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种植大蒜效益(礼县肖良乡:“三蒜”栽种忙 助农有胜“蒜”)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礼县肖良乡:“三蒜”栽种忙 助农有胜“蒜”

陇南日报记者 肖 红

深秋的礼县肖良乡,虽寒气渐深,却处处透着火热。

眼下,正是“三蒜”栽种的最佳时节。在肖良乡蔬菜种植基地,农民们抢抓秋种有利时机,有条不紊地点蒜、铺膜、填埋,绿色的希望在这片土地播种、生长。

“我们在6月份栽种的苗子,现在长势很好,后续做好管护工作,明年清明节前,蒜薹就能顺利采收上市了。”凭着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种植大户张永生对“三蒜”的收成信心十足。“蒜苗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产出高,每年蒜苗批发价格每公斤4元左右,一亩地能收几千斤,市场价格比较稳定,效益非常可观。”

“三蒜”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年初,张永生在蔬菜基地租赁了10座蔬菜大棚,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乡上搭建的蔬菜大棚建设标准高,产量有保证,租金也低于市场价,大家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张永生说。

肖良乡“三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经验丰富,得益于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产“三蒜”具有质地好、耐储藏、上市早等优点,特别是“明前蒜薹”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多年前,这样的优势并未被发挥出来。“以前农户种植蔬菜比较分散,像‘三蒜’这样的当地的特色蔬菜既没有形成规模,也不能保证品质,务农根本赚不到钱。”乡党委书记杨明亮告诉记者,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迫在眉睫。

研究政策、争取资金、调研选址、投入建设……在新一届乡党委班子的大力推动下,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条件,在桃林、安坝两村的河谷地带建成占地21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引导产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由零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走出一条产业强、群众富的新路子。

“以前,我们的大蒜种植分散,产量并不稳定,现在基地种植更加科学高效,‘三蒜’采取农作物套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产又增效。”桃林村蔬菜批发商张高才告诉记者,每亩蒜苗产量约6000斤,按照每斤2块钱来算,一亩地蒜苗收入可达到12000元。

如今,通过高标准的蔬菜基地,肖良乡不仅使得“三蒜”等当地传统蔬菜提质增效,也不断扩大蔬菜种植品种,同时借助当地气候优势,巧打蔬菜供应“季节差”,全力以赴做好蔬菜产业文章。

冬天的蒜苗,春天的蒜薹,夏天的蒜头,一种三收让“三蒜”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据了解,大量外地客商都是提前订购,所产蒜薹、蒜苗在满足周边乡镇、县城需求的同时,更是远销天水、西和等地。

“很多农户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开始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种植合作社和农户也持续增加。”乡党委书记杨明亮说,目前,基地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劳作、利益分红等方式,不仅激活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三蒜”的火热发展只是全乡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肖良乡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积极探索“规模化大棚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品牌化蔬菜销售”的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全力“蔬”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据统计,全乡现有蔬菜基地300余亩,蔬菜大棚480座,带动当地180余户农民增收,蔬菜基地年产值达到了600万元,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特色产业种植,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新兴特色主导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杨明亮说。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