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张强,王志斌,杨显斌,朱世海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810016)

随着在青海地区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河蟹养殖生产中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技术难题,其中有关扣蟹培育中蛋白质含量高低的饵料投喂已成为当前河蟹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养殖河蟹饲料品牌很多,为了让养殖户更好的选择饲料,为此笔者进行了正大饲料与江苏大江、宁夏大北农饲料养殖河蟹的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牌饲料养殖河蟹的生长情况作了对比分析,从中找到较好养殖河蟹的品牌饲料。

1材料与方法

1.1蟹苗

蟹苗是青海省乐都县2012年所养的二龄扣蟹。

1.2实验时间和地点

养殖时间:2013年3~10月。

养殖地点:青海省乐都县河蟹养殖基地。

1.3实验分组

选择基地内3个池塘,面积均为 3335平方米、水深 1.3米,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蟹池环境安静。所有池塘四周设有防逃网。

将3个池塘的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000只。第1组饲喂正大饲料,第2组饲喂江苏大江,第3组饲喂宁夏大北农饲料。每经过1个月进行1次河蟹采样和数据处理。

1.4饲养管理

扣蟹入池后,即进行投喂。3月份开始每天投喂1次晚上17:00投喂;5月开始每天投喂2次,即早晨7:00和晚上17:00,其中晚上多投,占日投饵量的75%。一般将饲料均匀撒入池周浅水区以利于河蟹摄取,日投饲量占池中河蟹总体重的3%~5%。整个饲养过程中保证饲料丰富充足。

1.5数据统计

2013年3月底蟹苗投放后,2013年4~10月每月每次从每口池塘随机捕获20只河蟹,用电子秤测量群体重和个体体重,其中取样5只对河蟹体内的蛋白质、脂肪、钙和锌进行测定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1]、酸水解法[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原子吸收光谱法[4]。

实验数据用Excel2003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牌的饲料对河蟹增重的影响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库百科养殖网】

由表1可以看出,在7个月三组饲料对比试验中正大饲料对河蟹增重明显,比江苏大江高7克(P>0.05),比宁夏大北农多增重27.9克,差异极显著(P<0.01)。成活率正大饲料比宁夏大北农高1.6%,比江苏大江高3%。

2.2不同品牌饲料对河蟹体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由表2可见,正大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江苏大江高0.4%,差异不明显(P>0.05)(www.613935.com),比宁夏大北农高2.2%,差异显著(P<0.05),江苏大江比宁夏大北农高1.8%,差异显著(P<0.05);正大组脂肪含量最高,比宁夏大北农高0.5%,差异不明显(P>0.05),比江苏大江高1.4%,差异显著(P<0.05),宁夏大北农比江苏大江高0.9%,差异不明显(P>0.05);钙含量,正大组最高,比江苏大江高2.7毫克/千克,差异显著(P<0.05),比宁夏大北农高4.9毫克/千克,差异极显著(P<0.01),江苏大江比宁夏大北农高2.2毫克/千克,差异不显著(P>0.05);锌含量中,正大组最高,比江苏大江高0.97毫克/千克,比宁夏大北农高1.13毫克/千克,差异均极显著(P<0.01)。

表2不同品牌饲料对河蟹体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3小结

不同品牌的饲料对河蟹增重影响较大,正大饲料能够满足河蟹对营养物质的生长需要和生活特点,因此河蟹增重在三组品牌饲料中是最高的,同时成活率也是最高的,江苏大江饲料的增重比宁夏大北农饲料较好,成活率基本相同。

在河蟹体内营养物质含量测定中,正大饲料的蛋白质、钙、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饲料,而江苏大江饲料饲喂的河蟹营养物质含量略高于宁夏大北农饲料组,说明正大饲料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和生理需要。河蟹的饲料不但要营养全面均衡,其配制方法和过程也十分关键[5],其中不仅要考虑到如何选用新鲜、活性好的原料、最大限度的保证各种养分的含量满足河蟹的需要,还要根据河蟹的生理、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的不同[6],正大饲料正是根据这种要求来研究配制饲料,实验中正大饲料对河蟹养殖的最末规格、个体平均增重倍数以及体内营养物质含量都高于其他两种饲料,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3]食品中钙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4]食品中锌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5]江洪波 中华绒螯蟹蛋白质营养生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6]韩小莲.河蟹幼体配合饲料的研究[J].河北渔业,1991,1:12-14.

作者简介:张强(1992-),男,汉族,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生,生物技术专业。

通讯作者:朱世海(1972-),男,汉族, 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研究。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Z-714)。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