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及注意事项【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根据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瓢虫、马铃薯蚜虫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因此加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利用农药,严格控制病虫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根据监测调查马铃薯病虫害在我县山区逐年加重之势,如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瓢虫、马铃薯蚜虫等发生较重,因此加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利用农药,严格控制病虫害。为马铃薯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一、马铃薯病害的防治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而较为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地上植株及块茎都能发病。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时造成绝收。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及防治。1.1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可侵染叶片、叶柄、茎、茎块。叶片侵染后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其中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迅速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后出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最后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后出现褐色或紫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散。1.2发病原因:(1)气候条件[www.613935.com];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一般白天平均气温在25℃左右,夜间温度在10℃左右,连续多日阴雨或雾、露天气,马铃薯晚疫病便可爆发、进而大流行。(2)品种的抗病性差;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之一。(3)种薯带菌;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薯播到地里后,病菌借助土壤水分在土壤中扩散传播给其他植株,也可以通过耕作,雨水侵染其他植株,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对附近植株再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病株上的孢子囊落至地面随水进入土壤中,侵染块茎,使薯块染病。 (4)发病田块,重复种植严重;使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继续侵染马铃薯,也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5)地块选择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块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流行。( 6)栽培管理不当;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质量差,铲镗不及时,草荒严重,秧苗长势弱,不及时预防也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之一。1.3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5)种薯消毒切块时,发现病薯,将切刀用50%福尔马林或5%来苏尔将刀浸泡消毒;(2)严格挑选无病薯作种薯,减少病害初侵染源;(3)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及时除草,如发现此病及时清除中心病株;(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的锰锌?霜脲可湿性剂700倍液,或亩用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天,连续用药2—3次才能控制其流行。2.马铃薯早疫病2.1症状:(1)马铃薯早疫病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病斑近圆形,马铃薯叶片染病后,出现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黑褐色坏死病斑,大小约3毫米,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病斑互相连合成黑色斑块,可致叶片枯死脱落叶柄和茎杆受害,多发生在分枝处。(2)马铃薯薯块发病,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病斑,稍凹陷,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亦变成褐色干腐,出现近圆形暗褐色斑,皮下呈浅褐色海棉状干腐。潮湿时,病斑上均可产生黑色霉层。2.2防治:(1)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2)选用干燥肥沃田块种植,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3)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4)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早期及时摘除病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6) 药物防治: 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马铃薯病毒病3.1症状: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1)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2)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3)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3.2防治:(1)采用无毒种薯;(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3) 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蚜虫是传毒该病的主要原因;(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二、马铃薯虫害的防治1.马铃薯瓢虫1.1形态特征:主要是28星瓢虫,成虫:体长7—8mm,半球形,赤褐色,密披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凹陷而前缘角突出,中央有一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卵:长1.4mm,纵立,鲜黄色,有纵纹。幼虫:体长约9mm,淡黄褐色,长椭圆状,背面隆起,各节具黑色枝刺。蛹:长约6mm,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1.2防治:(1)消灭越夏虫源,清除田边地角、沟边杂草及被害马铃薯干枯残叶以及植株,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夏虫源。(2)人工捕捉成虫[www.613935.com],利用马铃薯瓢虫成虫的假死性,敲打植株,收集成虫,集中消灭。(3)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孵出前,摘除叶片上的卵块,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口密度。(4)幼虫分散为害前,进行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6%的蚧休乳剂1000—1500倍液。2.蚜虫2.1总类:种类较多,如棉蚜、桃蚜、菊蚜、瓜蚜、小蚜、黑背蚜、麦长管蚜、萝卜蚜等。主要为害玉米、马铃薯、蔬菜、小麦、高梁、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植物。形态特征(略)。2.2防治:(1)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蚜虫的孳生基地:(2)农药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三、注意事项1.操作时,喷头距农作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来回或上下摆动,走速要均匀。2.落雨天气和有露水时不能用药防治,因用药被雨水冲走,降低防治效果。喷药4小时内如遇下雨,防治效果较差;如未下雨,其防治效果较好。3.农药施用时,必须配戴口罩及手套。操作者要自我保护,尽量减少裸露部位,以免发生中毒。4.用药最佳时期是上午及下午。中午天气炎热,用药时要做好保护措施,防止中毒。5.施药时,必须顺风喷药,用药后要用清水和肥皂洗手。农药施用结束后,把药械清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6、药防的田、地块要求管理好人、畜、家禽等,用药10天之内不能采摘食用田、地块的瓜果蔬菜等。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