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洋农民中国种菜 改土壤精准施肥【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洋农民中国种菜 改土壤精准施肥

美国人朗杰士,是上海一名备受关注的洋菜农,搞了20多年的生态农业实践。如今,70岁的老朗已种不动两三百亩的农场,但他还是租下了农场里的7亩地,每过几天就去看看自己的菜田,并搞些蔬菜种植的土壤实验,为我们示范出一种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追求环保

蔬菜价格高

作为洋菜农,老朗备受关注的点在于:他经营的农场无疑是“高端”的,生产的上百种蔬菜在都是新品种,客户是知名酒店,价格比普通蔬菜高许多倍。

记者在农场看见,三五成群的农妇戴着草帽在田里劳作。朗杰士说:“我们不用一滴农药,而是全部请人来拔杂草。”

农场里的排水沟,都是朗杰士亲自设计的,实现了废物利用。据介绍,农场原址曾是水稻田,种蔬菜太湿。于是,他重新设计,在蔬菜大棚两侧挖出一高一低两条水渠,挖出的土填高菜田,同时在菜地下挖几条排水沟,用破旧瓦片搭成屋脊状,上覆一层蛇皮袋,不仅渗水效果好,还不会堵塞。渗出的水流到低渠中,再由水泵输送到高渠,经过一番净化,用来灌溉,形成一个循环水系统。整个农场,有上千条这样廉价实用的排水沟。

经营农场

以节约闻名

朗杰士农场又以近乎“吝啬”的节约而闻名,每一滴水、每一寸土、每一片菜叶都不会浪费。

他对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实现多重节约。在农场,一般30米长的大棚,全部被“拉伸”成72米长的大棚。买来的塑料薄膜、遮阳网等,一般都是73米左右的长度,直接覆盖到棚架上,省去人工剪裁的成本。考虑到如今的薄膜更结实了,朗杰士还改变了搭建大棚的钢管间距,把原来每0.6米一根改为每1米一根,又节省了40%的钢管。

垃圾分类,物尽其用。在农场,也见不到随意丢弃的农作物残枝剩叶,因为它们全部进入沤制池发酵,被制成有机肥。工人还进行垃圾分类,把可用作蔬菜绿肥的树叶、杂草等堆放一边……

“要用最低的成本,种出最好的蔬菜,同时保护好这里的水土环境。”朗杰士如此总结自己的农业模式。

土壤平衡

是不变的追求

朗杰士最初到中国是推广肥料,但必须先做土壤试验。他在试验中发现,浦东的农田土壤中养分很不平衡:氮的含量很低,钾的含量几乎没有,而磷的含量非常之高……

这样的土壤检测结果,给他上了“第一课”。这是农民长期凭经验施用的猪粪肥料,才导致土壤中的磷含量过高,而氮、钾的含量却严重不足,最终农作物的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后,农民逐渐认识到氮肥、钾肥的重要性,但又出现过度施用的情况,对土壤再次造成伤害。

1992年,朗杰士开始种田实践,摸索到底如何修复土壤,如何平衡土壤,形成可持续的土壤。

他反复做实验,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朗杰士修复土壤讲究“中西结合”。他认为,把美国的种田经验搬到中国来,一点用也没有。因为,两国的土壤情况完全不同。他比较认可中国人用农家有机肥的传统习惯,认为这对改善土壤板结有作用。但他又通过试验指出:要想有机肥在农田里发挥作用,必须先发酵半年到一年,否则,即便施到田里,发挥的效果也不大。

朗杰士一边坚持施用发酵过的农家肥,一边积极实践“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施肥前,先测一测土壤成分如何,然后再缺啥补啥。最终,他得出一套科学种田的数据。如此,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护土壤不被透支。

为什么要这么精确?朗杰士认为,人体缺什么营养,说到底大多是通过食物从土壤中获取的。因此,做到土壤的营养平衡,对平衡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