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及管理【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及管理

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及管理【库百科养殖网】

大白菜杂交制种在山西省已有20多年的历史,制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制种户的经济收益。以太原二青、晋菜3号为例,到2010年底制种量已达25万千克。

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春播法是早春在阳畦播种育苗,土壤解冻后栽植。春播日期依气候及防寒设备而定。重要的是在栽植时要有5—6叶而未抽薹,这样的苗将来能长成发达的种株,多收种子。如播种过早,苗有1—3叶即抽薹,种株不能发达,采种量很少;播种过迟,抽薹晚或部分植株不抽薹,种子产量将很低。大白菜种株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开花期要求的适温是15—20℃,最高不宜超过25℃,超过此温虽然能开花,但影响结实。太原地区大白菜开花授粉的最适时期是5月上旬到6月上旬。只有适期播种,才能使种株适时通过春化而抽薹开花,使花期处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有利于授粉受精。播种过早,种苗过早地通过春化而抽薹开花,则种株不发达,降低种子的产量与质量。播种过晚,气温升高,迟迟不能通过春化,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抽薹开花过晚,加之后期高温多雨,授粉受精不良,同样会降低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太原地区以1月底到2月初播种为宜,不同品种、株系间因冬性强弱不同播种时间有所差异。太原二青、晋菜3号的亲本自交系的冬性差别不大,可同期播种。

一般采用阳畦育苗。选择未繁殖白菜类蔬菜种子的地块,在冬前做好阳畦,配制好营养土,并要设风障,播种前7—10天扣膜烤畦,夜间加盖草苫。播种前首先将苗床浇足底水,水渗后点播,即每个营养土块(4厘米x4厘米)中央放一粒饱满种子。播后覆土0.2~0.4厘米,盖严薄膜,傍晚加盖草苫,白天上午揭开。

播种后要尽力提高苗床温度,促进出苗。幼苗出齐后,苗床管理的关键是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最高不能超过25℃;夜间温度以早晨揭草苫时床温1—5℃为宜。白天温度太高时,要及时适量通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白天苗床要逐渐加大通风量,在保证幼苗不发生冻害的前提下,草苫要早揭晚盖,直至不盖,以延长光照时间。育苗后期逐渐撤去农膜进行炼苗,以适应露地定植,幼苗要求生长大小适中,叶片厚实,定植后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

2 适时定植

大白菜种株在5℃以下停止生长,故定植的标准是地温稳定在5℃以上。太原地区一般年份在3月底至4月上旬就可大面积定植。定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做底肥,定植时亩穴施磷酸二铵5—6千克做窝肥。在定植适期内,早定植比晚定植有利。要抓住寒流刚过的时机定植,这样到下一次寒流来临时,幼苗已过缓苗期,抗寒力增强,不易遭受冻害。最好采用暗水定植,以利提高地温,促进缓苗。定植时带好土坨,以利缓苗,忌营养块破碎或定植过深。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获得种子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小,单株种子产量高,但群体种子产量低。适当增加密度,对个体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因而群体种子产量增加。但密度过大,由于群体遮光过多,光能不足,空气不流通,个体生长弱,授粉受精不良,群体产量反而下降。以晋菜3号为例,最适宜密度是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工作行距70厘米(工作行便于打药施肥)。

4 严格隔离

大白菜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不同变种和品种间极易发生自然杂交。制种田与其它白菜制种田及油菜、芜菁、菜薹、乌塌菜等采种田要隔离1500米以上,保证杂交一代种子的纯度。

5 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前期以中耕划锄为主,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开花初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千克、复合肥15千克。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不再追氮肥。根据天气、土壤情况适量浇水,保持地面见于见湿,结荚期适当控制浇水。于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分别喷施0.2%—0.3%硼砂液,能促进种株发育,提高种子质量。

5.2覆盖地膜:据试验,盖膜比不盖膜增产20%以上,成熟期提前5~7天,并能提高种子饱满度。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尽量覆盖地膜。盖膜栽培土壤养分消耗快,又不便于追肥,故应注意施足底肥和定植时加施穴肥,防止生长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现象。

5.3严格去杂:定植前逐个阳畦检查,根据种苗长势、叶形、叶色、叶缘以及叶柄背面颜色等特征进行去杂。生长势过强的个别植株表现为杂种优势,要拔除。莲座期、初花期要根据其特征特性拔除杂株。

5.4调整花期:杂交制种双亲花期采用错期播种后仍不相遇时,可利用摘花或偏水肥进一步调节。摘除早开的花或晚谢的花,避免假杂交种子出现。

5.5整枝与插架:根据大白菜种株结实习性,主枝虽然结实率高,但着花量少;一级、二级侧枝结实率高,着花量大,是大白菜种株结实的骨干枝。因此,生产上应采取摘心措施促进侧枝发育。当主茎抽薹(主枝)15厘米时摘心。花期较早时,摘心后有效分枝数增多,侧枝发育好,种子产量高,质量好。花期较晚时,不采用摘心方法,是由于摘心后花期更晚,遇高温多雨受精不良,种子产量反而下降。授粉结束后摘除主侧枝顶端花枝,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荚率,促进种荚膨大,使种子甲.熟饱满。种株在花后期,特别是田间浇水后易倒伏,影响制种产量,因此在种株开花前期用短竹竿或葵花秆等在种株旁插架防倒伏,以防减产。

5.6及时防治病虫害:大白菜种株主要受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霜霉病和黑腐病危害。开花前期要彻底根除蚜虫及其它害虫。花期为保证昆虫传粉,提高杂交率,尽量不喷杀虫剂,只喷防病药剂。若有蚜虫危害,可喷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该药对防治蚜虫有特效,而且选择性极强,仅对蚜虫有效,而对天敌昆虫及蜜蜂等益虫无害,有助于田间的生态平衡。花末期可突击喷药防治虫害。

6 适时收获

大白菜种子充分成熟后,种荚易爆裂使种子脱落,故应在八九成熟时趁早晨潮湿收获,并后熟2~4天。收割时用镰刀,不可带根,否则种子内的土粒很难清除。后熟时要勤倒垛.以免受热发霉,影响色泽和发芽率。在种株后熟、脱粒、清洗、干燥和贮运过程中,切忌机械混杂和品种错乱。晴天晒种不应在泥地上摊薄暴晒,以免烫伤种胚。未晒干的种子不可装袋或大堆存放,(www.613935.com)以免种子发热丧失发芽力。

白菜白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白斑病为白菜的一般性病害,在南方部分地区常年发生,以春、秋露地种植发病较重,北方局部地区也常年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40%,重病地块或重病年份病株率可达80%—100%,明显影响白菜生产。

1 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叶片,特别严重时亦侵染叶柄。叶片病斑初为浅绿色小点,逐渐变成灰白至灰褐色近圆形斑,以后发展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不定形略凹陷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病部组织干缩变薄,破裂或穿孔。病害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连接致叶片枯黄坏死。

2 发病规律病 菌主要以菌丝和菌丝块随病残组织越冬。病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5—28℃下均可发病,以11—23℃对病菌适宜。旬均温23℃左右,相对湿度高于62%降雨达16毫米以上,雨后12—16天即开始发病。

3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用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平整土地,重病区实行与非白菜类蔬菜2—3年轮作。避开雨季适期栽种,增施底肥,生长期加强管理,避免田间积水。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600—800倍液喷雾,10~15天防治1次,根据病情防治1—3次。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