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张家口市保护地黄瓜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张家口市保护地黄瓜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靶斑病又称褐斑病、“黄点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92 年首次在辽宁发现,近年在全国各蔬菜区普遍发生[1-3],是张家口地区保护地黄瓜近两三年发生普遍而且非常严重的病害。该病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后病情迅速扩展,至5月份达发病高峰。主要为害黄瓜叶片,一般在黄瓜结瓜盛期开始发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病斑蔓延速度非常快,从发现零星病叶到满棚,只需5~7 d时间[4]。由于该病极易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淆,常引起误诊,老百姓往往按霜霉病或细菌性角斑病治疗,防治效果不佳,给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就该病害的症状及诊断要点,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论述如下,以指导当地的黄瓜生产。

1、症状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秆,可造成果实流胶。叶片症状有3种:

小斑型:低温低湿时多表现在发病初期的黄瓜新叶上。病斑直径0.1~0.5 cm,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斑中央有一个略白的靶心(灰白色),对光观察颜色变化明显,半透明,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斑型:高温高湿、植株长势旺盛时多产生大斑型病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3 cm,灰白色,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菌丝体。

角斑型:病斑黄白色,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0.5~1.0 cm。这种类型的病斑多与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是:靶斑病病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与霜霉病的区别是: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以上3种症状均可不断蔓延发展,后期病斑在叶面大量散生或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脱落,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可侵染黄瓜果实,造成果实开裂,流胶,黏状物黄色。

2、病原

由多主棒孢霉菌(Cornespora cassiicola)引起,属于半知菌类丝孢目棒孢属,病菌叶片表面产生的灰黑色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1、病原形态[5]

分生孢子梗多单生,细长,不分枝,具1~7个隔膜,浅褐至黄褐色,大小为(90~430)μm×(5.5~9.5)μm。分生孢子顶生,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基部膨大,顶端钝圆,直立或弯曲,壁厚,有隔膜0~20个,浅黄褐色,大小为(19~264)μm×(8~23)μm。

2.2、病原生物学特性

病菌菌丝在10~35 ℃均可生长,30 ℃左右生长最快;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 ℃,以25 ℃左右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 ℃,萌发适温为30 ℃。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湿度,湿度越高萌发率越高,水滴中萌发率最高。12 h 其分生孢子仅在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才能萌发,24 h 和48 h 在相对湿度90% 以上才能萌发,在水滴中48 h 萌发率可达96.8 %。病叶产孢量与湿度关系密切,湿度越高产孢量越大,一般在相对湿度90 %以上时才能产孢,尤以在叶片上有水膜条件下产孢量更高,是饱和湿度下产孢量的3倍左右。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在连续光照下菌丝生长最快,光暗交替次之,连续黑暗条件下较慢。孢子产生以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高,连续黑暗次之,连续光照最低。紫外光对孢子有杀伤作用。

3、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3.1、初侵染菌源

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还可以通过种子进行越冬。

3.2、初侵染和再侵染

条件适宜时,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不断的引起再侵染,再侵染频频发生,造成病害的流行。

3.3、传播

病菌通过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

3.4、发病条件

3.4.1、气候条件

发病适温为25~30 ℃,湿度为90%。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该病的流行蔓延,连阴天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3.4.2、栽培管理条件

连茬种植、偏施氮肥、缺少微量元素硼时,有利于发病。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靶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

3.4.3、品种的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平均病情指数可相差20 左右。如津春3 号在相同条件下受害明显较8113 轻。

4、综合防治

由于黄瓜靶斑病是一种新发生的病害,又与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容易混淆,且流行速度快,菜农在其发生后对其诊断失误,用药举棋不定,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损失在所难免,因此对靶斑病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

4.1、农业防治

在往年发病重的大棚,需要与芹菜、水萝卜、苦瓜或非瓜类作物轮作两年以上。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彻底清除病残株,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控制空气湿度,实行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于膜下沟里浇暗水,减少水分蒸发,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湿度条件。

4.2、种子消毒

用55~60 ℃热水浸种10~15 min,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 min,洗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4%的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4.3、药剂防治

根据刘鸣韬的报道,75%百菌清WP 80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 500倍液,田间防效均不理想[6]。可用os施特灵水剂(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凯润1 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 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治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64%可杀得叁千 1 500倍液,或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喷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

参考文献

[1] 徐爱霞,魏钊,邹刚.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9(11):32.

[2] 查仙芳,朱猛蒙,王国珍,等.宁夏首次发现黄瓜靶斑病[J].宁夏农林科技,2009(2):40.

[3] 默书霞,李金堂,于学祥,等.黄瓜靶斑病及蔓枯病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9(19):35-36.

[4] 刘鸣韬,徐瑞富,蒋学杰,等.黄瓜靶斑病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3(8):33-35.

[5] 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92.

[6] 刘鸣韬,张定法,孙化田.黄瓜靶斑病药剂防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5):126-128.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