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 长江1号[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 长江1号[农广天地]

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 长江1号[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中华绒鳌蟹“长江1号”养殖技术(20131128)

“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绳。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这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诗,说的就是“身长八只脚,手持两把钳,喜欢横着走。”的螃蟹。螃蟹有河蟹和海蟹,我们常说的毛蟹、大闸蟹等,一般又统称为河蟹。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总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最近几年,河蟹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各地发展很快,不光沿海各地,所有通海的河流湖泊地带都有养殖,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将要给观众朋友们介绍的主角名为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它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1000组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性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的指标,经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的。2012年通过了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了中华绒螯蟹的新品种。

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这是国家农业部4月25日公布201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9个新品种之一,是江苏省迄今培育出的第一个河蟹新品种,也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淡水蟹类新品种,对我国淡水虾蟹类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是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该品种生长速度快,2龄成蟹生长速度提高16.70%;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体型好;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目前已在江苏省内进行大规模推广示范养殖。

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2003年从荷兰引回的莱茵河水系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个体规格为选育指标,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www.novmv.com/)。该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相比,养成生长速度提高19.4%,平均个体规格增加18.5%;成蟹养殖群体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遗传性状稳定,具有纯正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典型特征。

相关知识: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生活区一带,自寒露至立冬,中华绒螯蟹便开始生殖洄游,这一阶段性腺发育迅速。立冬以后,性腺完全发育成熟,此时的中华绒螯蟹可以交配产卵。但是,如果外界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雌蟹卵巢就会逐渐退化。

海水盐度是雌蟹产卵受精的一个必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中华绒螯蟹在淡水中虽能交配,但不能产卵,只要海水盐度在8‰~33‰,雌蟹均能顺利产卵,盐度低于6‰,则怀卵率降低。体重为100~200克的雌蟹,怀卵量5万~90万粒,也有越过百万粒的。中华绒螯蟹第二次怀卵,卵量普遍少于第一次,只有数万至十几万粒,第三次怀卵时卵量更少。

在自然界中,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黏附在雌蟹腹肢上发育,直到孵出为止。影响胚胎发育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温度23~25℃,只要半个月时间幼体就能孵化出膜,水温在10~18℃,受精卵胚胎发育就要在1~2个月内完成。受精卵必须在海水中才能维持正常发育,如中途进入淡水环境,则胚胎发育终止,并逐渐溶解死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