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特种养殖

麝鼠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5-09|点击次数:
麝鼠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麝鼠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麝鼠饲养管理技术

1.营养需要及饲料加工

(1)麝鼠的消化特点

麝鼠牙齿的构造和排列方式明显地显示出其草食性的特点。它的齿式为(1+0+0+3)/(1+0十0+3)=16枚,无犬齿和前臼齿。不断增长出门齿可以啃咬食物,呈折叠磨灭面的臼齿可将食物磨成细末,咀嚼食物能力很强。整个消化道的长度为其体长的8一10倍。胃、小肠和大肠的平均容积比为23:18:54,大肠的容积大,能进行微生物消化。盲肠很发达,具有较强的消化机能。

(2)麝鼠的营养需要

包括维持营养需要和生产营养需要两部分。维持营养需要是指圆毛皮与药用动物养殖大全麝鼠所需的最低营养标准,如维持体温、呼吸、循环等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生产营养需要是指在维持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繁殖及生产毛皮的营养需要。一般情况按下列标准供给:

越冬期(11月至翌年2月),可进行维持饲养;日粮蛋白质含量控制在8%一10%,粗纤维20%,适当添加能量饲料;春秋繁殖季节,日粮中粗纤维含量控制在10》《一14%,蛋白质含量控制在16%,哺乳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至18%左右。

(3)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①青绿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青绿饲料宜现采现喂,尽量保持新鲜,一般不要直接投放到运动场上,而应放到特制的草架上或运动场的铁丝网上,最好在早晚投给。

②精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谷物性饲料要先制成粉状,熟制后饲喂;新鲜的动物性饲料可以直接投喂,也可剁碎后加到谷物内熟制后喂。动物性干饲料可与奶、蛋、酵母、矿物质等共同混于谷物性饲料中熟制后喂。精饲料每日喂一次即可,投喂的时间最好在两次喂饲青绿饲料之间,并且数量要准确,不可超量供给。

2。饲养管理

(1)新引入野生麝鼠的驯养管理

新引入的野生麝鼠胆小易惊,不适应突变的家养生活条件,经常躲在窝室中,不敢外出活动和觅食,见人便会发出咯咯的咬牙声,头部紧张颤抖或到处乱跑乱撞,也有的在圈中一角埋头躲藏,畏首畏尾。一般多在夜深人静时才敢偷偷采食和活动,但闻声又会迅速逃避。为了保证成活,引种初期必须尽量保持饲养场环境安静,谢绝参观,避免突然的噪音刺激,待有采食行为之后,再逐渐加强驯化。

(2)准备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准备配种期实质上是静止期与配种期的过渡阶段,一般是1—3月份。具体要求为:

①分窝和配对。上一年没有分窝而群居越冬的育成麝鼠此期已基本达到性成熟,要进行分窝和配对。对于越冬期发生死亡或因为外调而出现的单只麝鼠,也应在此期选好配偶,放于同圈舍中饲养。借助分窝和配对的机会,应清除窝室中的污物,更换垫草。

②尽早供水。对室外饲养的麝鼠,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温暖天气或中午暖和的时机,灌满水池。为防止结冰,可在晚间将水放出,重复数日,待没有冰冻危险时,再昼夜供水。

③改善饲料。此期饲料应尽量多样化,日粮中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的供给,有条件时,补喂一些大麦芽和胡萝卜更好。

④复壮弱鼠。对于瘦小、体弱等体况不良的个体要加强喂养,促使其增强体质和性器官正常发育。

(3)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麝鼠的繁殖期(4—9月份)正值夏秋季节,是水草茂盛、食物最丰富的季节。每日除每只需给青绿饲料250—500g、谷物饲料40—50g外,再补喂少量牛乳、小杂鱼或其他动物性饲料及维生素E。

麝鼠妊娠时间较短,仅有25—29天,同时产仔数量又多。为此,饲料营养一定要跟上,在保证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也应及时、足量,以防因营养不足而出现流产、死胎或弱仔。妊娠期母鼠的体况会直接影响产后泌乳能力,所以要适当补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添加剂。并注意经常更换池水,保持环境安静。

仔鼠出生后,母鼠开始泌乳,体况好的母鼠还可在产后2—3天进行血配,一旦受孕,即又进入妊娠期。在饲养上,由于母鼠产仔、泌乳、配种、妊娠连在一起,必须精心饲养。饲草要鲜嫩适口,并力求多样化,同时营养要丰富、品质要优良,切忌饲料突变。同时适当在日粮中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矿物质饲料、谷物性饲料和维生素类等,对孕鼠和仔鼠要供给清洁饮水。保持环境安静而卫生,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暖。

(4)幼鼠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断乳后的仔鼠即为幼鼠。幼鼠仍处于强烈的生长发育时期,是骨骼和肌肉快速生长的阶段,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被动免疫能力逐渐减弱,自身的消化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还不健全,如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引起发育不良,甚至患病或死亡。因此,这时需要丰富的营养和精心的护理,供给充足的水草或其他多种青绿饲料,并补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A、维生素E等。保证幼鼠的正常发育,减少和消除疫病的侵袭。

(5)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母鼠的恢复期是从秋季最后一胎仔鼠断乳之后,到下一年准备配种期开始,一般是10月份至翌年1月份。公鼠的恢复期也是这段时间。此期同其他生物学时期相比较,耗费的营养较少,采食量低于其他季节。人工养殖要考虑麝鼠用于抵御寒冷、增加产热的能量消耗,所以应补饲一些玉米面等热能较高的能量饲料。一般每只每日供给玉米面等混制的窝头25—50g,菜类200—250g,其他干草任其采食。管理要细心,一旦发现麝鼠门齿过长,要及时用钳子将其剪短。另外,注意防止冻伤及争食咬斗现象。

3.场址的选择与建设

(1)场址选择

所需麝鼠离不开水,所以水源是建场的首要条件。水源要充足、清洁。麝鼠喜清静,怕打扰,周围环境要安静,因此,养殖场最好远离闹市、铁路、公路、机场、工厂、居民区等,应在僻静的地方建场。一般选择地势高燥、易于排水、背风向阳、便于卫生防疫的地方,以清澈溪流边的丘陵、坡地为宜。养殖场要选择僻静,但又不能远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必须与农舍、畜牧场、养牛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最好在1km以上,而且最好建在上风处。如果依河而建的最好在河的—卜游。

(2)饲料条件

麝鼠是以青绿饲料为主的草食性动物,建场应在有丰富饲料的地方,或能就近购置到各种饲料的地方。一般来说,舍饲1对麝鼠,包括其1年内繁殖的后代在内,需青绿饲料约2000kg,谷物类饲料约20—50kg。

(3)场内布局

麝鼠饲养场包括饲养区与非饲养区两部分。非饲养区内主要有管理人员的生活住宅、办公室、饲料加工厂、麝鼠屠宰厂及毛皮加工厂等功能区建筑物布局,以工作、生活、交通方便为原则。饲养区内主要有栏舍及活体取香室、兽医室等。一般大型人工饲养场多采用标准圈舍,即包括窝室、活动场及水池,以符合麝鼠的生活、生态习性为原则来布局。要求与非饲养区有一定距离,在上风向。

(4)圈舍建设

麝鼠圈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窝室、运动场及水池(图7—6,图7—7)。窝室是麝鼠休息和产仔的地方,分为内室和外室两部分,内室大些,外室小些。活动场是麝鼠活动、采食、交配的活动场所,面积相对较大。水池,是麝鼠进行水浴和交配的场所,要求不漏水,而且有一定容积,可供所养麝鼠自由舒适地洗浴和自由出入。圈舍的建筑尺寸,一般内室面积50cmX50cm,上盖留有观察孔,此孔能清扫卫生及垫絮窝草。外室约50cmX30cm,间壁留有直径20cm左右的洞口,使内室与外室相通。外室和运动场之间也要留有同样大小的洞口,使两者相通。运动场约50cmX60cm,朝外稍倾斜,靠近窝室处修1个小型平台,约15cmX20cm大小,供麝鼠采食和休息。运动场顶上开投食口。靠运动场外侧是水池,水池要用水泥抹平,斜坡状,便于麝鼠上下。水池一端设有排水孔,以便更换池水。

(二)主要疾病防冶技术

1.巴氏杆菌病

(1)病因

麝鼠的巴氏杆菌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以败血症及内脏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2)症状

最急性型病例几乎见不到任何症状,发病前1天采食、精神、活动等一切正常,次日就发现死亡,或突然发现腹部及肛门淋湿,腹泻或便秘,很快死亡。急性及慢性型的,病鼠精神沉郁,行动迟缓,嗜睡,流涎,流泪,眼有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有黏液性混杂血液的鼻漏,呼吸困难、频数,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达39.5—40.5℃,下痢,重者便血,排煤焦油状脓血粪便,经2—3天死亡。

(3)防治

①全群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首先将食欲、精神、粪便正常的麝鼠进行保护性隔离,排除可疑饲料,更换浴水,全群投喂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嘧啶进行药物预防,同时用高免血清被动免疫。其次清除垫草,对笼舍进行火焰消毒,饮食用具1%一3%热碱水刷洗或用3%来苏儿溶液浸泡消毒,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地面铺撒生石灰或10%石灰乳,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尸体做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②药物治疗

用多价抗巴氏杆菌血清做被动免疫和治疗,每只皮下注射10—20mL。同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青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2.5万-10位,每日2—3次,连用3—5天;复方磺胺甲基异嘿唑片,每千克体重0.1g,研成粉末,均匀拌在饲料中,早晚各一次,连用4天。在采取上述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症治疗,给予维生素E、肝乐、维生素C、葡萄糖等进行强心、补液、保肝、解毒。病情明显好转后,应继续给药,巩固一个疗程,以免复发。

③预防

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每年春、秋季仔鼠断奶分窝后,对全群应用巴氏杆菌弱毒双型(Fg、F0)菌苗接种。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严把饲料、饮水卫生关。新引进的麝鼠应经严格检疫和隔离饲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人大群饲养。

2.沙门氏菌病

(1)病因

麝鼠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其病原为沙门氏菌,以发热、急剧下痢及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流行于夏季6—8月份。

(2)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20天。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①急性型

幼鼠多发。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拒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病鼠喜卧小室,有的出现腹泻,病后期出现后肢麻痹。一般于出现症状后24h内死亡。

②亚急性型

胃肠机能紊乱,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无光,持续性水样腹泻,眼球凹陷,四肢无力,后期后肢常出现不完全麻痹。终因极度衰竭而死。

③慢性型

较少见。主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卡他性胃肠炎,粪中带有黏液,机体进行性消瘦,最后极度衰竭,常于3周后死亡。自然耐过者生长发育不良。

(3)防治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对笼箱、小室、食具等彻底消毒,隔离病鼠,供给优质、易消化、适口性强的饲料。对病鼠可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次2万一5万单位,每日3次,连用4天;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次0.25g,每日2次,首次加倍,疗程3天;在饲料中混入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15mg,连喂7一10天。预防可每年定期注射家畜的沙门氏菌多价菌苗,幼鼠股内侧皮下注射0.3-0.5mL,成鼠皮下注射1mL,1周后再重复注射1次。

3.大肠杆菌病

(1)病因

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以严重腹泻、下痢、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哺乳期幼鼠和断奶前后的幼鼠均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5一10月间流行。

(2)症状

潜伏期约为3—5天,主要呈急性经过。病初食欲减退,继而完全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0℃以上,鼻镜干燥。呼吸急促,排出混有未消化凝乳块的粥状粪便,之后转为下痢,粪便中混有伪膜、血液、黏液或泡沫,继而变为水样腹泻,或呈煤焦油样血便,有时出现呕吐。后期患鼠迅速消瘦,被毛无光,后肢无力,行走摇摆,出现抽搐、痉挛,临死前体温下降,一般2—3天死亡。

(3)防治

隔离病鼠,选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特异性治疗,用仔猪或羔羊、犊牛的大肠杆菌高免血清200mL,新霉素1g,维生素B真210—20mg[www.cyonE.com.cn/],青霉素200万IU混合均匀,皮下注射0.5一1mL。用抗生素治疗,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次2万一5万IU,每日2次,连用4天;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氟氧沙星等)口服或肌注;口服复方新诺明0.25g,每日2次,首次加倍,连用3天。在本病多发季节可进行药物预防,如在饲料中加喂土霉素,每只20mg,连用7天。

标签: 特种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