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蛇类养殖

水津蛇养殖(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本文所指白话是越语(粤语)。古时“越”通“粤”。土白是指讲白话的土著。

对比白话地区和客家地区的地名,可看出文化之端倪。以下内容主要据司徒尚纪写的《岭南地名文化的区域特色》等文章整理而成。

本文将分上下两篇,上篇讲白话地名,下篇讲客家地名。

白话地名彰显俚僚文化之悠久

两广白话区域是南越人主要居地,有着深厚的南越文化积淀层。所以,白话地名充满浓厚的俚僚文化色彩。

“罗”在壮语中是“山谷”或“下面”的意思,侗水语中则是“水田”的意思。罗字地名大量散见于广东省内各地,以粤西南较多。阳春有罗银,阳江有罗琴山、罗引山,粤中有罗岗、罗林、罗溪、罗坑、罗仔、罗秀等。西江流域有罗定、罗镜、罗坪、罗逢、罗孔、罗荔、罗罗求、罗冲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凡带有涌(冲)、土朗、坭、湴、土布(埔、步)、氵教、滘、沥、氹、浦塘、榃、基等字为起首的地名,即属俚僚水文化地名。它们属于壮语或后来形成的白话地名。

“冲”字地名除了小河的意思以外,也有类似“洞”字的含义,也广见于本区。如顺德有冲鹤,新会有冲塘、冲廉、冲茶、冲花,从化有冲岭,台山有冲洋、冲华、冲柴、冲云,封开有冲等、冲陵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东濠涌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广州南沙一路都是涌

涌(冲),即河,广州有西关涌、东濠涌、驷马涌、荔枝湾涌、海珠涌、棠涌、螺涌、猎德涌、车陂涌、沙基涌、龙湾涌、双岗涌、芦苞涌,佛山有佛山涌,南海有官山涌,番禺有虾道涌,顺德有黄涌、鸡洲大涌等。

滘,又写作“漖”,意指分叉的河道和水沟。水边的村庄常称滘。广州附近有沥滘、新滘、横滘、增滘,东漖、南漖,顺德有北滘,新会有黄鱼滘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朗”是俚僚语,为土白常见地名

㙟(朗、塱、蓢、浪),写法虽有差别,但在白话里一概读为lng6。㙟为冲积平原或水网沼泽地。

在土白话语境里,山冈丘陵上低陷平平可耕的地片为“山蓢”;水网之区下陷的、水源特别充足的、可耕的水田为“蓢田”。

珠江三角洲、西江沿岸和粤西一些小河入海口地区多有此类地名。如广州有塱口,塱边、塱头、塱溪、郭塱、黄竹塱、松柏塱,东莞有大塱,阳江有新塱、阮塱、司塱,阳春有河朗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阳春河朗村

据考证,“蓢”音在今天白话里仍有其特殊的表意。例如,把一些长型的东西头部和尾部垫起而又平平的,白话称之为“塱起”;将湿衣服用竹竿串着张起来晾晒,白话谓之“朗衫”。用于大饭锅里放平作为蒸小菜的竹架子,白话叫“饭正朗”。

“塱”(朗)音实际是在低处将物平平地架起之谓。就今天“壮侗语族”各“语支”语音来看,他们称一些低陷的地片,其音全是近似于“朗”音。壮语呼为lom1,布依语为lm5,西双版纳傣语为lum5,德宏傣语为1om5,侗语为lm6,仫佬语为l:P8,水语为lm6,毛南语为1m2,黎语为Kw2lok7。

就壮侗语族八个语支这样发音进行追溯,可以看出原始壮侗语族的发音,是有其共通之处的。所以,有些专家学者才说土白话其实质是俚僚语。

另外,古越人通用步(埗)、埔、甫、布等表示山间近水广阔平地及津渡码头。宋人吴厚处《青箱杂记》说:“岭南谓水津为步”。广州有十八甫、黄埔、增步、盐步,花都有官禄埗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广州上下九十八甫

“六”在俚僚语里是山谷的意思,经常被译成“甪”“㟤”“渌”“菉”“绿”等字。比如,广西有六硍、渌落、六犁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还有“九”字,比如广西崇左江洲区濑湍镇的九岸村。“九岸”按照俚僚语(壮语)的语序解释就是“河岸周围”的意思。这个“九岸村”就在河两边。

那字地名也特别多。俚僚语(壮语)中的“那”是水田的意思。据研究,那字地名有90%集中在北纬21°—24°,主要位于河谷和三角洲平原。除广西广泛分布以外,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琼雷地区。阳江有那峒、阳春有那阳、恩平有那吉、开平有那坡、台山有那扶、番禺有那都、清远有那落、新兴有那康、高要也有那落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显而易见,俚僚土著居民(土白人)早期曾以种稻为生,其后土著被“汉化”或迁他处,但那字地名仍作为底层文化保留至今。

以俚僚图腾文化为地名的很普遍

牛汝辰在《岭南广府粤语地名文化特色》一文中称,俚僚人尚鬼,宗教、迷信风气盛行,形成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图腾文化,反映在地名上多以鸟、鸡、狗、龙、蛇、鳄等动物图腾命名。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鸡卜

俚僚人盛行鸡卜,现今黎、壮族人仍有此遗风,以鸡字为起首地名见不鲜。其分布格局与鹤地名基本一致。如广州有鸡心岭、鸡心岩,从化和花都有鸡枕山,顺德有鸡洲,中山有鸡肠滘,东莞有鸡岭、鸡笼山,新兴有鸡田,郁南有鸡林,云浮有鸡山等。

据《广州日报》刊发的《这些带“鹤”的地名藏着文化密码》一文,越人崇拜鸟类很多,其中鹤是最受崇拜的鸟类之一,故“鹤”字地名在农耕发达的广府地区颇为常见。如广州有鹤边、鹤林、白鹤洞,顺德有冲鹤,中山有古鹤,广州番禺有鹤庄,斗门有鹤咀,深圳有鹤斗,东莞有鹤田,恩平有鹤坪,阳江有白鹤,德庆有榃鹤等。

土白的“洞”和客家的含义完全不同

洞字地名本指山间谷地、盆地或群山环抱的小河流域,后演化为某个血缘氏族居地,含义有所扩大。例如:隋唐时粤西冼夫人“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万余家”(《北史》卷91,《列女》)。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司徒尚纪认为,洞成为历史上古越人留居地常见地名,主要分布在北江以西。台山有洞美,新会有洞角,阳春有大洞,阳江有高洞、隋洞、儒洞,中山有梅花洞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土白的“洞”不是指岩洞,跟客家地区以岩洞作为地名,完全不同含义。

俚僚人如果要用岩洞取地名,是这样操作的。据《壮语地名文化诠释》(作者:杨奔 黄玉 李萍一)一文称,俚僚人称有砂岩的洞叫“吞甲”,有砾岩的洞叫“丁吉”,有石灰岩的洞叫“吞逢”,产磨刀石的岩洞叫“吞盘”等等。地面以上的的洞为“岩”,地下洞为“凌”,如岩洞大的叫“岩隆”,色彩班驳的叫“岩来”,有鲤鱼的叫“凌泥”,有蟒蛇的叫“凌荡”,洞如桶的叫“凌桑”,洞边长桐树的叫“凌桐”等。

“板”和“边”原来是村的意思

俚僚人喜用“那”“板”“古”等字来作地名的字头。前面已经介绍过“那”,现在再来说“板”“古”。

据《粤江流域人民史》作者徐松石教授解释,遍及广西和琼雷的壮语“板”字地名,在广东许多地区又把“板”字从土音译为“边”字,并将原始土语倒装为顺装,故称村为边,但绝无边缘、靠边的意思。佛山南海“边”字地名约有80多处,如有谢边、潭边、欧边、高边、邝边,三水有麦边、罗边、蔡边等,阳江也有葛边等,皆为聚落地名。“古”字头的有古楼、古岭、古丽等。

还有很多“大”的字头,即意为“河”,如“大陆”是因该村右边有一个叫陆涧的山涧,村前是河,故名。

“濑”即河滩之意,也是壮语地名所用字。阳江有上濑、下濑、西濑等地名。这与阳江曾是俚人居住区域有关。

“猛”“冯”“封”在壮语中分别意为“地方”“区域”“地区”。汉置猛陵、封阳、冯乘、冯岗、冯溪等县,属苍梧郡。西江地区有封川、封溪、封山(今广西合浦北)、封开(今开平东)、封门所(今郁南县西南)、封乐(今新会北)、封兴(今封开县东北)等。

此围非彼围,土白围和客家围内涵完全不同

宋代以降,在西江沿岸和珠江三角洲各地,为取得耕地和防洪治涝而大规模围垦,于是以围、基为首尾的地名大量出现。牛汝辰在《岭南广府粤语地名文化特色》一文中称,珠江三角洲有桑园围、长利围、赤项围、罗格围、景福围、龙利围、大有围等。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桑园围

这和客家地区的“围”完全不一样。客家围又被称为围村、围村屋、围屋村、土围、水围、围堡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

客家围屋大多以围字命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广州市增城福和镇坳头岗埔村的客家围龙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是广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客家围龙屋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我们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分析,围头人其实就是早期的客家人。他们的习俗文化等都和客家人无异,只是方言偏白话色彩。

客家围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根据《宝安县志》,1979年深圳建市之前,宝安县客家人占了原住民的六成以上,他们分布在龙华、盐田、龙岗、坪山、罗湖、宝安、南山等地,并且在那些地方留下了大量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根据粗略统计,单是在深圳保存下来的客家围屋就有300多座。客家文化成为深圳本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云浮”地名应来源于俚僚语

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刊载的《粤西多元文化下的壮族史诗遗存 ——壮语地名视角下的“云浮”图像》(作者:陈俊宇)一文详细考证,“云浮”地名一词来源于壮语的音译。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云浮“美食”炸竹虫

邵兰珠研究指出,“云”在壮语中指“人”(vun2),“浮”(pau2)在壮语中为“苦竹”的意思,根据壮语中习惯性的倒装用法,“云浮”意为“种苦竹之人”。司徒尚纪认为“云”字在壮语里原本是指“人”的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村落”,不是天上的云,而“浮”这个字则是“竹”的意思。因此“云浮”在壮语里的原意可解释为“竹村”或者“竹林之乡”。

在云浮,如今以“云X/X云”取名的地名还有很多。


白话地名:俚僚文化色彩浓厚,一路涌啊涌,冲啊冲!此围非彼围

百色这个名字也来自俚僚语。“百”是壮语嘴的意思,古壮字写作〔口百,bak〕,“色”意为洗,写作〔氵色,saeg〕“百色”意为是河边洗衣服的渡口(也有观点认为“色”意为堵塞,写作〔噻,saek〕,百色意为堵塞的关口的意思)。

在白话地区,俚僚文化色彩浓厚的地名其实还有很多,在此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上我们不难发现,土白区域俚僚文化一直盛行,即使是现在。

标签: 蛇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