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西葫芦根霉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西葫芦根霉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西葫芦匍枝根霉腐烂病,主要为害幼瓜,也为害叶及叶柄。病菌常从开败的花或受伤的组织开始侵染,致病部呈水渍状坏死腐烂,后在腐烂组织表面长出毛刺大头针状灰黑色或黑色霉层,即病原。西葫芦是早春栽培面积仅次于黄瓜的瓜类蔬菜,生产上应对根霉腐烂病加以重视,从播种期开始积极预防。

西葫芦根霉腐烂病主要危害花、幼瓜及叶柄。病菌一般先从萎蔫的花或受伤的组织开始侵染,使花变褐色,并沿花蒂部向瓜蔓延;瓜发病部位初呈水渍状,可见灰白色茸毛蔓延于瓜毛之间,瓜逐渐坏死腐烂,表面形成较厚的毛刺状灰黑色至黑色霉层,最终可致全瓜腐烂,烂瓜常具腥臭味。一般花期是该病侵染高峰期,瓜膨大期病瓜剧增,为烂瓜高峰期。温暖高湿是造成根霉腐烂病蔓延的主要因素,温度23~28℃、相对湿度大于90%时发病重。春季遇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展。栽培密度过大、平畦无地膜种植、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

清除菌源:前茬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大棚等设施要在夏季利用高温进行闷棚处理,杀死棚内病菌。

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露地栽培西葫芦,开花结瓜期处于梅雨季节,此时的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导致病害发生流行,应尽量采取大棚春提早栽培方式。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覆地膜高畦栽培,推行滴灌技术,提高地温,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菌发生。

精心管理:设施内加强通风降湿,雨后或浇水后避免田间积水。开花结瓜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瓜及老黄叶。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的方式促进坐瓜,根据植株长势及时疏去过多的雌花和幼瓜,保证植株长势旺盛,减少病菌侵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1)前期消毒,种植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地表和设施内的架材、立柱等,也可以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50~300克熏棚,每隔7天熏1次,连熏2~3次。

(2)灌根,用青枯立克300倍液对重病植株及其周围2~3米区域内植株灌根,每隔3~5天灌根1次,连灌2次;其余植株用青枯立克500倍液灌根1~2次预防。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防治效果较好。

症状

小西葫芦、金皮西葫芦根霉腐烂病发病率高达10%-40%。

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瓜条染病多从残留花器侵入,沿脐部向瓜条迅速扩展致全瓜软腐,病瓜表面亦生出较茂密的大头针状灰黑色霉层,烂瓜常散发出腥臭味。

病原

匍枝根霉,属接合菌门真菌。该菌的假根发达,常从匍匐菌丝与寄主基质接触处长出多分支。孢子囊梗直立,无分枝,2-8根丛生于假根上,粗壮,顶端着生较大的球状孢子囊,大小380-3450×30-40微米,孢子囊褐色至黑色,直径80-285微米,孢子囊内生有许多小的圆形孢囊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是弱寄生菌,腐生性特强,田间空气中就有,能在多种蔬菜瓜果残体上以菌丝状态腐生,孢囊孢子也可附着在架杆、保护地内暴露的表面上越冬,只要条件适其活动,病菌就能由伤口或衰弱的病部侵入,并分泌果胶酶迅速分解细胞间质,引发腐烂,然后产出大量孢子又借气流或雨水、灌溉水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生长适温23-28℃,相对湿度高于80%,田间浇水多,有湿气滞留易发病。平畦栽植、无地膜覆盖、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措施

(1)栽植前要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发病重的棚室内墙、立柱、地面喷洒84消毒液灭菌。

(2)采用高畦或高垄覆盖地膜栽培。

(3)千方百计减少伤口,注意清除病瓜、病花、衰败的残花,要及时通风降湿,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大生、喷克、壮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灭病威、好光景)悬浮剂500倍液。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