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保护地蔬菜生产配套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保护地蔬菜生产配套技术

随着阜新经济转型的起步,阜蒙县农业结构调整也拉开了序幕。针对我县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总结出一套保护地蔬菜生产高产、优质、高效集成技术。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1 严格按照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标准改善设施结构

1.1 推广土堆墙竹木结构温室建造模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保温性。过去以砖石、水泥、钢筋为建筑材料,投入成本较高,保温性能不理想,近几年推广经济实惠的土堆墙、竹木或竹木与钢筋混合结构的“厚墙体、高举架、半地下”式建造模式,即用挖掘机堆土墙,底宽5.0米,顶宽2.0米,后墙高度2.2—2.8米,脊高3.3—4.0米,跨度6.0—7.5米。每亩温室建造成本14280元,而砖石、水泥、钢筋结构一亩温室建造成本30600元,每亩节约建造成本16320元,且保温性能远优于砖石结构。经测定,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3—5℃。如果有卷帘机,再加双层苫,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6~8℃,在不加温情况下,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可达7~12℃,可以生产各类果菜。目前,这种结构已经成为我县日光温室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

1.2采光设计:主要是方位角、采光屋面角、后坡仰角和棚间距的设计。

1.2.1确定最佳方位角:我县属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所以设计方位时,我们要考滤到尽可能的延长午后光照蓄热时间,以保证为夜间储备更多热量。于是我们选择方位角为南偏西5—10度。

1.2.2确定合理采光屋面角:采光屋面角,即温室最高透光点到前底角的直线与地面间的夹角。我们采用的是合理时段采光设计,即前屋面采光角为当地地理纬度减去6.5度。因为我县地理纬度是42度,所以我们把前屋面采光角设计为35.5度。

1.2.3确定适宜的后坡仰角:后坡仰角即后屋面与后墙水平面的夹角。理论上讲,后坡仰角应以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为依据,比太阳高度角增加5—8度。我县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为24.5度。所以后坡仰角应设计为29.5—32.5度。但在有卷帘机的棚室,因为保温条件较好,为了增加采光,我们对角度做适当调整,设计为35度。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1.2.4适当加大棚间距:由于后墙厚度加大,所以适当加大前后棚之间的距离,以免出现前栋温室影响后栋温室的采光。要求每栋棚占地宽度达到18—20米。

1.3保温设计:根据温室热量损失的三大途径(即贯流散热、缝隙散热、地中传热)进行相应的保温设计。

1.3.1墙体和后坡:墙体厚度取当地最大冻土层厚度加0.5米,后坡厚度取后墙厚度的1/3。因为我县最大冻土层厚度为1.5米。所以我们把墙体厚度设计为2.0米(上端最窄处宽),后坡厚度0.7米。

1.3.2前屋面覆盖物:棚膜选用透光好的长寿、无滴膜。棚膜外的覆盖物为草苫,每片草苫厚度要达到5厘米。为了加强保温,有在草苫下加几层纸被的,也有用双层苫的。

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一层草苫可增温1O℃,而4—6层复合纸被增温6.8℃。所以说纸被的保温效果不如草苫。

1.3.3增强密闭性:后坡与后墙密接,后坡用塑料膜覆盖,门口处挂棉门帘,在温室内靠近门口处用薄膜围起。以减少对流散热。

1.3.4挖防寒沟:温室前底角外侧挖防寒沟,沟深要达到1.5米(即当地最大冻土层厚度),宽度0.5—0.8米。

2 引进推广

品种的更新始终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及产品竞争力最有效手段。我们积极与荷兰瑞克斯旺、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大连长青、沈阳维生等国内外知名种苗公司合作,不断更新品种。我们引种原则是: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首先,生产者认可,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抗性强,好管理,高产优质。其次,经营者认可,产品耐贮、耐运。第三,消费者认可,产品商品性好,符合销售地域消费习惯。我们不断收集品种信息,经试验、示范,证实新品种比对照品种效益显著,就及时推广。近几年,引进推广的新品种主要有:香瓜翠宝、红城十一、超早糖王、永甜九号、永甜十一、梅亚二号;番茄品种有F189、F516、百利、玛瓦、格雷、荷兰水粉、欧粉一号、赛贝娜、卡依罗;茄子品种有布利塔、尼罗、朗高;甜椒品种有红英达、圣方舟、红罗丹;尖椒品种有龙鼎一号、日禾宝利等。这些新品种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保护地蔬菜的生产效益。

3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有七十万人发生农药中毒,其中近两万人丧生,而且近几年我国农业部、卫生部统计,每年发生农药中毒人数均超过十万人,大多数是因蔬菜残留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所以为了保证消费者健康,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www.613935.com)生产无公害蔬菜是当前农业生产必由之路。

3.1 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技术:为了确保蔬菜中致癌性强的物质一硝酸盐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在施肥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其它化肥为辅;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用量,如确实需要,必须掌握以下原则:①禁止使用硝态氮肥。②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③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应在收获前30天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肥,平衡施用化肥的措施。

3.1.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完全肥料。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无公害生产具有独特作用。

3.1.2配合施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菌肥,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其性质与其它肥料不同,本身不含有大量元素,主要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营养条件,抑制某种病害发生,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从而获得农作物的增产效果。

3.1.3应用平衡施肥技术。所谓平衡施肥,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蔬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规律及各种肥料的当季利用率进行施肥。一般亩产1000千克蔬菜的吸钾量为3~5千克。蔬菜作物对钾、氮、钙、磷、镁的吸收比例大致为8:6:4:2:1。这种比例说明了蔬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钾的需求量最大,氮次之,然后是钙、磷和镁。作物对肥料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氮素化肥40%,磷素化肥20%,钾素化肥50%,有机肥20%。根据以上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比例,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及习惯施用磷酸二铵和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三元素复合肥的生产现状。我们采用了增施钾肥和钙、镁肥的施肥技术,引进推广了海法钾宝,捷克进口的铵钙镁。实践证明这两种肥料使用效果都很好,特别在番茄和香瓜上增产效果明显,且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逆性。

3.2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放在综合防治的首位。化学防治作为突破手段,建立良好的蔬菜生产小环境,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用较少的投入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取得无公害产品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3.2.1把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放在首位:农业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嫁接育苗等措施。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防虫网隔离防护,黄板诱杀等措施。生物防治主要采用抗生菌治虫,阿维菌素防治美洲班潜蝇及螨类,浏阳霉素和华光霉素防治红蜘蛛和茶黄螨,苦参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抗生素治病,农抗120灌根可防治瓜类枯萎病,喷雾可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早疫病等,武夷菌素防治瓜类黑星病、番茄叶霉病效果较好。黄瓜的霜霉病,番茄的灰霉病可以采用生态防治法,即通过调节棚温的方法控制病害蔓延。

3.2.2生产无公害蔬菜,在农业、生物、物理和生态方法无法控制病虫时,及时合理使用一定的化学农药,但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不打保险药:调查掌握病虫发生规律,针对病菌、害虫对药剂抵抗力薄弱的环节适时施药,即可减少防治次数又能收到最佳防治效果。不盲目打保险药。②改进防治技术:改常规喷雾施药法为粉尘剂、烟雾剂施药法,既不增加棚室内额外湿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普遍施药,植株整株施药为病虫区重点施药、植株局部施药,药量集中,防治病虫针对性强,效果好。如防治番茄灰霉病,改全株用药为局部用药,不仅效果大大提高,还可节省83%的用药量。③选用农药品种:选用国家限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如乐斯本、抑太保、卡死克、锐劲特、克满特;百菌清、速克灵、农利灵、加瑞农、代森锌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氯、有机汞制剂。如甲胺磷、呋喃丹、甲基1605、3911等。

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一般生物农药的安全间隔期3—5天,菊脂类5~7天,杀菌类多在15天以上,并且要求做到治一代,压二代,能挑治的不普治,只需单治的不兼治,只需单一用药的不混合用药,从而减轻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

通过改善设施结构,不断更新品种,认真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保护地生产效益,推动保护地建设的发展,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提高。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