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岩坎凡养殖合作社(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2009年,正在勐腊县开旅馆,经营加油站的岩坎凡,突然放弃手头稳定的生意,拿出积攒的20多万元回到老家,他想要养一种当地从来没有人养过的鱼,不仅数量稀少,还会走路。

他把自己屋顶一顿收拾,做好防水之后灌满了水,想要秘密开始养殖,这种鱼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岩坎凡也是小时候偶然在家乡河沟里碰到过。

因为鱼个头小、鱼刺多,当地人捕到这种鱼当作杂鱼,用来喂鸡喂狗,更不会有经销商收购,家人强烈反对,岩坎凡却倔着脾气非要养。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后来,他靠着这种刺多肉少的鱼年入百万,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初次相遇,眼前一亮

这种鱼食用前很难进行处理,不像当地的很多草鱼、鲤鱼,能长得又大又鲜美,当地人偶然捕到了也不屑于拿回去吃。

但是这种鱼却蕴藏着很多未知的秘密,当地人称它为“走路鱼”,因为它不仅会爬山,还可以爬树,即便拿在手里使劲往地上摔,它都不会死,生命力十分顽强。

当岩坎凡的父母得知他要养走地鱼的主意时,觉得儿子脑子可能进水了,而岩坎凡却不这么觉得,他认为自己这是发现了宝贝。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原来,2009年岩坎凡在昆明出差时,受朋友邀请到饭店吃饭,在那里见到一种鱼,是一种稀有鱼,城里人听都没听过,却能卖到3000元一公斤的价格。

岩坎凡看得出神,朋友拍了拍他说道:“别看了,没吃过咱也吃不起”,岩坎凡回过神来,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出差结束之后,岩坎凡仍然念念不忘,心想:如果一公斤3000元的鱼都有人买,那我要养殖一种稀有鱼种,卖得还比他便宜,岂不是也能大赚一笔,再加上我们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水产业也很发达,只是有些鱼没有得到开发。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于是他就托朋友在当地进行搜集,想要找到一种鱼,并将它进行规模化养殖,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他依然没有收获。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乡下办事,看到一群小伙子在撒鱼,傣族姑娘们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双手戴着手套,背着鱼篓,渔网捞完之后,几个人又卷起裤腿到塘里抓鱼。

岩坎凡从小就喜欢抓鱼钓鱼,看到这帮年轻人抓鱼抓得不亦乐乎,于是就下车观看,过了大概十多分钟的时间,第一批鱼上岸了,可是他们呆在竹筐里,一点也不安分,一个个都想跳出来。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看了一会之后,终于有几条个大地跳了出来,可接下来的一幕令他瞪大了双眼,几条鱼虽然没有腿,竟然在地上活蹦乱跳地走了起来。

速度非常快,而且闻着水的味道往前猛钻,这时候岩坎凡才猛然想起来,这种鱼他小时候也抓过,只是不常见,很多年没见过了,记忆也模糊了。

旁边的小伙看他好奇,就开玩笑地说:“你要喜欢,就捉一条回去”,岩坎凡听罢刚要去抓,小伙子却急忙制止了他。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岩坎凡很诧异,小伙子搭腔说道:“大哥,我逗你玩呢,这玩意可不能伸手去抓,别看它个头小,凶猛得很,别的鱼可以直接抓鱼背,但这种鱼紧张状态下鱼鳍会张开,一不留神就会受伤。”

说着小伙一把按住了小鱼的鱼鳃,补充说:“要从头这边反着抓,先把两边的鳃给它捏住,这样就可以了。”

得知绝窍的岩坎凡也试着扣住鱼鳃,没想到它顿时就温顺了,尾巴都不摇一下。

会走路的真相

岩坎凡看到后欣喜若狂,当即表示要买下这一款鱼,小伙却说:“大哥,鱼不值钱,也不好处理,你想要就拿几条回去,我准备回家喂鸭子”。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岩坎凡拿了一个塑料袋装了两条回去,不知道的人都会误以为是罗非鱼,因为它长相酷似罗非鱼,而它有一个独特的标志,尾巴和鳃上有斑点,样子看起来也更凶。

岩坎凡心里已经认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鱼了,为了快点收到种鱼进行繁殖,那些日子,他天天和姐夫到农贸市场蹲守,不惜一切代价回收每一条走路鱼。

每天他去赶早市,收不到就拿着鱼跟农户说,如果干鱼塘里有这种鱼,拿来他照单全收,当时这种鱼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了。

为了找到更好的种鱼进行繁殖,岩坎凡还去了泰国、缅甸等地进行考察,收到的鱼他就放在自家屋顶上。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屋顶做的水塘虽然水位不是那么高,鱼却喜欢钻到里面,所以很窄的面积,实际捕捞却不容易,因为他往楼顶背了大量的泥土和水草,仿造鱼在小溪里的生活环境。

2010年5月时,岩坎凡已经收集了多达200多条走路鱼,而这种鱼究竟叫什么名字呢?又有何习性呢?岩坎凡急于想要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他驱车来到当地水文站,找到站长高志刚,高志刚告诉他说:“这种鱼学名叫”攀鲈”,当地傣话叫“吧西哩”,也有老百姓称其为“走路鱼”、“过山鲫”。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原产地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是一种小型的淡水鱼,体型偏扁呈长方型,背鳍及臀鳍上有锋利的刺,鳃盖和尾鳍中央各有一处黑斑。

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就是偏南的两广、云南等地,海南也有分布,由于擅长攀爬,所以得名攀鲈,就是一条会攀爬行走的鱼。高志刚还补充说,攀鲈不仅能在水泥地上走,草地上走得更快。

了解得越多,岩坎凡对这种鱼越好奇,令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家屋顶养了三个月之后,岩坎凡又有了重大发现,这两个发现给了他灵感,决心进行规划化养殖。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2010年5月的一天,岩坎凡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原本在三层楼顶养的攀鲈,竟然出现在了一层,心想这鱼怎么跳楼了,然而更意外的事情还在后边,这些鱼在离开水一晚上后,竟然还活蹦乱跳没有死,这让岩坎凡大为吃惊。

后面他把摔下楼的所有攀鲈放到鱼缸里,三天后全部都恢复了正常,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这次意外也让岩坎凡坚信,这种鱼能给自己带来财富。

他再次拜访了高志刚,高志刚笑了笑说道:“这就是攀鲈跟别的鱼最大的不同,不接触水的情况下,两个小时之内仍能保持活跃,因为它的鳃上器十分的发达,能呼吸空气,离水时间长了也不会死,潮湿环境下能存活一周”。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对于它为什么能移动,是因为它的躯体力量比较大,在摆动鳃盖、胸鳍,翻身时移动,就造就了它会走路的假象。

发现鱼长大的奥秘

听到这,岩坎凡顿时来了主意,既然这鱼那么有特色,生命力又这么旺盛,以后销售就可以运到更远的地方,不仅限于西双版纳当地。

然而挡在他面前的,还有一道难题,野生攀鲈身长只有两指宽,最大的鱼也不过半个手掌大小,即便是往外卖,当观赏鱼还好,用来吃还真拿不出手。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岩坎凡不想就此放弃,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让他发现了鱼长大的奥秘所在,这个秘密在给他带来惊喜的同时,还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2010年9月,岩坎凡拿着积攒的20多万元在离家十几公里的边界地带,一连承包了6亩鱼塘,还花了15万元盖了一栋漂亮的吊脚楼,岩坎凡想每天住在养殖场,慢慢研究让鱼长大的方法,可住了三个月,妻子就不乐意了。

做着没人要的鱼苗,盖了新房子,还天天不着家,时间一长就有了风言风语,村里开始有人传言岩坎凡在外边养了小老婆,不然为啥不回家,房子还盖那么好,说什么的都有。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妻子依巴虽然相信丈夫的为人,也相信他在基地是为了培育鱼苗,可是长时间不见面,心里仍然不是滋味,只能把心里话写在岩坎凡经常翻看的相册上。

岩坎凡也觉得对不住妻子,家里的大小事都交给妻子打理,照顾孩子、经营旅馆,妻子每天也忙得不可开交。

岩坎凡顶住压力,卯足一股劲,每天吃住在养殖场,每天监测水温、在四个鱼塘里分别投入不同的饵料,观测攀鲈的生长情况。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有时候喂虫子,有时候喂饲料,有时候喂米饭,能试的办法他试了个遍,还经常到附近的鱼塘讨教养殖技巧,但是这种鱼没人养过,根本没有经验可循。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岩坎凡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根据观测记录总结经验方法,就这样一直到2012年,岩坎凡养的攀鲈,已经有90%的个头比野生鱼增加一倍,更重要的肉质也更加鲜美。

岩坎凡喜出望外,有些人却不相信他能把这没人吃的小杂鱼养这么大,觉得他在吹牛,岩坎凡解释道:“野生攀鲈每天自己找虫,找微生物吃,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处在不饱的状态,人工养,它每天都能吃饱,所以个子也就更大。”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虽然养出来了,但鱼的规模,岩坎凡还是不满意,因为攀鲈养殖密度不能过大,即便达到很高的养殖密度,他的四个鱼塘也出不了多少鱼,这离他规模化的预期还有距离。

于是,2012年8月开始,岩坎凡到各个村里,开始四处免费送鱼苗,让农户跟着他养殖攀鲈,当时大家养的大多是罗非鱼,有丰富的经验不说,销路也很稳定,没人愿意换他的鱼苗。

岩坎凡磨破了嘴皮子,也只有三家农户愿意试试,看到大家不积极,岩坎凡又向大家承诺,只要按照他的方法进行养殖,养满一百天,他就带着工人去捕捞,收购价20元一公斤。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年销售额400多万元

听到这个保证,起初没人信,因为在当时市面上的罗非鱼才三四块钱一公斤,最好的价钱也不过5元,这么大的价格优势,岩坎凡一句话的承诺,没能实现的情况下,没人敢尝试。

然而这三户养出来之后,岩坎凡真的带人上门收购了,20元一公斤没有少一分钱,看到有人拿到了真金白银,附近的农户也纷纷加入进来,到了2013年已经增加到了十几户。

农户只需要每年6月放鱼苗,认真养三个月,岩坎凡再把鱼收回去养四个月过冬,每年11月份就是农户们最开心的时候。

每次抓完鱼,岩坎凡都会就地用最原始的方法在火堆上烤,三五分钟鱼就熟了,只需要撒些辣椒和盐巴,就美味无比。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经过岩坎凡几年的试验和总结,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可是20元每公斤收的鱼,岩坎凡要卖往哪里呢?

起初他主要销往云南的各大城市,然而他的尝试还没有停止,2014年开始,岩坎凡开始研究另一样产品,正是这样的东西,能让鱼的价格翻番,不仅利润丰厚,还能销往全国各地。

秘密就藏在小玻璃瓶中,他通过摸索,制作了一种攀鲈罐头,保质期更长,味道也更好,而他的这款鱼罐头,不仅用材是稀奇的攀鲈,调味料也与其他产品大不相同,因为他放了当地的一种很特别的果子“苦果”。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果子,摘下来就能生吃,捣碎沾鱼吃,简直是绝配,略带苦涩,却十分清爽可口。

岩坎凡的一大销售方式就是在景区附近售卖,因为当地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很多游客来旅游,都想带一些好吃的回去,而很多特色果蔬都不方便携带,岩坎凡的攀鲈深加工产品,不仅具有当地特色,还方便带走。

每瓶鱼罐头定价40元,不仅游客赞不绝口,在本地市场也大受欢迎,2015年刚一上市,就卖出了四五万瓶。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岩坎凡为了更好地打开销路,研发了大量食用方法,每一条鱼从鱼鳞、鱼骨、鱼肉,都可以拿来做菜,其中椒盐鱼骨更是脆而香,咬起来嘎嘣脆。

附近的一个叫玉罕的经销商,是买他鱼的大户,因为当地人都喜欢吃生酸的东西,当地也有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物产,因为这种鱼很少见,他的生意十分红火。

他名下一个小小的鱼庄,每天的客人络绎不绝,有些人是专程从外地赶来,为的就是吃这个鱼,攀鲈也成了店里的主打菜,玉罕索性就将鱼庄改名为“吧西哩鱼庄”。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很多顾客是奔着鱼的名声来的,攀鲈不仅是生态鱼,也只有澜沧江一带有,鱼肉营养高,味美口感好。

而美味鱼肉的幕后推手,也少不了岩坎凡妻子依巴的功劳,她每天研究以攀鲈为原料的菜肴,再把经验交给各大餐厅、鱼庄的厨师。

椒盐鱼骨、凉拌鱼肉、油炸鱼鳞,攀鲈做的菜也逐渐成为深入人心的美食,而这种口碑至关重要,当地厨师说:“不管它是蒸、煮、红烧,鱼皮一把开,放进嘴里就是鲜嫩、鲜甜的滋味,不想其他主打稀奇的鱼、水果,吃起来味道不佳,花了钱也没吃开心。”

2009年,云南一小伙重金买下几条会走路的鱼,后靠这条鱼年入百万

如今,岩坎凡不仅带领大家致富,还把当地数量稀少的土著鱼保留了下来,2015年岩坎凡预计他旗下的合作社销售额已经达到400多万。

小结

创业不易,有时候不仅需要好的想法,将想法落地才是最重要的一步,空想创不了业,甚至会给自己徒增焦虑,而当真正动手做的时候,不仅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决心,也要懂得坚持不懈,因为没有人知道,目标能在哪一刻达成。

岩坎凡的成功少不了眼光的独到,也少不了他的持之以恒。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