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冶实例【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冶实例

在2007年和2008年广西南宁市南湖曾连续两次发生了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我们针对此病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这两年对此病的发病环境情况和治疗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湖泊概况

广西南宁市南湖位于南宁市东南部,是南宁市内最大的湖泊,是在古河道的基础上筑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湖面呈狭长形,东西走向,西高东低,西面有一个可以从其他河道提水补水的补水口,东面有一出水闸门,通过闸门可人工调控水位。湖区面积1.1公顷,全长约3.8千米,宽250~380米,常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2米,库容188万立方米。南湖周边原来有十几个污水口,但是在2003年经过实施截污工程后仅保留了7个雨污合流的溢流口,平常没有任何污水流入。截污后湖区的水源主要由河道抽提补水和降雨补充。沿湖周边全部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驻地和居民生活区,湖面和周边的环湖绿地构成了南宁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它具有景观游览、水上娱乐和调节当地小气候的功能。

二、暴发性出血病发生的时间及气候、水质条件

1.鱼病暴发的时间及气候情况 这两年的鱼病监测情况表明,开始发病的时间2007年在4月底、2008年在5月初。这两年中两次发病的时间比较接近,发病的气候条件也比较接近,都处于南宁春夏季节交替、气温和水温逐步回升的时段。气温早晚变幅较大,一般在8.7~33.1℃;晴朗天气少,长时间阴雨天气连绵,而且雨量不大。

2.鱼病暴发时的水质状况 根据我们对发病时的水质监测,水温22~27℃,透明度25厘米,pH7.8,溶解氧昼夜变化3.1~17毫克/升,叶绿素a的含量461毫克/立方米,化学耗氧量8.1毫克/升,总磷0.2毫克/升,总氮2.0毫克/升。

三、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症状和特点

我们通过对病鱼进行目检和镜检,发现鱼类发病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鱼眼眶、吻、胸鳍基部、鳃盖骨或眼睛充血;有的体表充血,肌肉发红;有的体腔腹水,生殖腺肿大腐烂;有的表现为肠炎、肠内没有食物;而有的鱼肠的充塞度较高,表明吃食正常;有的鱼在水面窜跃,翻转窜游;有的病鱼外表没有任何症状。被检查发病的鱼类大部分鳍条完整,镜检除鲢鱼鳃部有大量中华鳋和少量的指环虫寄生外,其他品种的鱼类体表没有任何寄生虫寄生:在病鱼的血液中通过油镜都能观察到细菌的存在。

经我们观察此类暴发病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的量大。从开始只有几千克死鱼,逐渐增加至每天几十千克、几百千克,5~7天内死鱼就可达每天上千千克。

2.发病的品种由滤食性鱼类开始向吃食性鱼类扩散。最初是鲢鱼先发病,逐渐发展到鳙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翘嘴红鲌、鲤、鲫、鲮鱼、革胡子鲶等全湖品种都发生感染。

3.从水体的水层发病规律上看,先感染中上层的鱼类,后感染底层鱼类,即有从中上层鱼类向底层鱼类传播的特点。

四、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原因分析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冶实例【库百科养殖网】我们这两年通过对发病的时间、气候、水质变化和鱼体的检查和解剖等情况的分析,认为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老化,有机物多 每年的9月底,南宁市就进入秋季,雨水少,蒸发量大,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4月底5月初。在这段时间里,湖区水体的交换量少,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近两年鱼的发病也是在这一时间段。

2.鱼类生长缓,陵,体质弱,抗病能力差 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发病鱼类大部分都是2~3龄的鱼。最大个体0.75千克/尾,最小个体0.25千克/尾,平均重量在0.5千克/尾。而且大部分的雌性个体都已性成熟并正常怀卵,但鱼的个体不大、肥满度都不高。这说明湖内天然饵料不足,密度相对过大,造成鱼类生长慢、体质弱、抗病能力差。

3.有大量中华鳋寄生于鲢鱼的鳃部 这两年通过在发病时段对有病症的鱼和无发病症状的不同鱼类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鲢鱼鳃部都有中华鳋寄生,感染率达100%,而且数量大,翻开鳃盖后就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中华鳋挂在鳃上,镜检还发现有少量的指环虫寄生,鳃部充血明显。寄生虫的寄生不但损害鱼类的呼吸系统功能,还引发细菌性疾病的传播。

4.天气变化大,阴雨时间长,溶氧不稳定 南宁市进入三四月份后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变化大,水温不稳定;阴雨天气时间长,而且雨量不充分,光照不足;这样的天气很容易造成湖水溶氧低,有助于有害病菌的繁殖和生长,为鱼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五、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措施和效果

通过发病的症状和原因分析,针对发病的轻重程度,我们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及时将死鱼打捞上岸,挖坑深埋作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再次传播病菌。

2.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遍洒全湖,使敌百虫浓度达0.3克/立方米,灭杀中华鳋和指环虫。然后用纯度为99%的强氯精浓度以0.3克/立方米进行全湖泼洒,以达到灭杀病菌、控制病害传播的目的。

3.投喂药饵。用麦麸拌抗生素,按每50千克饲料拌50克土霉素的比例投喂全湖鱼类,连续投喂5天。

4.适时冲注新水。在杀虫和消毒用药喷洒两天后,加大补水量和下泻流量,加快水体的交换,改善水质。

5.适当减少鱼类密度。在鱼类病情稳定后,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及时捕捞上市。

我们通过采取以上的综合措施,使死鱼从用药的第二天开始逐渐减少,一个星期后停止死鱼,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

六、经验与体会

1.要加强病害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时用药治疗。 2007年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监测,当初开始有少量鱼类死亡时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天气因素引起的缺氧死亡,当发现大批死亡后才开始用药,结果损失3万多千克鱼,药物花费4万多元。2008年我们加强监控,发现有类似病症及少量死鱼后及时用药,两天后病情得以控制,药物花费1万多元,损失仅几百千克鱼。

2.准确、有效地用药。此类暴发性出血病鱼体往往有寄生虫寄生,治疗时首先要使用灭虫药物,后用杀菌药物。用药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应选择在晴天施药,尽量避免雨天用药。防止因降雨引起的水位变化致使用药浓度改变而影响药效//农村致富经网www.613935.com //;避免用药后因阴雨天和浮游植物减少,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鱼类缺氧、病情加重的情况出现。

3.病情较重时,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露斯塔野鲮、鲤鱼、鲫鱼、革胡子鲶等吃食性鱼类开始死亡时,除采用外用的消杀药物外,还应同时采用与内服抗生素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减少吃食性鱼类因吞食病死鱼残骸引发的感染,这样的治疗效果才明显。

4.注意施药方法和用药安全。由于水面面积大,全湖喷洒投放药物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在船上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工作人员无法躲避、造成瞬间吸入药品中毒的安全事故。施药人员要配足口罩、眼罩、手套、水鞋等防护用具;施药时应遵循由上风岸往下风岸喷洒、从水流的上游往下游喷洒的顺序进行,洒药过程中最好直接将药注入水里,尽量避免向空中喷洒,以免药末随风飘向岸边,对游人和植物造成伤害,污染环境。

5.在鱼类发病及用药时不要急于捕捞。应在药效消失后、鱼类没有发病症状时进行捕捞,避免加重病情和有药物残留的鱼流入市场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