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云南省穿山甲养殖基地(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村民王乃忠,在路经草地时,无意中发现蜷缩在路边的中华穿山甲,这只中华穿山甲把头埋进腹部,蜷曲的尾巴环绕着身体,雄性,体重3.3公斤,外形近似一颗松果。据了解,这是近40年来,首次在广西境内发现的野外中华穿山甲活体。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广西曾经是中华穿山甲资源分布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在2000年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广西穿山甲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近10年来,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尚未再发现有穿山甲野外踪影,直到2011年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依然没有收获。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01习性与犰狳相似,眼睛很小爪粗大,覆盖着一层大而坚硬的鳞片

说起穿山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动画片《金刚葫芦娃》中善良而勇敢的穿山甲形象。穿山甲是一种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夜行性动物,习性与犰狳相似,通常是白天睡大觉夜间活动频繁。生活在空心树或洞穴内,会游泳,能爬树,昼伏夜出。

穿山甲的眼睛很小,视力较差,外耳壳也很小,鼻吻尖,嗅觉灵敏,舌细长,可伸缩,附带粘性唾液,四肢和尾巴强健,爪粗大,适用于掘土。

穿山甲身上除了面部和身体腹面之外的部分,其余都覆盖着一层大而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由角蛋白构成,成分与人类的毛发和指甲差不多,这是穿山甲赖以防身的“秘密武器”。

虽然有着战士般的坚硬外表,但它的内心却是温柔又害羞的。当遭遇天敌攻击时,行动迟缓且缺乏攻击性武器的穿山甲便会就地缩成一团,变成一个巨大鳞片包裹的大硬球,让敌害无从下口。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02中华穿山甲最会掘洞,印度穿山甲擅长攀爬,长尾穿山甲体型最小

据了解,目前已知的穿山甲共有8个品种,分别为亚洲的中华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印度穿山甲与马来穿山甲,以及非洲的树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大穿山甲与长尾穿山甲;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51个国家。

中华穿山甲通常在地下掘洞,吃睡都可以在里面完成,是穿山甲类群中最会掘洞的一种。与其他品种相比,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中华穿山甲,其耳廓稍大,头部及尾巴都更短。

菲律宾穿山甲为菲律宾六个岛屿所独有,生活在低地森林和草地;印度穿山甲在地上生活的时间要比在树上的时间长,穴居在岩石缝中,擅长攀爬;马来穿山甲地树两栖,掘洞较浅,它们能用爪子爬树、进入树上的蚁穴捕食,它们也常穴居在树洞里。

树穿山甲更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生活在热带低地森林和茂密的林地中;南非穿山甲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地下,在干燥的草原或沙漠地带挖洞穴居住;大穿山甲是南非陆栖动物,体重可达33公斤,生活在热带森林以及大草原上;长尾穿山甲是穿山甲种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最喜欢生活在树上,也是最少被观察记录到的种类。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03每年吃掉700万只白蚁,发情时同居交配后分开,幼仔喜欢爬在母兽背部

穿山甲主要以白蚁和蚂蚁为主食,也兼食蜂类等昆虫的幼虫,由于没有牙齿,以长舌舐食白蚁、蜜蜂或其他昆虫。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等地栖的种类主要以在地面和地下筑巢的白蚁和蚂蚁为食,而喜欢栖息在树上的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等则更喜欢光顾树上的蚁巢。

穿山甲依靠灵敏的嗅觉搜寻食物。捕食时,会用长着大而发达的爪的强壮前肢挖开蚁巢,再用布满黏液的长舌头(23厘米左右)舔食蚁类,穿山甲的胃壁厚且坚韧,在进食时常常会吞入一些砂砾、小石子等,利用它们磨碎吃进胃里的昆虫。

由于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吃掉约700万只蚁,能有效控制山林间的白蚁侵害,因此被称为“森林卫士”。

穿山甲作为现存唯一的鳞甲目哺乳动物,4-5月是穿山甲的发情期,发情时同居,交配后分开。繁殖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12月或翌年1月产仔。

初生幼仔眼睛已睁开,并能主动吸母乳,鳞片还未角质化,随后随着生长鳞片不断角质化。幼仔在母兽活动时会伏于母兽背尾部,6个月后可与母兽分离独立生活。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04擅长打洞,一个洞只用2周,一生有200多套“房子”

穿山甲喜欢夜行独居,一身出神入化的挖穴打洞本领,它们的洞都是盲洞,就是没分支。在繁殖期外的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独居生活,在灌丛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建造巢穴,不同季节穿山甲会建造的洞穴拥有不同结构,一种冬天住,一种夏天住。

夏天洞比较浅,洞口多朝北,通风凉爽,不积水的结构,一般选择地势较高的地点,洞穴较短。它们通常会选择土质松软湿润、土层厚、地表有机质丰富的黄壤土打洞,10分钟左右就可以在土中打出深达一米多的洞穴。

冬天的洞比较深,多在朝阳的南坡,为保暖方便取食的结构,选择的是背风向阳,地势低的地点,洞内结构复杂,隧道弯曲,每隔一段距离隧道往上一小段,而后又下行,隧道经常会经过2-3个蚁穴,方便食物匮乏的冬天进行取食,在隧道尽头是一个较为宽敞的空间,是为穿山甲的居室。

当然洞还有很多用。越冬、卧息、繁殖、隐藏、逃避敌害都要在洞里进行。研究显示,每只穿山甲可能有200个藏身之处,简直就是打洞界的“帝王”。不过一般一个洞只能用不到2周,而且用过的洞绝对不会再用。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05穿山甲在中国已呈“功能性灭绝”,人类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在野外条件下,成年穿山甲几乎没有天敌,遇到中大型食肉动物时穿山甲会蜷成一团,坚硬的甲片使食肉动物无从下嘴,且在受激时,身体会时不时抽动,甲片可能对食肉动物造成刮伤。

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宣布,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已呈“功能性灭绝”,即是已不能满足生态系统中承担的重要功能,种群数量也难以恢复,甚至难以在自然状态下维持繁衍;

在上世纪末进行的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穿山甲数量约有6万只,到了2008年,中华穿山甲的数量在2.5万至大约5万只;另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去年发布的数据,该品种穿山甲于过去20年数量大减90%。

近几年,专家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穿山甲主要栖息地走访了大量曾在当地从事猎捕工作的人,他们均表示已经有5-15年没有在野外见过。目前,除了中国台湾有1.5万至2万只,中国大陆其地区仅见零星的中华穿山甲个体存在,因此可以判定在大陆地区已是极度稀少。

绿会发布的报告中称,至于造成中华穿山甲数量锐减,甚至到了濒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来自于人为,除了其栖息环境遭到干扰和破坏,更主要的是对中华穿山甲片药用、食疗等方面的极大需求而引发人为大肆捕杀。

其次,穿山甲繁殖艰难,对生存环境要求高,适应性差,比大熊猫更难饲养。此外,穿山甲目前无法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最关键的难点在于食物问题。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结语

当我们想要全面了解这种动物时,穿山甲几乎已经在野外绝迹,在中国大陆几乎已经找不到了……如果我不叫穿山甲,是不是就不会遭受这样的厄运?那就叫我“铁皮鼠”可好!

广西都安出现穿山甲,眼睛小爪粗大,擅长打洞,幼仔常爬母兽背上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中国科学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