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江西那里有豪猪养殖(“野味”还养不养?转型转产也能脱贫)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于“野味”养殖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全社会都认识到了:“野味”绝不能再吃了!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下发通知,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清理许可证件及文书,取缔一切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野味”虽然禁止食用和交易了,但之前从事饲养的养殖户咋办?存栏的咋办?尤其是依靠特色养殖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咋办……

虽然国家层面的具体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广东河源:

转型传统养殖,妥善处置“野味”

“野味”还养不养?转型转产也能脱贫

广东河源市有着特色养殖的传统,主要集中在竹鼠、豪猪、蛇、果子狸、牛蛙、梅花鹿6类,涉及四县一区、15家企业、229户贫困户,产值682.5万元。

如今,河源迅速制定了“五个加快”措施:加快摸清实情、加快制定政策、加快止损处理、加快资金筹集、加快转型转产。目前,相关项目已全部停止养殖并制定了止损、转产、投产计划,有望3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确保疫情不影响全面脱贫攻坚目标。

同时,河源更是在广东省率先出台《全力减小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实施方案》,重点解决特色种养转型转产中的难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实施细则。比如,对现有存栏特色养殖动物的涉贫企业、贫困户,采用财政资金购买的方式适当予以补偿,统一收购。

对存栏野生动物园,以“三个一批”的方式妥善解决:与科研院校联系,用于科学研究一批;用于改善当地的生物链结构,统一放生放养一批;与广东省、市动物园联系,用于游客观光、无偿赠送一批。

通力协作过难关。在企业、贫困户们的主动配合下,河源市9个村镇38户贫困户的4339只竹鼠养殖项目,计划转产为养鸡、种植秀珍菇等项目;7个村镇90户贫困户的1249头豪猪养殖项目,计划转产为养鱼、酿酒、养殖家禽项目。

江西寻乌:

收回许可证,转型要趁早

“野味”还养不养?转型转产也能脱贫

禁食“野味”,江西省也第一时间响应。江西省林业局发出《关于开展排查清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产业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做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产业的排查清理,并对涉及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的企业做好政策解读和解释工作。

在江西赣州市寻乌县,辖区内的22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经营利用许可证已经全部收回。寻乌县让养殖户对养殖数量逐一确认签字,并告知驯养户在此期间禁止运输、交易、宰杀野生动物。

俗话说,关上一扇门,还得打开一扇窗。寻乌县针对这些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和有利条件进行帮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帮助这些养殖场转产、转业,尽最大努力减轻因疫情防控对广大养殖户产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广西扶绥:

暂时维持奖补,后期引导转型

“野味”还养不养?转型转产也能脱贫

广西是竹鼠养殖大省,在崇左市扶绥县,一些没有接到上级通知的养殖户进退两难。竹鼠每天还要持续喂养,成本一天天地增加,负担也越来越重……

该县的几个贫困养殖户,就是靠养竹鼠脱贫摘帽,禁养将让他们的收入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存在返贫的风险。

针对这些困难,扶绥农业农村局已经草拟了一份《关于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涉及野生陆生动物特种养殖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未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前,继续对养殖蛇、龟鳖、竹鼠等特种产业的贫困户给予奖补。

国务院扶贫办:

限养禁养对脱贫影响不大

禁食“野味”肯定会影响相关就业和局部经济利益,但不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相反,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变革,会使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农村确实有将野生动物养殖销售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但并没有成为支柱产业。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详细的目录,明确哪些动物不能养、哪些可以养。这些特色产业要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转的转。给贫困村、贫困户造成损失的,将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帮助。总的来讲,限养禁养野生动物不会对脱贫攻坚产生太大影响,特别是不会对完成整体脱贫任务产生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磋商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对于啥能吃啥不能吃,一些地方也抓紧推出食用动物黑白名单。比如,深圳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可以食用的动物及其制品包括猪、牛、羊、驴、兔、鸡、鸭、鹅、鸽,以及深圳市政府决定可以食用的其他家禽家畜;依照法律、法规未禁止食用水生动物。

不过说实在的,野生动物身上已知和未知存在的病毒太多了,非法交易和滥食野生动物将公共安全置于极高的风险之下。因此,牺牲一点所谓特色产业的小利,换回的是国民的身体健康,这么一想,还是划算的。

(策划、文案:李景 王薇薇 经济日报记者:郑杨、黄俊毅)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