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兔巴氏杆菌病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兔巴氏杆菌病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方法

刘晓梅1,崔天霞2

(1.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乡畜牧兽医站,吉林长春130225;2.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长春130200)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病原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病型。

1 实验室诊断

兔巴氏杆菌,与引起牛、猪等哺乳动物及家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同属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11.Smm×0.250. 5mm。病兔组织涂片、血液涂片经瑞特氏染色或美蓝染色,可见菌体两端浓染,呈两极着色,不形成芽抱及鞭毛,无运动性。病菌一般存在于病兔的血液、内脏器官、淋巴结及局部病变组织。在鲜血或血清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由于巴氏杆菌毒力强弱不同,有四种菌落形态,即光滑型、黏液型、灰色或蓝色型和粗糙型。自败血型死亡的兔子新分离的菌株毒力强大,在血清琼脂表面上培养24h后,可长出在折射光下有荧光、圆整、半透明、细小的菌落,在肉汤内一致混浊,称光滑型(S型)。从慢性病例或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的菌落,无荧光,在肉汤内一致称黏液型(M型)。从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常出现粗糙而干燥的菌落,在肉汤内产生颗粒状沉淀物,称粗糙型(R型)。光滑型和黏液型有不同厚度的荚膜,灰色型或蓝色型能合成荚膜多糖,但不能保留在细胞的表面,粗糙型无荚膜。

2防治方法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严禁异种畜禽进入,以杜绝或减少传染来源。首先是特异疗法,抗血清每千克体重6mL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2次,疗效显著。其次是抗生素疗法,可选用链霉素每千克体重0.5万1万IU和青霉素1万IU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日;庆大霉素,每只兔2万4万IU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4日;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日。此外,应用四环素、土霉素治疗也有较好疗效;还可选用磺胺类药疗法: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0.050. 2g。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