集中区为重点,科学规划、持续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全市年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万亩以上,缓解稻田撂荒闲置及“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问题。到2025年,大宗淡水鱼总产量和一产产值分别达到4.5万吨、9亿元以上。

建50个垂钓基地

在渔业综合产值提升上,昆明将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鲟鱼、鳟鱼、藻类、腌制、冻品、鱼片、鱼子酱、虾青素等加工、出口为突破口,逐步将水产品加工原料拓展到常规品种,再到开发方便旅游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发展水产品预制菜产业,推进消费升级。以官渡区为主,将5个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销售工作精细化管理,鼓励生产主体多元化贸易,促进水产品流通;以盘龙、官渡、五华为主,将世博、景星、螺蛳湾等花鸟市场观赏鱼及辅材销售工作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三产产值,2025年实现产值20亿元。

此外,推进渔业“一村一品”、和美渔村、特色小镇创建,推动渔业升级、农民增收。依托池塘、湖库、稻渔等资源,打造2个精品休闲渔业基地,创建50个垂钓基地。开展民俗节庆、垂钓赛事、开渔节、捞鱼节等渔业节庆活动;以水族馆、科技馆、良种站、养殖基地等为平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科普宣传教育。休闲渔业产值年均1.5亿元。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形成渔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渔场共50家;推进专业化养殖,新增龙头企业2家,引领带动渔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进昆明商品鲟鱼、鳟鱼、大规格苗种出口,鼓励水产养殖“走出去”。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廖兴阳

责编:李晓梅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