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海南黑豚养殖基地(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如今,清远英德市浛洸镇鱼咀村的每一天都从繁忙中开始。民宿和餐厅的员工早早开始做准备;咖啡吧和书吧准点开门迎客;养殖工人定时为中华黑豚准备新鲜叶子,给走地鸡准备饲料,并随时观察小动物的健康状况……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但就在三四年前,鱼咀村还是一个“空心村”,村子里贫困户众多,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少房屋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近几年,鱼咀村集中力量,通过发展文旅产业,改进种植和养殖业,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在帮助村民脱贫的同时,也为村子带来了先进的经验技术和旅游消费人群。如今,鱼咀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年轻人也回来了。

“空心化”加剧

“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这句话在当地流传甚广。鱼咀村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村内的古城墙、古码头、古井、古树至今仍完好保存,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中转站,鱼咀村码头曾经兴旺一时,村内的鱼咀街也曾是繁华的商业街。

然而,昔日古老的商埠却渐渐没落,鱼咀村在2015年成为广东省定贫困村。那时候,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宽带,114户220名贫困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

“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维持生计,有些村民会种桑养蚕。”据鱼咀村党委书记陈路建介绍,由于村子临近江边,水淹比较严重,农业收成经常受到影响。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小北江从鱼咀村的一侧穿流而过,令这里的码头文化繁盛一时,也让这里时常面临水灾。1982年,一场洪水冲垮了鱼咀村,村民开始外出打工谋生。2013年,鱼咀村再次遭遇洪灾,当地农作物几乎绝收,村子里的劳动力外流更加严重。

廖志其是外出谋生的村民之一。1998年,他做起了冬瓜批发销售的生意,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廖志其和儿子打通了一整条冬瓜购销产业链,并在江门和韶关两地开设了冬瓜批发档口,收入颇丰。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在外谋生是艰辛的,按照国内各地冬瓜种植季节的不同,廖志其每年都要依次跑遍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等省份,家人也因为参与生意而分散在各地,难得团聚。

“空心化”加剧了鱼咀村的贫困程度,前几年,村里只剩四五十人居住,且多数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们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看看。大片农田被闲置,部分房屋被废弃,在长年的风吹雨打中逐渐破败、倒塌。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村貌焕然一新

如何实现真正脱贫,不再“空心化”?2016年,广东省广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派人力和资金参与当地扶贫;2017年底,碧桂园集团也参与进来,派驻专职帮扶小组进驻鱼咀村。至此,鱼咀村采用地方与企业联手的方式,探索脱贫之道。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廖志其听说了这些消息,毅然决定放弃冬瓜生意,与儿子廖茂航一同返乡,接下了鱼咀村理事会理事长的职位。理事会由多名当地较有威望的村民组成,他们担负起与村民协调沟通的重任,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

“鱼咀村是我们的根,无论在外面过得再怎么好,到头来还是要落叶归根。”廖志其感觉到,自己的家乡将迎来一次重新振兴的机会。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政策、资金、人员都到位了,鱼咀村的蝶变正式开始。在两家企业的协助下,鱼咀村的雨污分流工程、自来水管网改造、电网改造及照明系统、灌溉用水管道等基础工程陆续完成,为后续建设工作打下了基础。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3月,鱼咀古村文旅项目正式启动,几个月后,村子的变化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原本泥泞的乡间小道采用鹅卵石铺路,形成了古朴的村道;原本破败的村房经过修复和设计,成为兼有乡村风韵和现代情调的咖啡厅和书屋;乡间民宿也一幢幢地建了起来;而废弃良久的旧码头,也被改造成了沿江分布的花海梯田。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2018年11月,鱼咀村文旅项目一期完工,民宿、咖啡吧、书屋正式开门迎客,之后不断有游客慕名而来。“今年清明和‘五一’假期,我们的13间套房全部都是满客的。”一名民宿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接下来,二期民宿即将竣工,预计今年年内可以投入使用,鱼咀古街的改造将放在三期工程推进,村中的老房子开始拥有新的价值。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多举措助增收

鱼咀村文旅项目以入股分成的方式进行合作,由浛洸镇政府、碧桂园集团的碧乡农业公司、鱼咀村委会及鱼咀村民理事会共同运营。

其中,鱼咀村民理事会以房屋及土地入股,占股四成;碧乡以项目前期建设入股,占股三成;村委会在广物集团支持下投入资金,占股两成;浛洸镇政府以服务入股,占股一成。项目盈利后按比例分红,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实现利润再分配。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除了发展乡村文旅外,鱼咀村还借助碧桂园与广物集团整合来的优势资源,做起了农业种植与养殖,包含水稻、木瓜树、中华黑豚、走地鸡等多个门类。

其中,中华黑豚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几十只扩大到现在的近2000只,预计年底可为村内45户98人带来户均收入1800元。目前,走地鸡养殖场已经有5000多只的规模,预计年底前可为村集体创造超过10万元的收入,参与分红的54户贫困户,户均收入也将有1万元。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作为村内各类设施的建设方,碧桂园优先使用当地工人、机械和材料,截至2018年底,已聘请当地56人(其中贫困户6人),直接劳务费用超过40万元,集体收入60万元。

与此同时,考虑到贫困户增收的可持续性,去年8月,当地与碧桂园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优先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培训通过后,优先聘请贫困户参与文旅项目的相关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各方力量的帮扶下,鱼咀村的贫困户逐步走出了困境,人均年收入逐年提升,2018年已达2.2万元。

村子变热闹了

每天早晨,52岁的温炳光都会打开鱼咀村凤鸣书吧的大门,简单整理一番后,在9时30分正式营业。就在几年前,他还只能依靠帮村里的老人小孩理理发来赚点微薄的收入。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温炳光儿时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右脚落下残疾。他只有小学文化,再加上身体不便,无法像其他村民那样外出谋生。2018年,他在驻村干部和村理事会的鼓励和推荐下,到碧桂园职业学院接受图书馆管理职业培训,学成回村后,他成为凤鸣书吧的管理员,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工资。

稳定的收入解决了温炳光的生活难题,且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也让他有条件照顾其98岁高龄的老父亲,这让他很高兴,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部分原本在外谋生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到村里谋生。仅仅去年一年,鱼咀村回流人口就有56户187人。

廖志其的儿子廖茂航原本不理解父亲为何要放弃冬瓜生意回乡搞建设,但最终被父亲的执着打动。如今,廖茂航带领村民在村里经营餐厅,村子一天天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相信鱼咀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廖茂航的信心也足了起来。

依靠文旅项目和产业帮扶,这座村庄正在脱贫,年轻人也回来了!

孙伟文先前在外地的针织厂流水线打工,他将家安在了浛洸镇,但其爷爷和奶奶仍住在鱼咀村的老宅住。村里的文旅项目落成后,他也选择回到这里,担任咖啡吧前台和民宿管理员。这份工作除了给他带来稳定收入外,他还可以每天下班后抽出时间,到老宅照看爷爷奶奶,工作和亲情得以兼顾。

“现在的鱼咀和以前不一样了,家乡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年轻人的回归让鱼咀村重回了热闹,廖志其很开心。

【采写】葛政涵

【摄影】马华 曾亮超 葛政涵

【视频拍摄】马华 曾亮超

【视频剪辑】葛政涵

【作者】 葛政涵;马华;曾亮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