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无公害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无公害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近年来,我国养蟹业迅猛发展,其中尤以江、浙、皖三省及上海发展最快,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有网围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庭院养殖及集约化养殖等,在养殖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足水质污染、病害日益突出。因此,采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了河蟹养殖的优良环境,新型消毒剂如氨基酸碘、溴氯海因、碘制剂及中草药制剂在河蟹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避免了常规消毒剂的不足,有效抑制了河蟹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控制了河蟹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促进了河蟹养殖的健康发展,真正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河蟹的零污染排放技术。

一、选购优质健康蟹苗是关键

蟹苗质量的奸坏,直接影响到仔蟹培育的结果,也是以后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所以要尽可能投放长江捕捞的天然蟹苗或用长江水系的亲蟹人工繁殖的蟹苗。选购蟹苗时,一定要注意把好质量关,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一看色泽:优质蟹苗一般为淡黄色或青灰色,色泽鲜亮:二看活力:优质蟹苗充满活力,用手抓一把松开后迅速散开,放于水中则快速游向四周;三看规格:优质蟹苗规格一致,大小均匀;四看杂质:优质蟹苗苗不含杂物,没有死苗;五看淡化时间:人工繁殖的蟹苗,蚤状幼体发育成大眼幼体时开始淡化,淡化时间一个星期左右最好。

二、蟹苗的合理放养

一般蟹苗放养要做到 三适 、 一暂养 ,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蟹种放养密度一般在600~700只/亩,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养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分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蟹苗放养规格以150~200只/千克为宜。在放养蟹苗时也一定要注意:①水温温差应小于3℃。最好没有温差,放苗前一定要测好水温,做到心中有数。②一定要等清塘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养,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对着光线看,如发现有许多浮游动物,说明药效消失即可放苗。③蟹苗入池前最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经过长途运输的蟹苗鳃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会因吸水过急造成死亡,因此应先淋些水,等蟹鳃腔慢慢吸满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蟹苗的药浴

多年来,河蟹养殖发病率高,其中忽视蟹苗药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是由于蟹苗本身可能携带有细菌和病毒,加上养殖环境中病原休显著强化,特别是甲壳类养殖动物池中弧菌量高,遇到大气变化或环境适合弧菌繁殖时就会造成蟹苗死亡或影响蟹苗的体质。蟹苗药浴采用蛋氨酸碘(有效碘0.3毫克/升水体)药浴20~30分钟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且高度安全。经药浴的蟹苗成活率明显高出很多,且病害少,养殖过程安全。

四、彻底清塘消毒

新建的蟹池或用鱼池改建的蟹池放养前都必须做到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填好漏洞和裂缝,进行消毒、曝晒。清除底泥后,每亩水深15~20厘米施用生石灰70~80千克,均匀泼洒,可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经3~4天晒池后,冲洗池塘,将石灰水冲掉,就可注入20~30厘米水,注水口应设置过滤网,滤去有害生物和杂质。然后可全池泼洒氨基酸碘或溴氯海因,迅速、彻底地杀灭病原和有害生物。

五、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加强水质管理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体清澈透明、水草茂盛、微碱性水域中,养蟹池水最适的pH值为7.5~8.5。池水溶氧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为宜。蟹池的水位,春季一般水深应保持在0.5~0.6米,有利于快速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夏季一般水深应保持在1.0~1.2米,秋冬季要加深水位以利越冬。对于河蟹池水深,应注意前期浅、中期满、后期稳。

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加强养殖过程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使用无残留的新型消毒剂及中草药制剂,河蟹养殖池塘基本不用换水,保证了河蟹养殖的零污染排放。在7~10月份,我们对试验点~江苏无锡羊尖镇蟹塘养殖期间水质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池塘氨氮在0.02~0.05毫克/升、亚硝酸盐0.003~0.03毫克/升、总磷0.025~0.5毫克/升、总氮0.09~0.7毫克/升、化学耗氧量在6.9~20.2毫克/升,含量都很低,完全达到了河蟹养殖的水质标准,又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池塘养殖用水 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 。

具体调节水质方法为:每10天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如生物活水王(乳酸芽孢制剂)100克/亩、生物活水素愎合芽孢杆菌制剂)200克/亩及光合细菌250克/亩,处理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和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用生物底改剂200克/亩处理池塘底层中的有害物质,使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含量在较低水平,达到河蟹养殖过程中水体小排放的日的。河蟹生活在水体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长与活动。水质新鲜、水草茂盛,河蟹摄食旰盛,生长也快;水质不良或恶化,则河蟹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水质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同时每月适量投放活菌硬壳宝(200克/亩)和三宝高稳Vc(150克/亩),为河蟹补充钙质,促进蟹体蜕壳生长。

六、饵料投喂

1.基础饵料培养 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的时间一般在养殖池放苗前10~15天进行,其培养方法可在清塘后一周左右,进水50厘米,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施化肥为尿素3千克/亩、过磷酸钙0.5千克/亩,或全池泼洒生物肥水王6~8亩/千克,使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pH值在8.0左右。施肥量要根据蟹塘底质的肥瘦来灵活掌握。

总之,在蟹出入池前,要培养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因为基础饵料生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饵料所不能替代的,这是提高蟹苗成活率、增强蟹苗体质和加速蟹苗生长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饵料生物特别是浮游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蟹病危害,稳定水质将起重要作用。

2.天然饵料 养蟹池中需保持一定的水中。丰富的水草不仅使池塘内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河蟹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种植的水草以水葫芦、菹草、苦草等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其覆盖面积占池水面积的30%~40%。

3.人工配合饲料 对河蟹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各地差异较大,但总的原则是配方组成首先必须根据河蟹自身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的大致含量,结合人工饲料源进行配制。不可忽视的是,最佳人工配合饲料源必须考虑维生素、微量元素、粘合剂及促长素(脱壳素)的合理成分比例,以及稚、幼蟹和成蟹的区别,研制出适口性、营养性、消化性和稳定性能好的饵料,满足河蟹的摄食特。近来,我们在乳酸菌的研究基础上已开发出新型的乳酸菌~乳酸芽孢杆菌制剂,极大地解决了乳酸菌不能通过饲料加工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对肠道疾病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

投饵应遵循 两头精、中间青 、 荤素搭配 、 青精结合 的原则,投喂按 四定 的方法进行,投饵量根据蟹的数量、饵料的质量、天然饵料的供应量、蟹的摄食状况以及天气、水温等因素来决定。具体要求是前期以小杂鱼、螺蚌肉、全价颗粒料等为主,适量搭配鲜嫩水草,有助于河蟹提早蜕壳,提高成活率。6~8月份高温季节,一般不投喂动物性饵料,以水草、菜叶、煮熟的土豆、小麦,以及浸泡过的饼粕为主,以维持河蟹的正常新陈代谢和河蟹聚积体能,促进生长,并防止河蟹性早熟。后期育肥阶段,以螺、蚌、动物下脚料及杂鱼等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为主,搭配植物性精料及鲜嫩草,提高河蟹的规格与质量。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投喂变质饵料,及时清理残渣剩饵,以免污染水质,滋生病菌。

七、增氧措施

引发暴发性蟹病的温床主要在底质污物。为了把底部污物存量降至最低,溶氧达到足够高,驱除、氧化分解底部污物,并为生物降解污物提供广泛接触的条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养殖河蟹底部使用底层增氧机,使栖息于底部的河蟹有足够的氧,健康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在天气闷热、下雨天及平时午夜全池泼洒片状过碳酸钠增氧剂200~300克/亩。试验证明,在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后,结合河蟹养殖池塘底部配置底层式增氧机和片状过碳酸钠增氧剂的使用,是特别必要、又极为有效的。

通过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河蟹的零污染排放技术,养殖池塘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含量都很低,养殖过程中不排水,只适当添加部分水,养殖后河蟹规格雄蟹最大达300克/只以上,雌蟹达到175~200克/只,平均200克以上占40%以上,产量每亩达到80千克,养殖过程中一直不用其他消毒药和抗生素,保证了河蟹的养殖产品质量,提高了河蟹上市规格,每亩养殖纯效益增加400元以上。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