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一、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1.土壤的影响

土壤是温室大棚蔬菜越冬的场所,也是各种病原菌的滋生地。一般来说,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品种单一,其面积有限,往往轮作倒茬困难,因此常连年连作。生产中各种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残留,造成土壤中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结构发生变化,诱使病害发生。由于温室大棚蔬菜光照少,温湿度比较高,病菌繁殖快,一些以前的次要病虫害已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温室白粉虱、瓜类菌核病、黄瓜角斑病、番茄疫病等,已严重危害着温室蔬菜栽培。

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温室大棚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2.温度的影响

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发蔬菜病害。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自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

3.湿度的影响

温室大棚蔬菜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较高,一般达到85%左右,加之其生长发育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全年的低温期,通风条件不畅,容易造成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情况,给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黄瓜、番茄等蔬菜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须在叶面结露3小时以上,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这些病害发生,均与高湿环境关系密切。

4.管理措施的影响

耕作不精细,灌水、施肥不合理,病残体清除不及时,导致生理性病害加重发生。平时不注意通风排气,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忽视综合防治,过于重视化学防治,存在着有病无病滥用农药,不对症下药问题,导致病菌种群的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

二、主要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

由于温室大棚连作多年.病害逐年加重,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①农业技术综合防治。高温闷棚,太阳能土壤消毒,茬口轮作,采用嫁接技术,种苗脱毒等。

②化学药剂防治。利用氯化苦、菌线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时用2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③重茬地块、线虫病发生很重,用生物菌制剂效果不理想,可用5%肯邦线尊颗粒剂,每亩4~5公斤,耕地时混入土中,防线虫病、地下害虫效果达90%以上。

2.虫害防治

①毒饵诱杀。以蝼蛄为主的地块,可采用毒饵诱杀。

②用5%甲维盐可湿性颗粒剂,可防治白粉虱、潜叶蝇、蚜虫、二斑叶螨等害虫。

③用2.5%高效氯氟氰菊脂乳油。可防治蚜虫、白粉虱、地老虎、金针虫等害虫。

④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可防治蚜虫、白粉虱、叶蝉、金龟子等害虫。

3.生态防治

实行生态防治的温室大棚,要求通风方便,能开能闭,通风时要求通风面积要适当,大量通风时通风面积占大棚面积的10%。最好是采取破堂风、或带状通风,并要求大棚和温室不漏雨水。具体做法是:晚闭温室大棚,傍晚温室大棚温度低于20℃以后再闭棚;放夜风,日落2小时前后,如温室大棚内湿度达到90%左右即可放夜风。具体放风时间的长短可根据夜间温度决定。一般是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0℃时,放风1小时;温度达到11℃时放风2小时;温度达到12℃时放风3小时;温度稳定通过13℃时即可开始整夜通风。

4.药剂熏蒸

开始见病叶时,用30%百菌清烟剂,傍晚闭棚后熏蒸。

5.药剂防治

用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喷粉,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甲霜铝酮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

6.栽培措施

温室大棚蔬菜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注意轮茬种植,及时清理病株,适于嫁接的种类尽量嫁接,使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

作者单位:长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