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兔豆状囊尾蚴病(兔)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兔豆状囊尾蚴病(兔)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名称】豆状囊尾蚴病( Cysticercosis pisiformis)

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中绦期幼虫一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所引起的疾病。

病原体

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狗、狐狸、野生肉食兽的小肠内,偶尔也寄生于猫。虫体长60--200 cm,吻突上有两排小钓,共 34--48个,较大的钩长0.225--0.294 mm,较小者长0.132-- 0.177 mm。孕卵节大小为8--10 mm × 4--5 mm,子宫的每侧有 8--14个侧支,每个侧支又有小支,虫卵的大小为37×32 μm。节片的边缘呈锯齿状,因此又称之为锯齿带绦虫(Taenia set- rata)。

豆状带绦虫的幼虫称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8),虫体呈囊泡状,大小如豌豆,故称豆状囊尾蚴,囊内含有透明液体和一个小的头节.

生活史

当中间宿主兔等动物吞食了被豆状带绦虫孕卵节或虫卵污染的饲料与饮水后,在消化道六钩蚴逸出,钻人肠壁,随血流进入肝实质,井在其中发育15--30 d,之后穿破肝被膜进入腹腔,粘附在内脏表面继续发育成熟。狗、狐狸等眷食了含豆状囊尾蚴的兔内脏后,囊尾蚴包囊在狗消化道中破裂,囊尾蚴头节附着于小肠壁上,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

症状

豆状囊尾坳对免的致病作用不十分严重[https://www.novmv.com/].大量感染时(数目多达100—200个)则出现肝.炎症状.急性发作时可骤然死亡。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食量减少,致使仔兔生长发育迟缓,逐渐消瘦.精神沉郁。成年兔因腹腔内存在大量的豆状囊尾蚴包囊而表现为腹部膨胀。病程后期病兔耳朵苍白,眼结膜苍白,呈现贫血症状。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皮下水肿,有大量淡黄色腹水。肝肿大,呈土黄色,质硬,有的表面有纤维素块。肠系膜及网膜上有豆状囊尾蚴包囊。

诊断

生前诊断可用间接血凝反应,该法较为敏感、快速、简便易行。死后可根据肝脏和肠系膜上寄生的虫体作出确切的诊断。

预防

1.防止犬粪污染兔的饲料及饮水;

2.不用含豆状囊尾坳的兔内脏喂犬;

3.对犬进行定期驱虫。驱虫药物可用吡喹酮,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 mg,拌入饲料内喂服。对于兔豆状囊尾坳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试用丙硫苯眯唑或甲苯眯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