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

刘通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单发病迅速,危害严重,而且发生普遍;不单露地普遍发生,而且保护环境栽培中也普遍发生。在发病季节,一周左右时间就可使成片的植株发病,形成减产30%—50%的惨局。霜霉病不仅严重危害黄瓜,而且对甜瓜、南瓜、丝瓜、苦瓜等瓜类作物也形成危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黄瓜霜霉病的危害也逐年加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然而频繁的使用农药,不仅加大病原菌的选择压力,而且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解决黄瓜霜霉病的最根本,最经济的有效手段是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1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史和危害

1868年葫芦科作物霜霉病首先在古巴报道。此后,有70多个国家发生,对黄瓜生产威胁极大。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普遍发生,以保护地温室、大棚黄瓜受害损失最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80年代,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棚窒温湿度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黄瓜霜霉病有扩大蔓延的趋势。

2症状

俗称“黑发”、“火龙”。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病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浅绿色斑点,斑点很快扩展,1—2天内因扩展受到叶脉的限制而出现多角形水浸状病斑,早晨湿度大时比较明显。1-2天后水浸状病斑逐渐变黄色、黄褐色至褐色,此时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的病斑出现灰黑色霉层。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致使叶缘卷缩干枯,最后叶片枯黄而死,植株提前拉秧。上述症状,是感病品种的典型症状。抗病品种发病,叶片褪绿斑扩展缓慢,病斑较小,多角形甚至圆形,病斑背面的霉层稀疏或没有,病情发展较慢,很少造成提早拉秧。

3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i (Berk.Et Curt)Rost]侵染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该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菌丝体无隔膜,无色。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发育,以卵形或指状分枝的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着生于孢囊梗上,孢囊梗由寄主叶片的气孔伸出,单生或2-3根丛生,无色。主干基部稍膨大,先端锐角分枝3~5次,末端为小梗。小梗直或稍弯曲,在小梗顶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乳突状突起,淡褐色孢子囊在水中萌发产生6~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具有2根鞭毛,游动30~60分钟后即休止,鞭毛收缩成为休止孢子。约1—1.5小时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或直接贯穿表皮侵入寄主,在寄主细胞内菌丝体长成后,(www.613935.com)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不足条件下,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有性阶段偶尔能产生卵孢子。前苏联、日本、印度和我国陈其本(1995)及傅淑云(1983)曾发现过霜霉菌的卵孢子,但至今尚无卵孢子萌发及接种成功的报道,且卵孢子在一般情况下又极少见,所以卵孢子在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病菌适宜于高湿下生长繁殖,其孢子囊的产生、萌发、游动孢子的萌发、侵入均需要很高的湿度和水分。叶片上有水膜时15℃下孢子囊经1.5小时即可萌发,2小时后游动孢子随即萌发并侵入寄主。若叶片上无水膜,即使接种病菌也很难发病。在高湿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的速度快、数量大。如空气相对湿度在83%以上并维持4小时,病斑上就能产生孢子囊,若相对湿度为50%—60%时则不能产生孢子囊。在饱和湿度或叶面有水膜的条件下,可产生大型孢子囊;孢子囊在5~32℃范围内都可萌发,萌发适温为15-22℃,产生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15-20℃。

4综合防治措施

4.1种子选择:在周年种植黄瓜地区,孢子囊从温室传播到大棚和露地,秋季再传播到温室,黄瓜会终年不断发病。在无大棚和温室的南方,只要周年可栽培黄瓜,孢子囊亦可在各茬黄瓜上终年不断地传播危害。因此,选用抗病丰产的品种,是防治霜霉病的根本途径。如津杂1号、津杂2号、津春2号、汶上刺瓜等品种都较抗病。培育无病苗,做到育苗温室与栽培温室分开;在无温室地区育苗,采用电热或加温温床育苗,都可达到减少病害的流行。瓜田应远离黄瓜温室与太棚。

4.2湿度是决定发病与否及流行程度的关健因素:病菌萌发和侵入一定要叶面有水滴,否则不会发病,在多雨天气和昼夜温差大时,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病害的流行。在满足湿度要求的前提下,当气温达8℃时田间即可发病。

所以定植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地膜覆盖,减少浇水,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菌的传播蔓延。改善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结瓜后防止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水。塑料大棚及温室内灌水后,要注意通风排湿,做到清晨叶面无结露,同时注意通风降温,晴天的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为宜。

4.3生态防治: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通过调节棚室内温湿度,促进黄瓜生长,抑制霜霉病的发生。霜霉病在温度15—25℃,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32℃,适宜湿度为60%—90%。晴天白天棚室内温度一般高于2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3%,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阴雨天和夜间,棚室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可通过减少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来控制病害发生。利用地膜覆盖可以保墒保湿,减少浇水次数;阻止地面水分蒸发,减少棚室内湿度,从而起到控制霜霉病发生的目的。每天盖棚前通风1小时左右,以降低夜间棚室内湿度,黄瓜生长期间,如需要浇水,则应选晴天上午进行膜下浇水;遇阴雨天,不宜浇水。另外,可每隔半个月左右选晴天中午进行一次高温闷棚,使栅室内温度在35—45℃之间维持1—2小时,达到抑制病菌生长的目的,然后通风降温降湿。

4.4化学防治:在定植前喷药预防一次,发病初期连续喷药2次,以控制蔓延。以后7天喷药一次,遇雨补喷,干旱时则可少喷或停喷,药液必须均匀地喷到叶片正反两面。发病初期用55%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立方米用原药0.2—0.3克,放棚中垄埂上,每2~3米放置2一3片烟雾片剂;如用粉剂,每棚分成3—4推,然后用香引燃,关闭棚门熏2~3小时。隔7天熏一次,视病情熏3N6次。亦可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