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南昌县大白菜霜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南昌县大白菜霜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1 症状识别

在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留种株茎、花梗和种荚。苗期发病,致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下部叶片或外部叶片开始,初生水浸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因其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在叶背相应位置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病斑变成褐色时,整张叶片变黄,随着叶片的衰老,病斑逐渐干枯。包心期发病,病株叶片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只剩下心叶球。种株受害,叶、花梗、花器、种荚上都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花梗、花器肥大畸形,花瓣肥厚,种荚淡黄色,瘦瘪。

2. 发生特点

2..1 病菌特征

病原物为寄生霜霉,鞭毛菌亚门霜霉属。大白菜霜霉病菌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8~12℃,孢子囊萌发适温为7~13℃,最高遇25℃、最低遇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孢子囊形成、萌发、侵入均需较高的湿度,在有水滴和适温条件下,孢子囊经3~4h即可萌发。卵孢子在10~15℃,相对湿度70%~75%条件下易形成。

2..2 病害循环

南昌县田间可终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霜霉病菌借助不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十字花科作物上辗转为害,致该病发生周而复始,终年不断,不存在越冬问题。卵孢子和孢子囊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发病部位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

2..3 发病因素

2..3.1气候条件。病害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温度决定病害出现的早迟,雨量决定病害发生的轻重。在适温条件下,湿度越大、病害越重。气温16~20℃,昼夜温差大或忽冷忽热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田间湿度越大,夜间结露或多雾,即使雨量少,病害也会发展较快。南昌县大白菜霜霉病多发生在春、秋2 季,发病高峰期在10 月下旬~11 月初,此时大白菜处于莲座末期和包心期,受害后对结球和产量影响较大。11月中旬后,由于气温下降,病害发展趋于平缓。春季主要为害大白菜下部叶片和留种株花轴,造成下部叶片发病和花轴畸形。

2..3.2 栽培管理条件。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田块,土壤中菌量多,病害发生早而且严重。秋季播种早,大白菜生育期提前,病害发生早,危害重。基肥不足、追肥不及时会导致植株营养不良,抗病力下降。田间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量、生长茂盛、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也较重,移栽田病害往往重于直播田。

2..3.3 不同生长阶段抗病力不同。大白菜苗期子叶最易感病,真叶较抗病,但进入包心期后,随着菜株加速生长,外叶开始衰老,进入感病阶段,因此,大白菜霜霉病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生。

2..3.4 品种间抗病性。大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疏心直筒型品种由于外叶直立,田间不易郁闭,通风良好,叶片上不易积存水滴,故发病较轻。圆球型和中心型品种因外叶张开,株间叶片重叠,湿度大、发病重。另外,柔嫩多汁的白帮品种发病重,青帮品种发病较轻[养殖网:www.novmv.com/]。

3 防治对策

3.1 农业防治

①栽培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大白菜青杂3号、城青2号等,尽可能淘汰高感的地方品种。②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因为淹水条件不利于病菌卵孢子存活,可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③及早耕翻整地。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通过深翻土壤,改良土壤性状,提高肥力、地温,促进病残体腐解,降低病害发生基数。④适期播种。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病害常发区可考虑适当迟播,减轻病害发生为害。⑤提倡深沟窄厢高畦栽培。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做到畦沟、厢沟、围沟三沟相通,一般畦沟深18cm、厢沟深24~30cm、围沟深36cm,确保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后沟干,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通过建立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小气候,达到减轻病害发生的目的。⑥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追肥。控制浇水次数与水量,切忌大水漫灌,严禁雨前浇水;雨后及时排干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3.2 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情后及时施药,控制病害蔓延。根据病情和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病害发展期或阴雨、多雾、多露天气,每隔7~10d 喷药1 次,连防2~3 次,喷药后4h 内如遇雨,需在天气转晴后及时补喷。药剂可选用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液、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喷药时叶片两面要喷均匀,并注意轮换用药,延缓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王曼)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