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兔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衍生的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兔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衍生的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名称】兔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衍生的癌(Shope Papilloma and Papilloma Derived Carcinoma)

兔乳头状瘤病毒(sPy)自然宿主是某些品种的棉尾兔(白尾棕色兔),它可以引起宿主乳头状瘤。偶见驯养的家兔发生本病。自然发病的特点是表皮广泛出现黑色的乳头状瘤,大小约0.5—1.0 cm。从皮肤表面突出0.5—1.0 cm,或者更高。可见1—10个肿物,好发生于股内侧、下腹部、颈邮和肩膀部的皮肤上。驯养的家兔可发生在耳朵和眼睑部。长耳野兔(jackrabbit)、雪兔(Snow rabbit)和野兔(hares)可人工实验诱发乳头状瘤(图1)。

乳头状瘤可用乳头扶瘤细胞悬胶液或其无瘤细胞滤液,对敏感兔皮肤作划痕实验传染。潜伏期约10—20 d,随后乳头状瘤开始明显的生长。如果皮肤用沥青,或松节油丙酮混合物,或20-甲基胆蒽涂擦,可以增加皮肤对SPV的敏感性。根据宿主的情况不同,乳头状瘤的生长维持时间长短也不同。在棉尾兔感染后12个月,大约36%病例可自行消退。

SPV可以从兔乳头状瘤的自然病例,实验病例和恶化癌变的病例获得,而自然病例收获的病毒量较多。SPV的易感动物是棉尾兔,而家免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在家兔中可呈现一种隐性感染型(伪装的或潜伏的)乳头状瘤。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或电镜观察,在乳头状瘤的基芽层(基底生发层)细胞的核仁中,见有颗粒状物质。表层开始角化的细胞核中,见圆形的具有感染和抗原特性的病毒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病毒包涵体。不见其他的致瘤病毒特征。

兔乳头状瘤的组织学表现,自然感染病例和实验病例相同。是以结缔组织为中心,外围绕以鳞状上皮,伸长形成网状或钉突状结构,表层上皮角质化,严重的可形成表皮角。瘤组织轮廓清楚,与周围的鳞状上皮相连;基底细胞体积大,排成栅栏状;瘤组织下面的真皮层,常见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瘤组织内的上皮层增厚,并与颗粒层一同逐渐合并入角质层,该层往往不完全角化(不全角化病),常见有丝分裂象。黑色兔的瘤细胞中,还经常见有黑色素颗粒。

良性的皮肤乳头状瘤病存在恶变成癌的潜力,将乳头状瘤的组织块埋入肌肉或某些器官[https://www.novmv.com/],可生长成癌,并具有侵袭的特性。感染后带有肿瘤的家兔,生命可维持200 d或更长时间。不论自发的还是人工诱发的乳头状瘤,在棉尾兔中维持200d以后,有25%病例发生癌变。在家兔中维持6个月以后,有75%病例发生癌变。

乳头状瘤衍生的癌,侵袭周围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并可转移到肺和局部淋巴结,癌肿不具有包膜,诱发慢性炎症。组织学上癌细胞巢呈片状或结节状、有网状纤维包围。间质呈细条索状,含有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癌组织可能发生部分坏死,很少或没有出血。癌细胞大小和形态较一致,核染色质多,偶见巨细胞。肿瘤分泌类甲状旁腺激素物质,可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造成病兔低磷高钙血症,使肿瘤和软组织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癌的移植宿主有海猪、小鼠、大鼠和仓鼠的大脑;海猪的眼前房和 皮下组织;仓鼠和小鼠的睾丸等部位的组织。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