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云南竹鼠养殖(肖云:云南“竹鼠达人”炼成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1|点击次数:
肖云:云南“竹鼠达人”炼成记

“竹鼠达人”肖云

只要聊起竹鼠养殖,话少腼腆的农村汉子肖云变得侃侃而谈,在普洱市思茅区思茅镇三家村曼卖河,“肖云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是小有名气,经过5年的特色养殖自主创业,他靠自己的韧劲钻研竹鼠养殖技术,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养殖竹鼠成功致富的案例后,肖云决定建一个自己的养殖场。说干就干,他花了35000元买了70对种鼠,并于2014年5月成立了竹鼠养殖场。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肖云把种鼠带回养殖场后,发现自己对竹鼠的生活习性、市场行情,乃至未来销售渠道等方面一无所知,没有足够资金、没有经验,更没有技术。

然而,这不足以让他放弃。不会就学,肖云找到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请教如何照顾好种鼠。到了竹鼠繁育期,肖云养的种鼠产了大量小竹鼠,夫妇俩如获至宝,对竹鼠更是照顾有加。

可奇怪的是,小竹鼠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莫名连续死亡。肖云夫妻俩心急如焚,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没有效果。最后,养殖场里只剩下原种鼠70对,肖云很是沮丧。然而,想起创业的初衷,他又重新振作再次投入到创业中。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买了大量有关竹鼠养殖的书来学习,常常一研究便到深夜。终于,肖云找到了问题所在:“问题出在饲料源上。”他发现用竹子、甘蔗、玉米和皇竹草作饲料最适于竹鼠生长。

第一年,肖云没有任何收益,还欠下了不少外债。第二年,第一批竹鼠繁育成功,夫妻俩不敢有所松懈处处小心谨慎,终于将第一批竹鼠养大直至成功销售。

创业还是讲技术,尝到研究的甜头。肖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出书来学习,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全新的养殖技术,把竹鼠成活率提高到90%,肉质和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2017年,刚有点盈利的肖云又面临重创——短短十几天,他养的竹鼠死亡了上千只,这对竹鼠养殖。“每天早上到基地给竹鼠喂食,看到这么多的竹鼠死在箱里...那段时间我很不愿意到基地,怕这样的事每天都会上演。自己找不到原因,感觉很有压力。”肖云说。“当时,我有种想放弃的念头。”

幸运的是,半个月后,竹鼠死亡数量慢慢减少,养殖场也逐渐恢复到正常。肖云总结说,“可能与我不断尝试新的养殖方式、不断变换食物等有关,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尝新生活、新理念的人。”

一路坚持,肖云竹鼠养殖专业场已经发展成为合作社,合作社拥有3间厂房,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合作社社员20余户,专业养殖场2个,场内存栏3000余只,辐射带动了思茅区、墨江县部分竹鼠养殖户。

合作社一贯坚持了肖云的坚持和严格,对竹鼠养殖周期和重量制定了严格标准:竹鼠饲养时间要满半年以上,重量不能超过五公斤。

合作社通过订单形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施行“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产品全部由合作社统一包装,并且统一使用“肖云”商标远销省内外,还与普洱10多家饭店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供应竹鼠肉。肖云自己也成立了一个“农家乐”,将前端养殖与后期消费结合在了一起。

就是凭着这样的恒心,肖云坚守工匠精神,把养殖技术学到家,他从门外汉开始创业养竹鼠,逐渐成了养殖竹鼠的技术“达人”。

“我不怕困难,尤其是为了学到一门技术。”肖云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成功经验。从小,他立志走出大山,结婚后他带着妻子曾四处打工,到过咖啡加工厂上班,去过通海玫瑰种植基地打工,后来在思茅租地种菜、卖菜当起了菜农。

在工地打工的时候,肖云作为一个新人,学习电焊。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保护眼睛,肖云说自己“早上是睁着眼睛出门的,晚上回来时是闭着眼睛的,什么也看不见,脸和眼睛每天都是浮肿的”。

云南网记者 沈浩 通讯员 陈丽红 摄影报道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