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稻田养泥鳅的管理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稻田养泥鳅的管理技术

稻田养殖商品泥鳅有半精养和粗养两种模式,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要种好水稻和养好泥鳅。因此,务必重视四季管理工作。

一、春季管理

春季是翻耕田地、插秧的季节,同时也有很多养殖泥鳅的准备工作要做,要兼顾两者有序开展工作。

在投放鳅苗前2~3周,对稻田中的鱼溜、环沟、田间沟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时田中无水或蓄少量水。消毒药物用生石灰,可化浆泼洒,也可干撒,用量为150克/米2左右,7天后可进水。

施肥是稻田养鳅的主要技术之一。施肥原则如下:①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70%~80%,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②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化肥以做追肥为宜,化肥每次用量不得超过安全用量,如每次用量硫酸铵为5~10千克/亩、尿素为5~10千克/亩、硝酸铵为3~5千克/亩、过磷酸钙为5~10千克/亩、硝酸钾为4~6千克/亩。③有机肥与化肥混合使用。混合使用能取长补短、增进肥效和增加产量。如将钙镁磷肥和有机肥按1∶10的比例混合,沤制1个月以上,能促进钙镁磷肥溶解。但必须注意的是,有些肥料是不能混合使用的。养殖生产中,为了使鳅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一般在消毒后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培肥水质,亩施肥量为100~300千克。

准备工作做好后,保持水深15~30厘米,选择连续晴天的下午投放鳅苗。采取半精养模式时,每100平方米稻田投放体长5~6厘米的鳅苗(大规格成品苗)10~15千克;采取粗养模式时,每100平方米稻田投放大规格鳅种5千克左右或体长3厘米的鳅苗(寸片)2300~3000尾。放苗后第一周不投喂,以后每隔3~4天投喂1次。(www.613935.com)开始时饵料均匀撒投于田面,以后逐渐集中到食场投喂。

二、夏季管理

夏季水稻的枝叶相当茂盛,能起到遮阴作用,但不能忽视稻田水温的调控,适时注水是最佳手段,可防水温过高而烫死泥鳅。盛夏季节,每1~2天加注1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和维持水位的稳定,同时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一旦遇到大暴雨,要及时检查进排水口和防逃设施是否完好,要确保安全,防止泥鳅逃逸。

夏季泥鳅摄食量大,排泄物也多,要控制泥鳅投喂量,避免排泄物和剩饵造成水体肥度上升,水稻长得太快会出现倒伏和减产。此外,在水稻长势过旺时要巧施肥,可将肥料施入鱼沟中,这样既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又培育了泥鳅的天然饵料。

夏季气温高,稻田防病治虫施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用药时要做到既不耽误水稻灭虫除害,又不危及泥鳅生存,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必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用药时适当加深水位;二是农药不能直接喷入田水中,而应尽量喷在稻叶上。为了取得较好的药效,除针对性用药外,还要注意在稻叶上露水干之后喷水剂,在露水干之前喷粉剂。

在夏末水稻收割前应慢慢排除田水,促使泥鳅入沟,沟中要始终保持有水,防止对泥鳅造成伤害。收割后,稻田要加大水位,稻草全部还田,稻草经过浸泡能培养出大量浮游生物,为泥鳅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如为双季稻田,在早稻收割后,将泥鳅引入鱼溜或网箱内暂养,待晚稻插秧后再放养。

三、秋季管理

进入秋季,稻田养鳅的管理与池塘围网养鳅的管理基本相同。秋末如果市场行情好,应将稻田养殖的泥鳅起捕上市。为了便于起捕,应逐渐改为暂养沟内投喂。如果起捕不及时,降温后泥鳅会钻入泥内越冬,给起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冬季管理

对没有起捕泥鳅的稻田,应将水位尽量加大,最低水位要达到25厘米,这样冬季可以采用地笼等工具捕捞泥鳅,起捕效果较好。如果计划在翌年上市,田内要保持低水位,待泥鳅钻入泥内冬眠后覆盖稻草保暖防寒。注意经常换水,防止水质恶化。泥鳅冬眠后不必投饵。

四季管理中,防治病害工作不可忽视。防病的措施有定期加注新水,适当加大水位和用生石灰消毒鱼沟、鱼溜等。水鸟、蛇、老鼠、水獭等敌害要注意驱赶和捕杀。每次进、排水时,要防止乌鳢、鲶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进入稻田。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