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近些年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和海洋捕捞能力的增强,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此外,海水污染的加剧,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尤其是经济渔业资源大幅度减少,海洋出现荒漠化现象,“渔民增收,渔业增效”面临巨大压力和危机。为遏制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势头,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岚L㈠头街道水产工作站与岚山区水产养殖协会协作共同开展了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项目。通过分析研究海参海蜇的生物学特性,在岚山区开发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项目,该生产模式,有助于提高沿海养殖单位和渔民的经济收入,为海水养殖增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利用池塘进行大面积海参海蜇混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养殖池塘的选择及改造

1.1 池塘底质条件

池塘的底质为泥沙质,有一定数量的单胞藻,并有大量的鼠尾藻生长,适合海参的生长、发育。

1.2 池塘的水质条件

池塘周围无污染项目企业,水深2~3m,水温年平均为14.0℃,盐度变化范围在29.29~31.45,年平均盐度为31,pH值8.15~8.35,水体交换充分,海水洁净无污染,属一类海水水质。

1.3 池塘改造

考虑到海蜇的生物习性,养殖池塘的面积大小,以2公顷以上为宜。海蜇的养殖池塘,总的来说,大比小好,在16.7公顷以上的池塘,养殖产量高。小池塘养殖管理,要比大池塘养殖管理方便,但容易缺乏饵料。海蜇养殖中,因外伤引起死亡是重要的死因之一。如果池塘面积较小,应在浅水区及沿池边设立拦网。拦网是以网片竖立在水中,网片不可贴在池壁上。拦网上沿的高度,应在进水时不被水淹没。拦网的下沿在排水时,还应有30cm的水深。拦网的网目,以0.5cm为好。网片应用无结的网,也可以用网目与纱窗布相似的网布。用塑料布围池也可以,但应将塑料布贴在池壁上。为防止敌害侵入,需在池塘进水闸门周围,用40~60目的筛绢网设置网栏。

海参礁的材料主要有石块、砖瓦、水泥构件。此外,还有废旧的扇贝笼、废旧轮胎、陶瓷管等。海参礁的作用是为刺参提供附着物,并营造暗光的隐蔽栖息场所。因此,海参礁必须具有较多的孔洞和缝隙。用上述材料排列和堆积起来,基本上可以具备这种功能。石块的优点是结实、耐用,但搬运和清洗不太方便,砖瓦搬运和清洗比较方便,但却不耐用。水泥构件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没汁成各种形状,针对性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海参礁:用各种废的物质建造海参礁,虽然不够规范,但是废物利用,造价低,则是一大优点。海参礁的排列以堆状较好。堆底部的直径以1.5~2m为宜,堆高一般不宜超过1m,堆间距可保持8~12m。海参礁可以成堆、成垅排列或堆、垅结合排列。

在池塘内移植大叶藻,可以为刺参提供栖息和隐蔽场所,也可以起到海参礁的作用。此外,大叶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以通过叶片输送到地下茎和根系,增加池底的氧供给,有改善水质和底质的作用。大叶藻叶片上附着的底栖硅藻等微小生物,是刺参的天然饵料。大叶藻叶片枯萎后形成时有机质碎屑,也可以作为刺参的饵料。

2 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日常管理

2.1 苗种投放

2.1.1海参放苗规格和放苗条件放茁规格可根据每个养殖场、养殖池的具体情况,选择放养中间培育苗种,我们选择40~400头/kg的大苗。放苗季节分春季或秋季2次,分别在3~5月和10~12月。放养苗种时,日最低水温不得低于5℃,水温在10℃以上较为适宜。放苗池的水质条件应尽量接近苗种培育池的水质状况,避免水质条件的剧烈变化。

放苗数量应根据养殖条件、苗种大小、商品规格和生长情况确定并及时调整。第一年可以多放一些,以后逐年适量补充放苗。每年分2次放苗,总量控制在3000~4000头/667平方米。

放苗地点要适宜,应在池水较深、环境稳定、条件优越、有附着物的地方,多点放苗。不要将苗种直接放到松软的淤泥底上,以免苗种埋在淤泥中致死,不要在迎风处放苗,要在背风处放苗,以避免风浪的撞击。

2.1.2海蜇苗种放养海蜇苗种运到养殖池塘后,不要急于马上倒入池水中。应先将塑料袋放入池塘的水中,让塑料在水面上漂浮15min左右,使塑料袋内的水温与池塘中的水温逐渐接近,然后再打开袋口,贴近水面,将海蜇苗倾斜缓慢地倒入池中。要选择在上风头放苗,以免小苗被风吹到网片上而造成死亡。

苗种放养密度,是根据海蜇生长期、成活率、池塘条件、换水量、饵料丰欠、水质、气候条件、苗种质量、养殖技术水平和商品规格大小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每667平方米放苗密度应为300~500只。

2.2养成期管理

海蜇与海参的生存空间不冲突,养殖海参可以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成管理主要以海参为主,兼顾海蜇与海参的生长特性,采取以下措施,

2.2.1 净水复合菌的使用放幼蜇苗后,每5d用一次,每次1~1.5kg/667平方米,对水后,均匀泼洒于池内,7~9月份高温期要多施,每667平方米每次2~2.5kg。

2.2.2投饵 每天16∶00~17∶00时,投饵一次,投饵量按参体重的1%~5%,适温期投5%,高温期投1%,饵料种类一是藻粉,二是缓溶饵料。

2.2.3换水大潮汛每天换两次,每次换1/3~1/2,小潮汛用轴流泵提水,每天换1/4~1/3(即40~50cm),保持池水鲜活。

2.2.4 水质监测 每天7∶00~8∶00,16∶00~17∶00取水样检测池水的温度、pH值、盐度、氨氮。每天巡池观察水色的变化,测量透明度,调整水色至黄褐色、黄绿色。透明度保持在40~50cm。

2.2.5潜水检查每15d潜水员下池检查一次海参、海蜇的摄食、生长、活动情况,做好生产记录。

3 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一年的养殖,667平方米产海参400kg,市场价格45元/kg,667平方米产值7.2万元;667平方米产海蜇200kg,市场价格10元/kg,667平方米产值0.2万元。

3.2 社会效益

通过对池塘的开发,把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调整渔业产业布局等多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可直接安排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从事池塘的资源增殖、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合理开发与保护工作,并带动、辐射水产养殖、育苗、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渔业结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体现政府对渔民关心,维护渔区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4 小结

根据海参海蜇的栖息特点,采用水泥管和玻璃钢瓦筒2种材料铺设刺参人工礁。水泥管长93cm,外直径26cm,300根/667平方米。玻璃钢瓦筒长83cm,直径10.6cm,200根/667平方米。

养殖池水的深度对海蜇存活影响很大,保证中后期养殖池水位要高于1.5m,否则将会由于垂直空间的局限,使得海蜇的正常下潜、捕食等活动受到妨碍,造成海蜇的大量死亡。

拦网设置要求拦网的下沿在排水时,应有30cm的水深。拦网的网目为0.5cm。网片为无结的网。为防止敌害侵入,在池塘进水闸门周围,用40~60目的筛绢网设置网栏。

通过投放净水复合菌,可以明显加快养殖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防止有机物的积累增多而导致水质恶化,而且可以调节水体营养盐平衡和pH值等理化指标;有益底栖藻类的大量繁殖,既为刺参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又为刺参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底层呼吸环境,确保刺参的良好生长。

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养殖模式发展空间大、水体利用率高、建设成本低、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和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操作及普及容易、效益显著。本技术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立体利用池塘水体,并科学利用复合菌以及生物饵料的培养,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如果能进一步推广示范,将给渔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有效带动池塘养殖业,推动渔业结构的调整和渔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