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茄子青枯病的症状识别及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茄子青枯病的症状识别及防治

近年来,随着茄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国内外优新品种推广,茄子细菌性病害如茄子青枯病、软腐病和细菌性叶部褐斑病在鲁南部分茄子生产基地流行危害。由于该类病害发病初期症状近似于枯萎病等真菌性病害或生理性萎蔫状;加之过去一直是次要病害,广大菜农往往误诊误判,且生产上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因而造成部分保护地茄子生产基地损失较严重。其中,茄子青枯病发病范围广,危害重,该病于2006年、2007年开始在环鲁南鱼台、任城、金乡、微山等县相继发生流行。其中2007年在鱼台县种植的8702公顷保护地秋延迟茄子中,由于茄子青枯病造成798.3公顷减产,幅度超过50%,部分地块甚至绝收。2008年3—5月份由于茄子青枯病突发导致鱼台县唐马乡4500公顷大棚茄子有3820.2公顷茄子发病,金乡县花语和微山县马坡等大棚茄子生产基地也遭受严重损害。在任城区等其他县市区茄子青枯病也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病害,我们进行了连续2年防治试验和观察,取得显著效果。

1 发病症状与流行表现

1.1发病时期不同:保护地茄子青枯病多在植株开花坐果期发生,而茄子黄萎病在保护地中各个生长期均可以发病,但以门茄坐住后发病为最重。保护地生产中以大棚秋延迟和温棚春早熟时期发生偏重,而严冬时期发生却相对较轻。

1.2发病病状不同:保护地茄子植株受青枯病侵染后初期仅在个别侧枝上出现一片或几片叶色变淡绿色,呈现局部萎垂,3—5天后即扩展到整株叶片。初期早晚可恢复,5—7天植株即成青枯状惆萎,最后病叶变褐枯焦,仅近一半叶片脱落。剖开病茎木质部呈黄褐色,主干或枝条髓部溃烂或中空。黄萎病发病初期叶片自下而上或仅植株的一边发展又称为“半边疯”;发病初期叶片脉间变黄或呈斑驳状,并逐渐向全株发展但速度较缓慢;生长瘦弱或坐果较多的茄株可逐渐扩展到整株的60%叶片,后期萎篶的叶片多不能恢复正常,最后叶片枯死脱落,仅剩枝干;茎部发病仅见茎部维管束变褐。

1.3病征表现不同:感染青枯病菌的茄株植株中后期湿度大时或经过培养皿培养横切病茎切面用手挤压,有混浊液溢出;高温条件下部分茎杆溃烂组织有粘手的现象,而黄萎病茎用手挤压则无混浊液溢出。

1.4发病速度不同:感青枯病茄株植株从发现叶片萎篶到全株感病其感病速度较快,时间较短,多为5~7天。这与急性生理性萎篶现象,但后者经浇水后能恢复正常,而前者浇水后会加重萎蔫程度和扩大发病面积。另外,前者黄萎病株浇水后则呈现先轻后加重的现象,且全株枯死速度较缓慢!多为10~20天。

1.5在保护地中发病部位不同:在温室中,茄子青枯病多在中部以南植株发生,黄萎病株呈不规则发病现象。

1.6温、湿条件不同:在春提早及秋延迟保护地茄子栽培中,当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对,茄子青枯病发病重且迅速;当处于白天高温高湿夜间低温高湿(保护地中最低气温低于15℃以下)时,发病则趋缓。而茄子黄萎病田则无此现象。

另外,在茄子黄萎病发病轻的棚室加强肥水管理后,部分植株呈现“发病停滞”的现象,即同一株上感病部位仍然表现病状,其它侧枝及叶片也不表现发病扩展现象。茄子青枯病株则未发现此现象。

2 发病病原

茄子青枯病是由细菌中假单胞菌侵染所致。细菌短杆状,两端圆,一般为极生鞭毛:2~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污白色、暗褐色乃至黑褐色的圆形或不整圆形菌落,平滑,有辉。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对酸碱的适应范围以pH6.6为最适。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

3.1病害循环:病原细菌主要借助病株残余体遗留在土中越冬。它在病残体上能营腐生生活,即使没有适当寄主,也能在土壤中存活1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病菌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就在导管内繁殖,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以致阻塞或穿过导管侵入邻近的薄壁组织,使之变褐腐烂。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后,茎、叶因得不到水分的供应而萎蔫。田间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将病菌带到无病的田块或健康的植株上。此外,农具、家畜等也能传病。

3.2发病条件

3.2.1 温、湿度与发病有重要关系:高温和高湿的环境适于青枯病的发生,故在我国北方的夏季或春早熟及秋延迟保护地中发病重。温度中尤以土壤温度与发病的关系密切。经观察:保护地栽培中在土温20℃左右时田间即有出现少量病株,表明病菌开始活动;当土温达到25℃左右时病菌活动最盛,田间出现发病高峰。浇水多,湿度大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水的流动不但可以传播病菌,而且灌水后土壤湿度加大,特别是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根部容易腐烂和产生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故在浇水偏大或雨雾天前后浇水后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会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保护地中气温一般容易满足病菌的要求,因此浇水的次数和多少及天气状况往往是发病轻重的决定性因素。

3.2.2裁培措施对发病有显著影响:一般高畦发病轻,低畦发病重。这是由于高畦排水良好,而低畦不利于排水的缘故。茄子定植时,穴开得好,容易积水,如穴中间土松,四周土紧,雨后造成局部积水,也易引起病害发生。土壤连作发病重,合理轮作可以减轻发病。微酸性土壤青枯病发生较重,而微碱性土壤发病轻。若将土壤酸度从pH5.2调到pH7.2或pH7.6,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施用氮素肥料时施硝酸钙比施硝酸铵的发病轻,多施钾肥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茄子生产中后期中耕过深,损伤根系会加重发病。幼苗健壮,抗病力强;幼苗瘦小,抗病力弱。

4 综合防治技术

4.1合理轮作:一般发病地实行三年或以上的轮作,重病地实行4~5年的轮作。有条件的地区与禾本科作物特别是水稻轮作效果最好。茄科植物可以与瓜类作物进行轮作,应避免与其它茄科作物轮作。

4.2调节土壤酸度:青枯病菌适宜于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可以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使土壤呈中性,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一般每667平方米施50~100千克,不同的土壤质地,则要根据土壤的酸度而定。

4.3选择抗性相对较强的品种: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控茄子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生产中经历年试验,圆茄类品种较长茄类品种抗性强,有代表的抗病品种为西安大圆茄和济南早小长茄,美引长茄及鹰嘴茄发病相对较重。

4.4调节播种期:茄子青枯病属高温型病害,通常气温在30~37℃时最有利病害发生;土壤温度也影响青枯菌在土壤中存活,土壤温度低于20℃,病害很少发生,温度升高时,病害发生加重。因此通过调节作物的播种期,避过高温季节,避开青枯病发病高峰,可以大大减轻青枯病发生。

4.5采用无病床土或营养钵育苗:由于青枯菌多从植物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植株萎蔫,因此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做到少伤根,对减轻病害发生具有一定作用。可选用稻田土作营养土或有机质含量高、前作为非茄科作物的地块作苗床。播种前每667平方米苗床最好用75—100千克的石灰处理土壤,移栽时尽量少伤根,少造成伤口。

4.6加强田间管理:生产上做到“勤中耕,细管理”及早发现病株、病叶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穴处再撒施生石灰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等。

4.7药剂防治:茄子青枯病的化学防治目前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药剂。可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20%菌立灭(噻酶酮)乳油1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药液喷洒并接合进行灌根处理,每株0.3—0.5升,隔7—10天1次,连续用2—3次,防效显著。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