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常州招聘养殖(常州新北:14年努力,实现鲥鱼“工厂化养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鲥鱼被誉为江南水中珍品,与河豚、刀鱼并称“长江三鲜”。6月7日,在新北区魏村街道新华村常州常恒江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老板徐平和工作人员正在喂养鲥鱼。

数个养殖池里,各“年龄段”的鲥鱼在水下成群结队地环形游动,时不时跃出水面吃口饲料,又迅速游走……徐平指着一个池子说:“这里养的是7个月大的鲥鱼,马上就要运到温室大棚基地养殖了。”

常州新北:14年努力,实现鲥鱼“工厂化养殖”

从500条鱼苗到养鲥鱼“专业户”

上世纪90年代,渔业养殖成为新华村不少人的选择。

2001年,徐平开了一家以养河豚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公司,但随着市场形势变换,河豚卖不出价钱,促使徐平开始转型。

2006年,徐平拜访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机缘巧合接触到鲥鱼品种。次年,他以每条50元的价格,买回500条鱼苗试养。

“整袋鱼苗一个手心就能握住,肉眼难辨,特别精贵。”徐平说,那时业内还没有成熟的鲥鱼养殖技术,他只能凭多年养鱼经验不断摸索,一个月后看到鱼苗渐渐长大,才放下心来。

经过两年悉心养殖,500条鲥鱼苗最终成鱼120多条,24%的存活率虽然低,但对徐平而言已属不易。“我还记得第一条鲥鱼以每斤1500元的价格,卖了2500多元,效益十分可观。”

于是,2008年起,徐平开始专心养殖鲥鱼。这一养,就是14年。

常州新北:14年努力,实现鲥鱼“工厂化养殖”

双模式养殖提升存活率

在常恒江园水产养殖基地,近1万平方米的养殖区域规则分布着46个养鱼池,每个池子200平方米,可养3500多条鲥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鲥鱼分塘养殖,看上去如同车间。

2001年开办养鱼基地时,徐平便以工厂化高密度循环过滤水养殖起步,既实现规模化养殖,又避免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程度保证鱼苗存活率。

多年来,他一直在探索更高效的养殖模式。2019年,通过改造老土塘,温室大棚养殖基地建成,形成了“工厂化+温室大棚”双模式养殖技术。工厂化基地负责孵化、育苗,鲥鱼长到7个月左右,运输至温室大棚基地养殖。

经过3年实践,鲥鱼生长周期缩短了4个月,存活率提高到50%以上。双模式养殖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全年随时供应市场。

常州新北:14年努力,实现鲥鱼“工厂化养殖”

提升细节优化鲥鱼品质

双模式养殖技术为鲥鱼养殖创造了适配大环境,但鲥鱼不同于其他鱼类,特别娇气,对声音、震动非常敏感,受惊吓易产生应激反应。

“别说逢年过节的爆竹声,就连有人咳嗽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徐平说,“防噪降震从技术角度可行,但从投入角度却不现实。”为此,他一方面尽量避免高分贝声音干扰,另一方面开始尝试驯化鲥鱼。从小分贝的走路、说话开始,再到经常敲打池塘,循序渐进地让鲥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徐平还严格把控鲥鱼养殖中的水温室温、水质安全、增氧消毒、喂养频率、预防病害等细节,做到绿色生态养殖。

目前,该公司每年投放鲥鱼幼苗8万尾,成长周期18个月,可收获商品鱼4—5万条,年产量约6.7万斤,年产值900多万元。

(侯正萍 王艳 王建 图文报道)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