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鲤鱼网箱养殖技术 网箱鲤鱼养殖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鲤鱼网箱养殖技术 网箱鲤鱼养殖措施

鲤鱼属于大型淡水鱼类,是我国淡水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网箱养殖鲤鱼具有管理方便、捕捞容易、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群众喜食鲤鱼,售价较高,网箱养殖鲤鱼的效益就更大,网箱养殖鲤鱼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鲤鱼网箱养殖技术 网箱鲤鱼养殖措施。

1、养殖水域的选择

利用网箱养殖鲤鱼即在水域中建立多个水中池塘,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排污力强、溶氧量高、产量高、易于管理,并且易于捕捞。网箱养殖要选择适宜的水域环境,通常网箱养殖鲤鱼的水域范围较广,湖泊、水库、河流均可作为网箱养殖环境,只要水深高于网箱的高度即可进行正常的养殖。但是要注意放置网箱的水域要水质清新,水源丰富,透明度大于Im,溶氧量大于5 mg/L,并且要阳充足,避风,底部平坦,水流通畅,在附近没有废水、废气排放污染,水温适宜。

2、网箱选择与排列

网箱通常是用6片网片加工制成的封闭或者敞口的箱体,每个网箱漂浮式的串联在一起,养殖鲤鱼的网箱形状一般为正方形,利于将饵料投入在网箱的中心,避免饵料的浪费。一般养殖鱼种的网箱网目为1 cm,大小为20~30 m2,养殖成鱼的网箱网目为2~3 cm,大小为60 m2左右。网箱网目的大小要以鱼不能逃走为宜,对于敞口式的网箱则要在四周设置防治逃脱的拦网。

在养殖水域中要合理的排列网箱,对于小网箱可单排排列,两箱间的距离要大于4m,两排间的距离要大于50 m。大网箱则以三只为一组,呈品字型固定,箱组间距离要大于30 m,箱排间距离大于80 m。两箱间间距在2m以上,行距5~10 m,便于箱内水体交换,保证箱内鲤鱼可自如游动,如果过密,会影响水体的交换和鲤鱼的生长。

3、鲤鱼入箱

在鱼种入箱前7天要将网箱提前下水,使其浮于水面,按照网箱的大小调整适宜的网箱间距,并用铁锚固定,同时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的地方,安装是否牢固等。选择好放养的鱼种,要求鱼种的大小要均匀,规格整齐一致、体质健壮、活泼好动、无病无伤、鳞片完整。在放养前要选将鲤鱼苗在池塘里进行强化培训,在池塘中养殖到4~5 cm,重3~5 g时即可捕捞。

鱼种在入箱前要进行消毒,使用2%~3%的食盐水浸泡5~6 min,然后再选择在晴天时将鱼种入箱。放养的密度要与网箱的容量相适应,只有养殖的密度适当,才可使鱼的产量提高,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果密度过大,鱼体会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影响鲤鱼的生长,而如果密度过低,则又不能使网箱养殖高产量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造成浪费。因此,要将鱼种的密度控制在可能达到最大收容量水平以下,一般体重在3~5 g的鱼,以800~900尾/m2即可。鲤鱼入箱时动作要尽量的轻、快,避免伤到鱼体,按规格放置,并一次性放足。放养的时间可选择在3~4月份或者在寒潮过后即可放养,提前放养,可提前饲喂,延长生长期。如果遇到寒潮,则要将网箱下沉保温。

4、投喂方法

网箱养殖鲤鱼主要靠饲喂配合饲料,各阶段的饲料的粒度不同,要与鱼种的大小相适合,不但要保证营养全面,还要求适口性好,一般50 g左右的鱼种,饲喂粒径为2~3 mm的饲料,鲤鱼长到100 g以后,饲料的粒径为3~7 mm。

在鲤鱼最初人箱时会有些不适应,需休息2天以适应新的环境,此时可进行少量饲喂,进行驯化,让鱼养成上浮抢食的习惯,每小时投喂1次,一般经过7~10天的驯化,鲤鱼即可形成条件反射形成抢食的习惯。等鱼完全适应后再增加饲喂量。投喂饲料的方式有人工投喂和专用的网箱投饵机。在开始投喂时要根据不同规格的鱼,选择适合的饲料,以保证鲤鱼正常摄食。每天在第一次投喂饲料时要少量、慢投,当鱼大部分都上浮抢食量再多投、快投,而当大部分鱼不再上浮抢食时,则要少投、慢投,掌握好投喂的节奏,保持鲤鱼吃八分饱即可。每天投喂的次数和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情况、水温、鲤鱼的摄食情况及时的调整,当水温在12℃时每天可投喂2次,水温升高到20℃左右时每天投喂4次,当水温升高到25~28℃时,此时为鲤鱼的摄食旺期,要保证摄食量,每天可投喂5次,在9月份以后,水温逐渐的下降,则要相应的减少每天的投喂次数到3~4次。

5、日常管理

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每天都要检查网箱,看是否有破损的地方,并做好防逃脱、防敌害生物和防偷的工作。观察好鲤鱼的生长、活动、摄食情况,并要观察好水质、水温的变化,以及时的调整。要适时的分箱,可提高产量,减少僵鱼、弱鱼以及老鱼的出现。另外,还要每月定期的清洗1次网衣,清除水面的漂浮物和死鱼,并要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网箱的位置,以保证养殖环境良好。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用具和投料台的消毒工作,鱼种入箱后每月都要用漂白粉挂袋消毒1次,如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检查诊断,对症下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网箱鲤鱼养殖措施

1、科学孵化确保苗种成活率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到18℃以上就可以进行繁殖孵化了,在鲤鱼配对前要准备好产卵塘和孵化塘,“两塘”的大小视亲鱼的多少而定,孵化塘最好选择背风向鱼塘。但两塘都应用药物彻底清塘,以杀死天敌及野杂鱼,塘边草要清除干净,不施基肥,保持水质清爽。选择腹部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的母鱼进行繁殖,按雌、雄1:5的配比后放到产卵塘。在鱼塘的入水口处设置鱼巢,用竹竿扎成一个方形,大小视亲鱼的多少而定,中间再放干净且经过消毒的根系发达的水葫芦作为鱼巢。每天注入新水,刺激亲鱼发情产卵。产卵结束后,再把着卵的水葫芦进行消毒,减少水霉病的发生。消毒后再转入准备好的孵化塘孵化。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每亩可放卵大约30万左右。

鱼卵放到孵化塘后如果遇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可用稻草或薄膜遮盖鱼卵或相应增加水深度。鱼苗出膜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随着气温的高低略有提前或延后。待鱼苗具有游动能力后,清洗水葫芦准备鱼巢。鱼苗脱膜后3~5天内可以投喂些豆浆或发酵过的花生麸。每亩用量为2公斤左右全池泼洒。随着鱼苗长大,也可逐渐加泼大粪水或投喂发酵过的鸡、猪粪。同时为了提高鱼苗的游动性,每日用树枝拖塘1~2次。每天早上还要注意观察鱼苗有没有浮头现象,如有应回注新水,或待没有浮头后再分塘降低密度,一般每亩放10~20万,每周逐渐加注10厘米深新水。随着鱼苗的增大,就可逐渐疏塘出售鱼苗了。25~35克,直至池水酸碱值为7~8,可使用光合细菌或其他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

2、抓好夏花培育提升养殖效益

鱼苗入池后,在前几天生长特别快,往往会出现天然饵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补料。常用黄豆加熟鸡蛋黄打浆泼洒投喂。每天每亩用2~4公斤黄豆加3~5个熟蛋黄磨成浆立即泼洒投喂,重点喂池边附近几米的水面。也可每三天泼一次过滤后的新鲜猪血。豆浆既可直接被苗种吃掉,也可以培肥水质,丰富天然饵料。

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让水中轮虫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也可每天从较肥的成鱼池中抽部分水加到鱼苗池,既能为鱼苗增加天然饵料,又能防止加机井水过多而导致气泡病的发生,每周应换水1/3~1/2。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其活动、吃食、生长、水质变化,有无敌害、病害等情况。同时应对鱼苗适时分池,防止过密导致规格参差不齐,必要时还需拉网锻炼鱼苗增强耐力。

经夏花培育,鱼苗体长与体重均增长许多倍,适应能力也增强许多,食性变化已具有了品种的特征,开始喜好精料,故应尽早平稳过渡到吃配合饲料。选2~4亩,水深1~1.5亩经消毒的地塘,每亩放夏花鱼种3000~6000尾,投喂配合饲料或豆饼、蚕蛹、鱼粉混合物,要求饲料蛋白质35%以上,每天8~12次,投饵率5%~8%。

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应力求尽早平稳过渡到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鱼种前期生长特别快,体长体重增长都很快,需要的饲料也较多,此时应加强投喂,此期投饵率超过10%。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四定”原则,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同时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气候、鱼情、病情,保持鱼快速生长,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3、网箱养鲤应注意矿物质的补充

鲤鱼种初入网箱,往往会顶水游动,若遇风浪,更为剧烈,体力消耗大,网具也很容易擦伤鱼体表面,因此进网时间选择在最后一次寒潮之后。放养密度较池塘养殖密度高40~50倍,若要达到90%以上的成活率,其饲养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46尾以下。起捕前3天,应停止喂食,起捕时池水保持30~40厘米,用拖网拉,尽量避免干塘捕鱼。捕获的鱼种应在捆箱内暂养4~5小时,方可运输。一般从鱼种进箱后第二天,开始投饵,投饵采取少量多次,每2~3小时投喂一次,投饵量视鱼吃食情况而定。

钙和磷等矿物质是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鱼体内总钙量的99%,总磷量的80%存在于骨骼中。因此,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网箱养鲤鱼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以占干饲料总量的4%~5%为宜,一般认为钙、鳞比例为1:1,饲料中的绝对添加量钙盐和磷盐都稍大于1为准。为保持鱼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体内的渗透压,在配制以植物性原料为主的鲤鱼饲料时,一般应配加0.5%左右的食盐,以促进鲤鱼的生长发育。镁是胆碱酯酶等的活化因子,在100克干饲料中加60~70毫克镁能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在每吨鲤鱼饲料中加3克氯化钴,可使鲤鱼生长加快15%~20%,并使饲料成本降低20%;在鲤鱼饲料中加入3ppm(百万分率)铜,对鱼体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鲤鱼饲料中添加13ppm锰,可提高生长率、防止骨骼形成受阻;在鲤鱼饲料中添加80ppm铁,可保证网箱鲤鱼快速生长。

4、加强日常管理防范疫病发生

一是要定期进行底改,清理池塘淤泥,降低发病机率。有些细菌和病毒颗粒往往能在底层淤泥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一般消毒剂很难达到底部进行彻底消除,因此建议使用一些氧化分解性底改产品在10天左右进行一次底改效果会更好。

二是定期肥水。养鱼先养水,建议定期补充一些营养元素,定期进行少量多次追肥,保证水体的“肥、活、嫩、爽”及稳定性。

三是定期调水。6~8月份时,多使用微生态制剂,平衡菌相,分解水中有机物,促进水中物质循环顺利进行从而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四是定期内服。水生动物、病原、环境是疫病发生的诱因,而环境与水产动物本身是主导因素。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营养配比越来越丰富,鲤鱼的生长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而鱼相应的消化吸收功能却没有跟上,所以也容易引发一些营养性疾病。因此建议定期内服一些保护肝脏和免疫增强剂,同时也要加入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有害菌。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