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河北竹鼠养殖基地(中国经济的韧性)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王日晨)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何激发脱贫的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作为参与扶贫事业的社会力量之一,碧桂园从2010年在广东英德建立首个新农村帮扶点,到如今结对帮扶全国9省区14县(市、区),正通过一场“试验”开启探索精准扶贫新征程。同时,也为释放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潜能,激活乡村发展动力乃至提振经济信心打造了一个全新样本。

近日,记者走进广东、江西等地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聆听群众的心声,切身感受当地的积极变化。沿着碧桂园的扶贫足迹,来一窥这家民营企业对于精准扶贫的特殊理解。

英德的初试验

碧桂园集团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始在英德市树山村试点驻村帮扶。

以英德市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等项目为代表,碧桂园在扶贫中帮助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实实在在地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对于碧桂园而言,英德不仅是一次“初试验”,更是探索扶贫之路的原点。

位于广州200多公里外的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347户(2010年户籍资料),总人口1582人。

过去,树山村道路狭窄泥泞、房屋低矮破旧,人畜混居、污水横流。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网络,居民用电也极不稳定。每当雨季来临,屋顶漏雨、地面冒水是村民们的日常,更有山体滑坡、房屋塌陷等安全隐患。靠天吃饭的村民,没有任何农耕之外的经济收入。恶劣的生活条件,闭塞的交通情况,阻碍了村子的发展,村里30%的农户都是特困户。

2010年,碧桂园选定树山村作为首个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先后投入6000万元,改造并完善树山村的基础设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只是第一步,乡村可持续发展还要靠产业。经过多次考察研究,碧桂园将公司发展需求与树山村优势相结合,推出“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帮助树山村发展绿色苗木产业。

“碧桂园成立苗圃示范基地,并派驻技术人员,免费对村民进行培训,按照市场价提供种苗,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村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苗木达到一定条件后,由碧桂园按照市场价或保护价负责收购。”树山村人、英德市碧桂苗木专业合作社骨干李洋东告诉记者,碧桂园为农户垫付50%-90%的种苗款,农户卖了之后再还本,赚钱归农户,还本后发展下一批苗木时可以再借,只要勤劳肯干,一定可以脱贫致富。

其实,李洋东不仅是树山村绿色产业的带头人,也是勤劳致富的受益者。1994年,考上广州一所中专的李洋东,算是村中第一个靠读书走出大山的人。毕业以后,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顾,他就想着回家做一点什么事情。后来,恰巧遇到碧桂园集团到树山村做扶贫工作,开展苗木种植项目,免费提供苗木,并为村民提供培训机会。李洋东不顾父母反对,辞掉城里的工作后,用归零心态回到家乡务农。

“当时没有回头路了,就试着放胆搏一搏。现在种了几年苗,挣了有60多万元,不仅在镇上买了房,存折上还有一笔存款。”尝到致富甜头的李洋东,决心带动更多的村民一道战胜贫困。“我用实际行动给他们看,常常到他们的地里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你主动用心和他们沟通,乡里乡亲他们更愿意相信我说的话。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好互助氛围。”他坦言。

目前,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已惠及23个自然村(组)187户92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24户94人。已发展187户农户种植苗木400余亩,产出已超过25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2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约7万元。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农户有1户,超过50万元的有4户,超过10万元的有20户,初步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局面。

在经过树山村的试点驻村扶贫阶段后,碧桂园于2017年开启大规模驻村扶贫计划:投入5亿元帮扶英德整县78个贫困村;与粤桂川三省份多个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带动4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地方走向全国

解决好“扶贫谁”、“谁来扶”的问题,更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这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英德样本”只是一次初试验,那么接下来碧桂园开启的就是精准扶贫的新探索征程。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正式组织召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与全国9省区14县(市、区)达成结对帮扶协议,结合扶贫创新、同步开展乡村振兴,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

中国经济的韧性

(在碧桂园帮助下建立的竹鼠养殖基地)

事实上,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地理、生态、人文等实际情况多有不同,碧桂园在广东的扶贫经验和模式能否推广到其他地方,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在统一部署规定动作外,碧桂园结合当地实际和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兴国县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于三国始建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这里走出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开国将军。红军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由于山区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基础差的影响,兴国建档立卡贫困户40015人,深度贫困村36个,脱贫任务形势艰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碧桂园在结合企业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挖掘当地特色发展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已落地苗木花卉基地、种茶产业、竹狸产业、灰鹅产业等当地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农场务工、种植、养殖等模式实现脱贫。

同时,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打造了碧乡、碧家和凤怡三家社会企业,分别致力于扶贫农产品、文创产品、扶贫游线路的开发,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打通集团酒店、食堂、社区等市场,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4000多万元,链接超30000贫困人口,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中国经济的韧性

(兴国碧桂园苗木花卉基地)

记者了解到,碧桂园以“五星级园林”驰名,在园林绿化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大量需求,结合这一业务特点,碧桂园在兴国因地制宜开展苗木种植产业,并助其销售。截至2018年底,碧桂园在全国12个帮扶县推广苗木种植近2000亩,带动近8000名贫困群众增收,不到一年已实现产值500万元。极大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务工难、路程远的问题,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上班脱贫。

“家里的几亩地因为靠近苗木基地所以租出去了,现在自己也开始种一些苗木。”兴国当地一名深度贫困户告诉记者,之前在碧桂园苗木花卉基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的时间挣了1万多元,现在她自己种的苗木,碧桂园也会经常收购一些。尽管距离完全脱贫还有一段距离,但她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山茶油、鱼丝、红薯干、大灰鹅,被誉为“兴国四宝”,来过赣州市兴国县的游客一定不会对此感到陌生。而生产“兴国四宝”的百丈泉公司,在19年前还只是一家生产矿泉水的小企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江西省的“老字号”企业。

“兴国四宝不仅为兴国县的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农民的脱贫致富。”百丈泉项目总监刘小明透露,百丈泉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兴国县百兴种养专业合作社”、“兴国县灰鹅专业合作社”和“兴国县厚道人油茶专业合作社”,引领和扶持农民发展油茶、草鱼、红薯、灰鹅等农林产品种植和养殖。

中国经济的韧性

(龙下村灰鹅养殖基地)

如今,随着碧桂园在兴国县开展结对帮扶,并通过“碧乡”、“凤凰优选”等平台加大 “兴国四宝”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对推动兴国农产品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具有切实作用。

探索长远之计

碧桂园集团把扶贫列为主业之一。碧桂园明确“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的定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发挥集团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坚持精准方略,推进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以及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项目的“4+X”精准扶贫模式,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积极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实际上,碧桂园一直把扶贫着力点放在“造血”上,党建扶贫让贫困户摆脱思想意志贫困,形成“我要脱贫”的共识;教育扶贫让贫困学子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业扶贫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扶贫提高致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通过扶志扶富扶智扶技相结合,精准施测、对症下药,找准当地发展“命脉”,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致富路。

同时,碧桂园将公司的规范管理引入扶贫工作,打造制度化的扶贫工作模式;并创新建立扶贫“四库”,即产业项目资源库、就业岗位资源库、专家智库、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为打好精准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实施“五个一”规范将“4+X”扶贫模式标准化,为广大有志于扶贫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一套科学、有效且规范的管理模式和实操经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的伟大事业中来。

碧桂园深知,参与扶贫绝不是心血来潮、临时起意,而是有宏大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不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要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远景目标出发,规划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科学谋划、稳扎稳打、精细管理,注重扶贫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和贫困户的多方共赢,实现精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目前,碧桂园已将海南博鳌南强村打造为国际著名的“艺术+”村,其中,南强村凤凰客栈入选2018“海南十佳民宿”,南强村也被评为五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底,南强村共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在广东英德鱼咀村、河头村等引入民宿、农家乐及旅游相关业态。截至目前,鱼咀新农村建设为54名村民提供就业(含工地务工及文旅业态就业),超100人次参加了就业培训,累计增加村民收入40万元,村集体收入60万元。

中国经济的韧性

(鱼咀村民宿及休闲场地)

目前,碧桂园已助力9省区14县(市、区)超20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帮扶增收4471万元。其中,河北平山县、滦平县、崇礼区、新河县,河南虞城县,广东英德市,安徽舒城县,广西田东县,湖南平江县,陕西蓝田县10个县“摘帽”。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秘书长钟宏武认为,民营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碧桂园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切实参与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深度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碧桂园特色的民营企业扶贫履责之路。

“希望能为全国14县的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事业中做出更多的贡献,努力把它做好,为国家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在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看来,能够参与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这项事业中,对于碧桂园自身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幸运。

调研期间,记者感受最多的是扶贫工作队员的务实和笃行,贫困群众对于脱贫致富的渴望和信心。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且充满未知,但这些奋战一线的扶贫工作者用真情和奉献为贫困群众带来希望,而贫困群众也用他们的不屈和汗水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对于脱贫攻坚而言,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