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徐义英夫妇种植大棚蔬菜致富【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徐义英夫妇种植大棚蔬菜致富

在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长青社区,有一对年轻夫妻,他们不恋城市爱农村,科学种菜,勤劳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菜专业户和东台市科技示范户。这对夫妻,男的叫徐义英,今年35岁,女的叫于桂芹,比丈夫小一岁。全家5口人,承包耕地7.8亩,种植12个大棚蔬菜,2011年种菜收入14.8万元,乡邻们说起他们俩,总是赞许有加。

弃工务农 喜结连理

1997年,于桂芹高中毕业,被招进东台市绢纺厂。虽说当工人工作较累,但工厂里避风遮雨,收入稳定,比当农民强多了。然而几年下来,于桂芹却感到一丝莫名的失落,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和乡亲们辛勤劳作但生活刚达温饱,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经反复思考,她决定回家务农,科学种田,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主意已定,她毅然辞工,回家跟父母一起种菜。

于桂芹是个文化人,更是个爱思考的姑娘,她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摸索大棚蔬菜种植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

转眼间,于桂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别人给她介绍了几个城里的小伙,她都不为所动,细心的母亲发现,她跟邻村的种菜小伙徐义英走得很近,常在一起切磋种菜技术,市里镇里几次组织科技入户培训班,他们总是相约而行。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久,两个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喜结良缘。

科学种菜 勤劳致富

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勤俭持家,共同的志趣使他们有了更远的目标追求。夫妻俩拿出数百元,订阅多种农业科技报刊,对科技入户指导员发放的技术资料更是爱不释手,悉心研究,参加培训班从来都是风雨无阻,一课不落。人们常常看到夫妻俩外出牵手参观取经,在菜田里并肩辛苦劳作,晚上一起在灯下学习技术,上网查阅资料。他们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但更多的还是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欣慰。东台市科技入户项目工程实施不久,徐义英夫妇的菜园入选。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他们对自家的蔬菜大棚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一改竹架大棚为钢架大棚,二改普通浇灌为微滴灌,三改双膜覆盖为四膜覆盖。同时引进了中杂101番茄、精品黑帅王紫茄等蔬菜新品种,率先应用防虫网、遮阳网等新材料,带头应用穴盘育苗,黄板诱蚜等新技术。几年之后,他们的种菜技术越来越精,大棚菜地亩均收入达到1.5万元,7.8亩菜地年收入15万元左右,成为乡邻们的样板田、示范田。他们的家里盖了两层小楼,购买了运输汽车,成为当地种菜富裕户和知名科技示范户。

谈起自己的种菜经,夫妻俩头头是道:

一是“新”,即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先后引进了10多个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了多项新技术、新材料。

二是“优”,即品质要优。采用保温、激素处理,确保茄果类蔬菜果型整齐,色泽亮丽。

三是“奇”,引进的袖珍南瓜、樱桃番茄等品种,在市场都很抢手。

四是“巧”,即合理间作套作,提高复种指数。如他们摸索的大棚紫茄-芹菜+小白菜-茼蒿模式,一年多收,效益显著。

传播科技 带富乡邻

徐义英夫妇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当地有良好的口碑,哪家有困难,他们总是出手相助,特别是种菜致富后,更是热心传播技术,带动乡亲致富。本村村民邓爱民想种大棚蔬菜,但是资金困难,小徐夫妻俩借给他现金9000元,并经常登门指导,有时还无偿提供给他一些种苗。邻村村民黄如江种植大棚莴苣,激素应用技术掌握不好,影响蔬菜品质,上市销售不畅,小徐开车往返十多趟,现场指导他蔬菜种植技术

徐义英夫妇长期扎根农村,十多年的种菜历程,不仅自己种菜种出了名堂,勤劳致富,而且促进了当地大棚蔬菜的发展,带动了乡邻共同致富。他们所在的村目前有蔬菜钢架种植大棚1200亩,亩均年收入1.6万元。2011年,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1.72万元。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蔬菜研究所 邮编:224200)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