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韭菜种植大棚(惠民县胡集镇韭菜专业村建起“30”版本种植大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23|点击次数:

滨州日报/滨州网惠民讯冬季是农闲时节,但在惠民县胡集镇东赵村,村民们却忙得热火朝天。近日,该村10个“3.0版本”的韭菜大棚完成施工,今后这里的韭菜种植、收割将实现机械化。东赵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堂眼里满是兴奋和希望。

东赵村种植蔬菜已有30多年历史,其间有过曲折,走过弯路,直到2008年村里下大气力专门种植韭菜,逐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韭菜种植专业村。

2011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里成立惠民县东赵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韭菜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2013年,东赵村韭菜先后注册商标和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韭菜品质更高了,市场也更宽广了。

东赵村韭菜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周边的东营、德州、济南客商也是纷至沓来。“别地方的韭菜都愁卖,咱这里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供不应求。”张洪堂说。

如今,东赵村韭菜种植面积500余亩,全村110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一年产量250余吨,产值近400万元。仅韭菜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万元。原先东赵村在十里八乡是个经济落后村,靠着小小的韭菜,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东赵村的韭菜产业越做越大,品牌越做越响。在东赵村的带动下,周边十多个村庄加入了韭菜种植行列,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年产量740吨左右,产值近千万元。通过种植韭菜,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东赵和周边村庄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有人说,这都是靠张洪堂带领得好,但张洪堂却不以为然。“哪里是我带的?都是‘钱’带的,是市场带的。如果不挣钱,谁还来种韭菜?如果没市场,谁还种韭菜?”

张洪堂平时话不多,做事爱琢磨。就拿种韭菜来说,从种植到管理,从品质提升到市场开拓,他倾注了全部心思。这两年,他思考最多的就是转型。

“合作社里成员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种植韭菜的村民多在50岁以上,甚至更大。传统的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再就是现在的模式不适合机械化,对品质进一步提升也是限制。”张洪堂笃定地说,“形势逼着转,市场逼着转,不转,就没有出路。”

经过多方考察和合作社成员集体商议,东赵村着手建设新式韭菜大棚,这也是东赵村的第三代韭菜大棚。

“第一代韭菜棚高75厘米,第二代高1.4米,人在里面干活很‘憋屈’,机械化作业实现不了。第三代韭菜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棚’,分冬暖式棚和春秋冷棚两种。其中冬暖式棚高4.3米,四季恒温;春秋冷棚高2.6米,两种大棚都可以实现机械化种植、收割。”张洪堂说。

省时、省力只是一方面,第三代大棚同时带来的还有品质和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增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水、肥等管理上来了,品质就好了;品质好了,价格自然就高。就春节前这一季,一个冬暖式大棚保底收入3.5万元。”张洪堂信心十足地说。

按照计划,3年内东赵村现有韭菜种植全部提档升级,改建成第三代大棚。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吸引外地客商和资本进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