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竹鼠养殖招聘(人社扶贫篇: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角 挑起精准扶贫人社担当)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4|点击次数:

来源:湖南民生网

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角 挑起精准扶贫人社担当

——2019年湖南人社扶贫工作综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决战脱贫攻坚走过关键一年。

这一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湖南交出了一份6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漂亮答卷,一幅幅宏伟的小康梦在这片土地正逐步变为现实。

这一年,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全省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保生活、人事人才扶贫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就业扶贫搭建“务工桥” 多种渠道打通致富路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党的十九大以来,省人社厅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人社扶贫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岗位开发、劳务协作、就业服务等环节,精准施策,有效推动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脱贫增收。据统计,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总数255.2万人,已转移就业190.8万人,占有转移就业意愿人数的99.5%,月人均工资达2624元。其中11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劳动力总数41.5万人,已转移就业31.4万人,占有转移就业意愿人数的99.5%。

就业资金强投入,岗位开发多渠道,对接协作高精准,就业帮扶更优化。2019年以来,全省人社部门综合运用扶贫载体吸纳、创新创业带动、兜底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推动贫困劳动力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等扶贫载体建设,推动企业“点对点”接收贫困劳动力,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积极实施“三创联动”和“乡村创业领雁计划”,为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安排创业孵化场地。实施提升劳务组织化程度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省内省外联动、线上线下协同,全省实现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90万人。深入实施“311”就业扶贫行动、加强创业帮扶、落实政策奖补,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对就业扶贫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目前,全省已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049个、扶贫车间2949个,共开发专岗23.1万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8万人。组织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免费专场招聘会1500余场,帮助5.7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总结推介“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贫困劳动力”四位一体扶贫模式,培训配备1.9万名农村劳务经纪人,总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各类服务94.4万人次。办理各类就业扶贫政策补贴97.2万人次,补贴总金额达5.97亿元。

技能扶贫当好“推进器” 脱贫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

家住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铁甲坪村的胡志刚是名“两后生”,2019年从郴州市第一职业中专毕业后,被推荐至深圳科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由于他工作勤恳,乐于钻研,刚刚毕业就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工资收入已近万元。这让一个长期贫困的家庭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党的十九大以来,省人社厅注重坚持就业导向,始终把加强技能培训作为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补贴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一大批像胡志刚一样的贫困生,通过技能扶贫政策免费学到了技能,贫困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职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技工院校免学费学制教育、强化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2019年,省人社厅通过“三个强化”切实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竞争力,实现增收脱贫。51个贫困县共建立职业培训机构160家、创业培训机构56家、职业技能鉴定所58个。2019年,全省技工院校共招收贫困家庭学生6057人,贫困家庭学生在校人数达16030人。采取定点、定员、定向、定岗的就业导向培训方式,积极引导贫困家庭两后生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5.34万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省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依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集中开展特色专业培训,按照“输出有订单、计划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结单”的“四单”模式,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补贴标准比普惠标准上浮70%,并给予生活补助,实现“技能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帮助脱贫一户”,益阳、娄底大力推动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通过培训的家庭服务人员中90%实现转移就业,月薪均超过5000元,逐步形成了“娄底家政”、“桃花江月嫂”等家政服务品牌。据统计,2019年来全省已累计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23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24.6%;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1.31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16.6%。

社保扶贫织好“安全网” “小步快走”兜住民生底线

社会保险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举措。党的十九大以来,省人社厅坚持把社保扶贫作为全省人社扶贫的重要内容,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

2019年9月是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因为就在这个月月底,全省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了100%。2019年以来,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着眼“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精准发力,通过横向数据比对,精准识别贫困人员参保对象,积极引导参保续保,有力确保了“应保尽保”;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确保“应补尽补”;将年满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保范围,确保“应发尽发”。加快推进“互联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省137个县市区省级待遇人员领取资格认证平台全面上线运行。与此同时,全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支持脱贫攻坚的作用,推行稳岗补贴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单位给予稳岗补贴;落实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参保职工给予技能提升补贴;加大调剂力度,对深度贫困县的基金备付能力重点关注,出现的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缺口,由省级调剂金补助70%。确保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失业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和各项政策落实。

2019年1至11月,全省已为175万余人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逾1.7亿元,为3091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943.05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402.28万元。11个深度贫困县均将当地失业保险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截至11月底,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水平达117.3元/人/月。

人事人才扶贫打好“组合拳” 脱贫“软实力”大幅提升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党的十九大以来,省人社厅将“输血”与“造血”兼顾、“扶贫”与“扶智”并重,鼓励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2019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五个实施方案,省人社厅第一时间将基层引进、培养、评价、保障、激励人才写进了全厅目标管理考核中,通过健全完善人事人才激励倾斜政策,培养贫困地区本土人才,激励专业人才长期扎根服务贫困地区,深入扶贫一线实地把脉问诊。同时,出台《湖南省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10条实施意见》,“注重扎根基层业绩贡献评价,对基层参评单列分组、单独评审、单定通过率”,持续实施湘西特聘专家支持计划,择优遴选资助44名高层次专家服务大湘西贫困地区。“湘西特聘专家”专家库和“互联网+人才”的精准扶贫模式成为湖南人事人才扶贫一张闪亮名片。

“花垣县特色种养经济专家服务项目”和“湖南省林业科技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成功获批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项目;邵东市多特农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019年,我省专家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捷报频传。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动员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贫困县签订脱贫攻坚有组织劳务输出协作协议,先后举办“贫困县人事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主题研修班”10余期,资助省儿童医院举办“湖南省精准扶贫贫困县儿科能力提高研修班”,省人社厅在练好“引才”“育才”组合拳的同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职能作用,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加强贫困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的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联点督查吹响“冲锋号”,为基层脱贫摘帽“把脉治病”

“衡阳县曲兰镇黄龙村的贫困劳动力邹存根,2018年在广东灵活就业,且当前有就业意愿,但在省平台显示的信息为从未转移就业,且无就业意愿,这将有可能导致农村劳务经纪人无法对其开展就业帮扶。”这是2019年省人社厅联点督查组(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组第34组)在对衡阳县常态化联点督查时发现的问题之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岘山镇班竹村贫困户肖爱国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儿子智力不正常,均未办残疾证,没享受残疾补贴”“金兰镇瑞芝村非贫困低保户黄仁,家有71岁母亲和30多岁智障儿子,目前只靠母亲160元低保收入,有入贫风险”……

按照省委脱贫攻坚联点督查工作部署,省人社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安排,全程参与一线督查,组织分析问题,督促贫困地区抓紧整改,并从20多个处室单位共抽调100余人次参与其中,强化了对通道县、衡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和调度。联点督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三个到位”、驻村帮扶、专项活动和整改落实,涉及10个行业部门300多个具体事项。2019年以来,已按季度完成对衡阳县、通道县四次联点督查。走访了衡阳县95个村626户,共查找反馈问题77个,走访了通道县36个村687户,共查找反馈问题48个,均已交付整改。

在为基层脱贫“把脉治病”的同时,省人社厅着眼于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重点环节防范腐败,着眼于“政策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以及驻村帮扶、联点督查等难点事项,常敲防腐败和作风建设“警示钟”,紧盯重点难点开展整治。在确保项目安全实施、资金安全使用、干部安全廉洁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督查考核制度,提高干部精准扶贫能力,培养锻炼过硬的扶贫攻坚干部队伍。

驻村帮扶描好“同心圆” 精准发力助村脱贫

“感谢政府让我们家脱贫!”杨勇山是新化县荆竹村11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老母亲相依为命的他一直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他照顾老人。省人社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前不久,杨勇山顺利进入了村里新建的就业扶贫车间上班,月工资2700余元。

驻村帮扶描好“同心圆”,精准发力争取村脱贫出列。省人社厅对口帮扶的荆竹村地处雪峰山脉长矛界脚下,属高寒山区,地势偏僻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418户,人口1469人,其中贫困户84户,贫困人口324人。至年底,全村贫困户已脱贫79户315人,未脱贫5户9人,贫困发生率从22.06%下降到0.61%。

“扶贫队来了,村里大变样了!水泥路通了,小孩上学、大人看病都不再难了。”说起省人社厅驻村扶贫工作队,荆竹村12组贫困户袁浦清逢人便夸党的政策好。党的十九大以来,省人社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力推进荆竹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共计1511.84万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公司+贫困户”和“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新模式,促进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根本性转变。先后建成新化荆竹竹业有限公司、荆竹食品有限公司等扶贫车间,解决3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引进新化天渠茶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可吸纳就业39人,惠及178名贫困人口。支持发展黑山羊养殖和竹鼠养殖,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人均月收入可增加400元。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