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广东果子狸养殖场(SARS“主犯”找到是蝙蝠,但果子狸人工养殖仍需慎重)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SARS“主犯”找到是蝙蝠,但果子狸人工养殖仍需慎重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希 陈俊

本月初,央视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宣布,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揭示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这则消息确证SARS主犯是蝙蝠,果子狸只是被传染的中间宿主。

这则消息仍拨动了经历SARS风波的老养殖户的心弦,也有投资创业者暗暗思忖:果子狸产业会不会就此回暖?

回首往事,焦灼痛心五味杂陈

非典以前,湖北省果子狸产业正大力发展走上坡路,非典的爆发让一切归零。

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当时养殖规模较大的五峰县养殖户陈柏贵,老人今年已76岁,他平静地说:“其实几年前,我就听说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的最终来源。当年我养殖的300只果子狸全部按要求捕杀,很痛心,损失很大,一共投入四五十万元,补偿11万元,仍损失三四十万元。”不仅损失了钱,五六年为之倾注的心血也白费了。

SARS“主犯”找到是蝙蝠,但果子狸人工养殖仍需慎重

当时全省情况如何?“非典之前,我省从上至下都重视发展果子狸产业,当时还准备把我所在的村定位为‘果子狸村’,我的养殖场应该是鄂西最大的,准备打造成示范基地,我们也挺高兴的,孰料突然间非典来了……”因损失过大,陈柏贵老人对养殖果子狸再没动过心。

2003年的一组数据可窥见当年我省果子狸产业的发展势头:我省果子狸人工驯养繁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全省共有60多家单位饲养6000多只果子狸,人工饲养地主要集中在恩施、襄樊、十堰、宜昌和神农架林区,多数为个体养殖。其中,位于鹤峰县的最大一家饲养单位养有1000多只果子狸。据统计,我省每年外销广东等沿海地区果子狸8000只左右,总价值约为500万元。(本报2003年5月26日报道)

收入可观,但人工养殖不易

多年过去,如今,我省养殖果子狸的养殖户已很少。

SARS“主犯”找到是蝙蝠,但果子狸人工养殖仍需慎重

记者走进宜昌夷陵区小溪塔街廖家林村,走了10分钟盘山公路,找到了一家果子狸的人工养殖场,干净无特别异味。养殖场经理苏先生告诉记者,10年前开始尝试养殖果子狸,刚开始养几十只,慢慢发展到几百只,到如今可年产1000只,以活体批发为主。

目前养殖果子狸的很少,所以销量还可观,正值冬季温补,一年中销量最好的时候,今年已卖200只,主销广东、上海等批发市场,本省也有少部分。“养殖10年,我从前年才开始较大规模养殖,这个行业技术含量很高,风险也高,不能求快。”苏经理指着新厂房说,这是我今年投资50万元扩建的厂房,封顶在即。三四百间果子狸居室太拥挤,扩建后将有七八百间,扩容近一倍。

收益如何?苏经理坦言,从2008年开始养殖,一直到2014年都是亏损,2015年才有10多万元的利润,今年已有80万元利润,所以才投资新建养殖场。

对于有人想投资创业养殖果子狸,苏经理直言:“不是谁想养就能养的!技术性太强!果子狸很娇,不好养,学问大着呢,不然亏钱啊!”苏经理细说道,果子狸脾性不一,有的温顺,有的很暴躁撕咬同伴,有的下崽后心情不好会残杀幼崽,所以要给他们设置单间,用铁板铁网隔离,不互相吵闹,还要避免外界干扰。

保健上也要细心,果子狸没胃,是直肠,吃了半小时后就要拉,吃多了撑,容易得肠炎;病了就更麻烦,它们脾气大不好喂药,还会咬人,喂一次药得三个人合力。

技术只是第一道关,卫生防疫是重要关口。“这都是有教训的!”苏经理谈到,他的一个同行,因为几只果子狸生了病,结果导致100只全军覆没。

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人工养殖果子狸的养殖户很少,好多年都没新增一家,虽然现在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但毕竟果子狸是中间宿主,是SARS“易感群体”,不可掉以轻心。

同时人工养殖果子狸,对养殖技术和条件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卫生防疫,要有检疫证,要有合法的人工种源。

而且,从顺其自然方面来说,该负责人表示不提倡人工繁殖,仍在人工繁殖的一定要确保安全。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