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大拱棚四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大拱棚四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山东省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莱州湾畔,是典型的马铃薯二季作地区,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3 333余hm2,总产量12万t。昌邑市自2010年开始承担马铃薯四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种植的马铃薯于1月5日播种,4月20日收获,较露地栽培提早近2个月,667 m2平均产量达到2 800 kg,收入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与整地施肥

1.1、地块选择

要使马铃薯获得优质丰产,必须选择适宜其生长的土壤:一是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或壤土地块进行栽培;二是选择3年内没种植过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进行栽培,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防止细菌性青枯病的为害。

1.2、整地施肥

早春保护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提倡测土配方施肥,要根据土壤样品化验结果和目标产量对地块进行合理施肥。中等肥力的土壤,每667 m2施土杂肥5 000 kg、马铃薯配方肥(15-12-18)100~150 kg、生物有机肥100 kg。保护地栽培马铃薯要将所需肥料分两次撒施,一次在耕地前作基肥撒施,另一次在播种时作种肥撒施,生长期间不再追肥。立冬前深耕土地,耕前将土杂肥一次性施入,马铃薯配方肥和生物有机肥分别撒施一半用量,然后深耕30 cm,使土壤冻垡、风化,以减少越冬病虫害。

2、建棚和扣棚

采用钢结构无支架大拱棚,南北走向,棚宽12 m,棚长100 m,棚中央高3.5 m,两侧肩高1.5 m。大拱棚在12月中旬建造完毕,并及时扣上棚膜和二膜,以促进土壤解冻和提温。大棚膜选用0.06~0.12 mm的无滴膜,二膜选用0.03~0.04 mm的聚乙烯薄膜,在大棚内加一道南北向纵梁或粗绳固定二膜,二膜间的缝隙要用夹子夹住,否则保温效果会降低。为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早发芽、早生长、提早成熟,播种盖地膜后,在地膜上再加盖1个小拱棚,即实现了四膜覆盖栽培。

3、种薯选择与处理

3.1、品种选择

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马铃薯品种,昌邑市一般选用荷兰15号。

3.2、种薯处理

首先要采用晒种醒薯的方法来打破休眠,选择晴天将挑选好的种薯放在12~15 ℃的阳光下进行预醒,以促进种薯解除休眠;晒种期间每天翻动1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并剔除薯形异常的混杂种薯以及烂薯、病薯、畸形薯、老龄薯、芽眼坏死的种薯、冻伤薯等;晒种2~3 d后切块催芽。

3.3、种薯催芽

播种前催芽是马铃薯四膜覆盖栽培的重要措施,可以促进马铃薯提早出苗,使生育期提前6~10 d。催芽在播种前15 d左右(即12月中旬)进行,采用切块催芽,可提高萌芽速度,使幼芽发根快,出苗早且齐,利于高产。催芽前1~2 d切块,切块大小要均匀,每块质量为25~30 g。将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 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1 L后喷到100 kg种薯上进行药剂拌种,不仅能预防苗期蚜虫、蛴螬、金针虫的为害,还可使薯块抽芽早且芽壮。将拌好的种块用沙土分层培好,用湿布盖住,放在湿度为85%、温度为18~22 ℃的室内催芽。当芽长到1~2 cm左右时,取出种块放在散射光下晾晒,待芽变成浓绿色的壮芽后再播种。

4、科学播种

4.1、播种时间

除选择早熟品种及优质脱毒种薯外,及时播种和合理密植也是马铃薯早熟、高产的关键。1月上旬,当棚内10 cm处地温达到5~8 ℃时即可播种。

4.2、开沟

播种前采用机械开沟,行距80 cm,沟深8~10 cm,沟宽20~25 cm,沟尽量要笔直。

4.3、施肥

开沟后即可向沟内施肥,将整地时剩余的肥料均匀地撒施在沟中央,并浅锄1遍,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确保种薯不直接与化肥接触,以防烧苗。

4.4、浇水

由于四膜大拱棚栽培升温快,水分蒸发量大,因此播种时必须保证底墒充足。应先顺沟浇水,然后再播种,浇水时逐沟分段进行,控制好水量和水流速度,做到浇足浇透。

4.5、播种

浇水与播种在同一天进行,待水渗入土层后及时播种。采用一垄双行栽培模式,大行距80 cm,小行距20 cm,株距20~25 cm,667 m2播种5 000株左右。播种时芽朝上,并将长芽种块和短芽种块分开播种。

4.6、覆土起垄

播种后用机器覆土起垄,垄高20~25 cm,垄宽80 cm。覆土后用耙子搂平垄面,使垄平直,垄行整齐均匀。

4.7、喷洒除草剂

由于多膜栽培不便于中耕除草,因此覆膜前要喷洒除草剂,每667 m2用33%施田补乳油100 mL对水40~50 kg均匀喷于地面,喷药后及时覆膜,以保持药效。

4.8、地膜覆盖

地膜一般选用宽度90~100 cm、厚度0.005~0.008 mm的超微膜,覆好地膜后及时加盖小拱棚,并将大棚两头封严,以利保温。

5、马铃薯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苗期外界气温在-2~-3 ℃,重点要做好保温工作。出苗前一定要压好棚膜,以增加地温,促进马铃薯早出苗。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增光保温,不须通风换气和追肥浇水。

5.1.1、查苗破膜

通常播种后20 d左右出苗,要及时破膜放苗,使幼苗顺利出土。放苗要求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破膜时间一般选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16时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5.1.2、间苗

间苗时一定要按压住保留幼苗的根部,将要去除的幼苗连根拔出,每穴留1~2个健壮幼苗。间苗的原则是去小留大、去弱留强,不能伤根,不能掘动薯块。间苗后及时盖好小拱棚膜保温保湿。

5.1.3、浇齐苗水

由于采用地膜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只要确保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出苗前不须追肥、浇水。当幼苗出齐并长至10 cm高时浇齐苗水,要小水慢灌,防止大水漫垄。苗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

5.1.4、温度调节

棚内温度调节也是早春保护地马铃薯栽培获得高产的关键,大棚二膜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6 ℃,夜间12~14 ℃。随着气温的回升及幼苗陆续出土,一般需要在中午开小口通风2~3 h,以调节温度。

5.2、结薯与块茎膨大期的管理

幼苗出土20 d左右时(即3月中旬),马铃薯开始现蕾,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地下部块茎大量形成,进入结薯与块茎膨大期。

5.2.1、浇水

此时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植株茎叶生长旺盛,根系扩展伸长,薯块迅速膨大,需水量增大,因此为避免缺水造成块茎停止生长,形成畸形薯,影响产量,必须要增加浇水量,使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每隔7 d左右浇1次水,连浇2~3次,要掌握小水勤浇的原则,水不要漫过垄顶,保持垄内的通透性。在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85%,收获前保持在65%~75%。

5.2.2、喷施叶面肥

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株生长的需要,因此要喷施叶面肥,每667 m2用0.3%的磷酸二氢钾50~70 kg均匀喷洒在植株叶片上。

5.2.3、摘除花蕾

当马铃薯现蕾时应及时摘除花蕾,以节约养分,使养分集中供给块茎生长。

5.2.4、光照调节

用枝条抽打的方法及时除去二膜三膜上的积水,以增加膜的透光性。

5.2.5、温度控制

随着气温的回升,可加大通风口和延长通风时间。3月中下旬上午8-10时当棚内温度上升到20 ℃时,及时通风;下午2-3时当棚内温度下降到14~16 ℃时,关闭通风口。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0 ℃以上时,可不关闭通风口。随着气温的升高,可根据实际情况掀起小拱棚膜两边或撤掉小拱棚。如果棚内湿度过大,要通风排湿。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使其逐渐适应完全撤膜后的强光照等环境条件。进入4月后气温回升较快,当外界气温白天在20 ℃以上,夜间在12 ℃以上时,可把棚膜全部卷起进行全揭膜通风,但不撤一膜二膜和四膜,以备寒流来袭时及时覆盖防冻。4月中下旬撤膜。

6、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疮痂病等,防治方法为: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切块时严格淘汰病薯。三是及时喷药防治,在现蕾前和现蕾后,每667 m2各施用1次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 g,中间相隔10 d;从块茎膨大开始,每667 m2施用氟吡菌胺75~100 mL,连施3次,每次间隔10 d;在块茎膨大期,每667 m2用10%吡虫啉10 g对水15 kg防治蚜虫,视情况防治1~2次即可。

7、收获

四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一般在出苗后55~60 d(4月20号左右)即可收获,最好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14时以后进行收刨,收获时尽量避免损伤块茎并防止块茎大量遗漏在土壤中。收获的薯块要避免薯皮擦伤或碰伤,并且最好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运输,以使薯块表面干燥;不能及时运走的,应用薯秧盖严压实,防止块茎因阳光暴晒而灼伤。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