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芦蒿怎么种植(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梁进法,35岁,阜南县新村本地人,年龄不大,但已经种植芦蒿15年了,常年的辛勤劳作,所以看起来比同龄人沧桑一些。面对镜头,他有点拘谨不自然,但说起种植芦蒿的技术和前景,便是抑制不住的自信和兴奋!旁边的“一把手”,却像个听课的学生了,频频点头。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15年芦蒿种植经验的年轻人

芦蒿,是一种喜水的陆生蔬菜,和艾蒿,茼蒿是近亲,独特的清香味很浓郁口感外脆里糯,说起芦蒿的味道,当代大作家汪曾祺老先生曾这么描述:“感觉就是春日里坐在小河边闻到春水初涨的味道”。对于女士来说,芦蒿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瘦人草”的称号,芦蒿纤维含量高,是一种高维生素低热量的减肥食物,难能可贵的是,吃起来却没有纤维感。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大棚里正在静静生长的芦蒿

我的家乡阜南,就在淮河畔,千里淮河环城而过,养育一方水土,也形成了适宜芦蒿生长的水土环境。追溯起来,芦蒿在阜南本地种植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从宋朝便有了诗词赞颂。苏轼的一首广为传颂的诗,说的就是芦蒿: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即使现在,在很多高档餐厅,芦蒿和河豚也是最佳搭档,这是因为芦蒿还有清热解毒的药效,是一种典型的食药同材,曾经在明朝还是宫廷的贡品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芦蒿近照

说起芦蒿的好处,随便一个新村镇村民都能讲出几段来!如数家珍。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芦蒿很强的抗逆性,因其本身有驱虫的香味,也少有病害,所以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正是当下市场十分青睐的纯天然有机农品!虽然如此,但芦蒿还是很娇嫩,对水,土,温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村民伺候起这位贵族来也是小心翼翼。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被精心伺候的芦蒿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被精心伺候的芦蒿

对于芦蒿的吃法,本地人,最家常的一道做法就是清炒,除了少量油盐,不放任何其他佐料,最本真,最香。芦蒿上市季节从8月份到来年清明前后,大半年的上市期,但属于村民的享用时间,只有最后一个月,“平时价格太贵,吃不起,俺们本地人吃的很少,都是卖给大城市有钱的人吃,等过了年便宜些,家里才吃点。”梁进法说起来又有点腼腆,接着又肯定的说了句:“是真好吃!”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一盘清炒芦蒿,一食当知一饭香

虽然如此,但能卖个好价钱,就是全村人最高兴的事儿了!芦蒿一般批发价在7-8元一斤,年后可能会降到两三元一斤。新村目前芦蒿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绝大部分都销往武汉等地,现在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芦蒿一年可以割一到三茬,亩产可达3000-5000斤,按照正常市价算,一亩每年能有两万以上收益!因此全体村民都干劲十足!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一把翠绿的芦蒿,是自己舍不得吃的美味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收获场面,热火朝天

我的家乡阜南是农业大县,物产丰富,但却还是全国贫困县。摘掉这顶头上的帽子,对政府,是国家小康社会的政绩要求;在百姓,就是实实在在能过上好日子!大家都在冲着这个方向努力着,在地头,偶遇来视察的领导,新村镇的书记,这位“一把手”看起来和当地很多农民很熟悉,和芦蒿很熟悉,交谈融洽没有距离。

时蔬贵族——芦蒿养成记:卖菜未尝菜滋味,菜农的丰收与“小气”

水汽氤氲,即将上市,寄托全镇的致富梦

目前新村全镇已经将芦蒿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作物,已注册了“新村芦蒿”公共品牌,正大面积推广。“今年3000亩,明年6000亩,后年争取10000亩!”数字背后的增长,是村民对致富的希望和渴望。

惟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能有一天,七八元一斤的菜,也能舍得吃起来。


​我是新农业创业者,好文章分享者,农民的好朋友--阿甘

专注电商创业和三农领域,每天分享一点新鲜有用的观点,欢迎关注点评。

往期文章推荐:

《今年农产品一片哀鸿,农民究竟是错在了哪里?》

《农产品滞销,是城管阻断了农民的最后一条退路么?》

《农民卖的便宜,市民买的贵!蔬菜水果十倍的差价,钱都让谁赚了》

《从人民公社到大包干,再到土地集中流转,难道是历史的倒退轮回?》

《土地流转之后,“失地”农民路在何方?》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