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池塘高效养鱼实用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池塘高效养鱼实用技术

生态养鱼是生态农业中的一个细类,科学的使用生物各自的优缺点,最大化的把资源利用在最有效的地方。生态养鱼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生态养鱼是利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关系,加以有目的的人工调控,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充分发挥其水产养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池塘高效养鱼实用技术。

生态养鱼的具体养殖技术

一、选址: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池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田、山垅田;池塘中水的排灌方便,不易洪涝,同时要光照好、交通、供电等方便的位置。

二、规划:池塘建设,规划要先行,选址选好的田、山垅田要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好路、池塘、猪栏、鸭舍、鹅舍、沼气池等位置及工作人员居住场所等。道路建设必须环绕池塘四周,一方面便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运输砖头、立电杆、架电线等;二是便于投放鱼饲料、夜间巡逻、观察鱼的动向和捕鱼时装车。合理规划好道路、猪栏、池塘等,对于拿饲料喂鱼方便,猪粪能够全部排放到池塘中。

三、建塘:池塘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田的大小可建成每口3-5亩、8-10亩以上的池塘,或者山垅田中,将山垅田中的狭口沿山而建鱼池堤坝,直接建成每口10-30亩或更大的鱼塘。鱼塘的建设必须分浮萍池和养鱼池,浮萍池要占总鱼塘的三分之一,养鱼池占三分之二;池塘的水位深度不得低于1.8米;鱼池堤坝必须取用山边黄土作为主要材料,建设堤坝时底部淤泥必须清理干净,堤坝斜度做成四十五度的斜坡,堤坝建设高度要达2米或者更高些,但要考虑到防洪等问题;堤坝底部宽6-8米,顶部2-4米宽;如果建设3-5亩的池塘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每口池塘建设过程中要有建设排洪设施,底部要预埋直径20厘米的排水管,堤坝顶部靠山边根据地理条件和水流量建设排洪沟,避免在暴雨来时管理不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增氧设施:为鱼增氧有两种方法:一是电力增氧,可选用1.5千瓦或3千瓦的增氧机,每台1.5千瓦增氧机可为3亩池塘鱼供氧,每台3千瓦可为10亩的池塘鱼供氧;二是泉水增氧,在没有电力地方可用山泉水架入鱼塘中央做增氧设施,增氧水管高度离鱼池水面1.5-2米,灌入池塘中就可起到增氧作用,不需要增氧时就把水堵截,避免池塘中水过多而造成养分的流失。

四、建栏:将猪栏建在池塘的上游位置,沼气池建在猪栏和养浮萍池之间,猪的粪便直接冲洗到沼气池中,沼气可供猪取暖或人煮饭、照明,沼液流到池塘中作为浮萍肥料,这样环境不会受到污染;鸭舍、鹅舍直接建立在浮萍池的水面上,粪便直接进入浮萍池,直接作为浮萍养分。浮萍因为昼夜温差大,生长速度快,加上有充分的肥料,三分之一的浮萍池养的浮萍,可供三分之二鱼池的草鱼主鱼的天然饲料,养出的鱼无土味、无污染、无药物残留。这种方法养殖的鱼只可能在内地才能实现。 四、浮萍:因季节变化,在浮萍池中可生长三种浮萍,第一种浮萍是生长在每年4—6月,名叫“七仙浮萍”,可饲养夏花鱼苗;第二种浮萍是生长在每年6-9月,名叫“杂交红底浮萍”,可饲养250克-500克以上的中鱼;第三种浮萍生长在9月至次年3月,名叫“杂交七层浮萍”,可饲养500克—1000克以上的大鱼。还要做好浮萍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五、养殖:

1、投苗:投苗之前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到每年4至5月份期间要投入优质鱼苗,投入以草鱼为主的夏花,每亩池塘中可投入1000尾,其他品种鱼可根据池塘实际条件自由投放。

2、投浮萍:早期鱼苗投入鱼池后,每天早上7点钟至8点投入七仙浮萍,下午4点钟之前补充投入含30%蛋白的鱼饲料,使用浮料能观察鱼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情况。中期、后期养殖的鱼每天早7-8点钟和下午4点钟之前投杂交红底浮萍、杂交七层浮萍,确保鱼能喂饱,但不能多吃。

3、池塘含氧量:每天都要注意观察池塘的含氧量,每年5-8月因内地海拔较高,夜间鱼池水中施放氧气较低,导致池塘中的鱼缺氧,这时就要起用增氧设施。

4、防范工作:养鱼平时多消毒、多防病、防乏塘、防敌害、防逃鱼、防偷鱼。

六、捕捞:大约草鱼养至1000-1500克时,池塘的鱼密度较大,采用吊网捕捞一部分鱼,剩余鱼再饲养到次年夏花投放之前采用干塘捕捞,这时池塘里的鱼每尾可达3500-5000克,池塘中鱼捕捞完毕后再清理池塘进入次年的养殖。

池塘鱼菜共生种养技术介绍

“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营养需求和理化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一种新型的鱼、水、菜和谐协同共生复合种养模式。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利用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需从水体中汲取营养物质的生理特点,将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物(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让鱼类和蔬菜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平衡关系,不仅能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保持长期稳定,而且能在养鱼的同时收获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具有净水、提高水产品质量、蔬菜增收、减少水电药等成本投入、景观工程等优势。

如何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效益

一、引进养殖新品种。近年来,罗非鱼、淡水白鲳、彩虹鲷及河鲍鱼等新品种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池塘的养殖效益。

二、强化养殖技术措施,调整放养模式,推广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传统的养鱼模式,即以施肥结合注水技术饲养,鱼产量、效益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让鱼塘里的水透明不发绿

1.工程性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鱼塘,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

2.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例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3.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