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北京菜价如何不再坐“过山车”? 运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北京菜价如何不再坐“过山车”? 运用大数据精准监测

近日,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发现了公司旁边一家面馆的细微变化——以前免费提供的蒜瓣没有了。“蒜太贵了啊!”店老板解释说。

菜价高涨,关乎民生。公众不仅关心,菜价为何涨价、何时能回落,更关心有关方面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类似的涨价幅度日后再现。《工人日报》记者带着问题,深入蔬菜原产地农贸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和社区菜市场,跟踪蔬菜从供应商、销售商再到百姓餐桌的各个环节,寻找答案。

蔬菜产地

当地人吃的也是“高价菜”

囤货惜售导致菜价被抬高

山东省,一直是京津两地的重要蔬菜主产地。山东省济宁市,被称为是“大蒜之乡”。该市仅金乡一县,就出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大蒜。

4月17日,记者来到当地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位于济宁市兖州区的息马地农贸市场,走访若干家摊位,发现新蒜的价格为每公斤10元,老蒜的价格则在每公斤13元到16元之间。几家蔬菜摊位相隔不远,虽然蒜的价格有差别,但总体都保持较高的价位。

“我的菜都是从息马地市场批发过来的。”当地乌龙街一处蔬菜店老板郭师傅告诉记者。他透露,息马地的卖家大多是从周边的蔬菜产地批发过来,而他从这些卖家手中买菜之后,再进行二次批发。以葱、蒜为例,他的大葱进价每公斤7.2元,卖价为每公斤8元~9元;老蒜进价每公斤11元,卖价为13元~14元。

相比之下,即便是蔬菜产地,当地其他蔬菜价格同样也不低,记者走访发现姜每公斤约6元,豆角每公斤11元,西红柿每公斤7元。

在息马地市场做蔬菜批发生意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蔬菜价格过高原因是季节和时令。当地菜农赵先生说,“尤其是前段时间,好多菜都是大棚温室的,价格肯定要高。等过了‘五一’,地里种的蔬菜都上了市,菜价自然而然就会降下来。”

但是,季节与时令,依然无法解释蒜价的高涨。2014年大蒜市场零售价为每公斤4元,2015年为5.6元,而今却已到两位数,涨幅可见一斑。而上一次“算你狠”出现在2011年,当时大蒜价格为每公斤12.5元,但之后很快就跌到成本价,种蒜的农户并未因此获利,获利者主要是炒作商。

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产量下降、市场供求是这波“蒜你狠”行情的决定性因素,但其中也不乏投机者的推波助澜。部分投机蔬菜经纪人钻营在诸如大蒜之类的经销链条,通过囤货、鼓动菜农惜售等方式减少蔬菜市场有效供给,从而抬高菜价,伺机牟利。

批发市场

葱不卖,已经有人全包了

气候因素导致区域性减产

“那天在市场买菜,我问老蒜多少钱,商户说8元一斤,我随口一句‘这么贵’,商户直接白了我一眼。”家住天津市南开区的刘女士向记者抱怨,这两天蒜价实在是太高了。不仅蒜价,最近一段时间天津菜价也普遍较高。

对于北京市而言,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2000多万市民,每天在吃上面要支出超过5亿元。而由于环境影响和城市建设因素,这座城市的蔬菜产量正在下降。今年1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万吨,瓜果类产量0.6万吨,同比下降15.5%。

而京外蔬菜进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最大的集散地。4月17日本报记者在实地探访时发现,对比产地蔬菜,新发地蔬菜批发价依然很高:大葱的批发价格为每公斤8元到10元之间;大蒜批发价则在每公斤12元到14元;姜的批发价为每公斤10元左右。当记者走到新发地一家卖葱的摊位询问价格时,摊主告诉记者,“不卖,已经有人全包了。”

除了葱姜蒜等近期涨幅明显的品种外,蒜薹、西红柿、土豆、豆角等品种价格同样很高。在新发地批发市场,蒜薹批发价为每公斤5元到7元之间;土豆为每公斤6元;豇豆为每公斤5元到8元。

有气象专业人士表示,气候因素是导致蔬菜上涨因素之一。今年1月中下旬强寒流侵袭,南方地区蔬菜减产严重,导致供给吃紧。3月7日至13日,我国大范围雨雪天气,同时让蔬菜类产品供给紧张的情况更加严峻。

这样的情况,使得蔬菜产量本该丰富的南方,价格也不断高企。以上海市郊每公斤蔬菜批发均价为例,今天1月、2月、3月、4月上旬,价格分别为3.98元、5.11元、2.92元、2.28元,而去年同期分别为2.61元、2.39元、2.07元、1.77元,同比上涨分别达52.5%、113.8%、41.1%、28.8%。

百姓餐桌

炒盘土豆丝都要“掂量”

居民果蔬需求量在增加

4月17日,记者抄下了北京不同区域菜市场的价格。当日,记者在市区内某大型超市内发现,大葱每公斤16元;大蒜每公斤16元;生姜每公斤12元。而在规模较小、购买更方便的社区超市,价格则更贵,大蒜每公斤18元,姜每公斤达到14元。

从批发市场到百姓餐桌,菜价又涨上一个新台阶。在新发地批发市场,蒜薹批发价为每公斤5元到7元之间;土豆为每公斤6元;豇豆为每公斤5元~8元。在位于北三环附近的一家物美超市,蒜薹零售价为每公斤14元;土豆每公斤8元;豇豆每公斤10元。

“我昨天买了一棵葱、一个土豆,总共花了9元!去年冬天在菜市场,10元钱我买了一捆大葱!”在牡丹园菜市场,前来买菜的徐先生感慨,“现在,炒盘土豆丝都要‘掂量掂量’。”

受到菜价冲击的,还有餐饮业。“原先还送开胃小凉菜,现在已经取消了,萝卜白菜这种过去最便宜的菜,现在都贵了。”经营一家烤肉店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而记者在不少餐饮店发现,手撕包菜、干煸四季豆等素菜价格,有时不比荤菜便宜。

城乡人口流动性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得城镇居民的果蔬量需求在增加。 国家发改委与农业部曾发布《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20年中国蔬菜总需求量为5.9亿吨,比2010年增加8950万吨。为此,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要基本保持稳定,单产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达到2500公斤/亩以上。

生活水平提高了,居民菜盘子里的蔬菜种类也在增加,这使得城市蔬菜的供应地不再局限于周边省市。以北京市为例,今年1月20日到3月20日,参与进京蔬菜保供的省区市有13个,不仅有周边的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东,还有广西和海南。

未来价位

部分蔬菜价格回归理性

降低多环节成本需措施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陈先生透露,从上周开始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出现连续下降的态势。

他给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4月15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每公斤3.27元,比4月8日的3.51元下降6.84%。周环比明显下降,上周末同比涨幅大幅收窄。

上周内蔬菜的最高价每公斤3.57元(4月9日),周环比下降1.38%;上周内的最低价每公斤3.27元(4月15日),周环比下降6.84%。上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周内菜价是连续下降的。

陈先生说:“主要是近期北方产区蔬菜开始大量上市,正在摆脱对南方产区的依赖。南方产区目前的供应仍然偏紧,但对北方产区的影响正在减弱。”

蔬菜零售商蔺女士告诉记者:“最近绿叶蔬菜价格明显下降,特别是菠菜、芹菜、油菜等。以油菜为例,原来零售每斤3元,现在降到1.5元了。”

专家建议,此次蔬菜价格疯涨,提醒政府职能部门要用互联网思维解决蔬菜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利用大数据,准确预测和判断未来的蔬菜生产情况。同时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机制,对种植面积、产量、交易量、库存量及价格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强化对蔬菜生产、流通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

与此同时,也要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增加蔬菜抗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蔬菜储备机制,应对恶意囤积居奇;降低蔬菜流通成本,杜绝运输、批发等环节的垄断,降低菜农种植环节的成本。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认为,菜价高涨背后是更深层次的供给侧失衡。“对农产品的适度保护,是各国的共同准则,但相比之下,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直接表现为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更高,这也倒逼传统生产方式的创新转型。”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