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淡水拟鲿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淡水拟鲿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淡水拟鲿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乌苏里拟鲿养殖技术(20141014):

乌苏里拟鲿是原产于我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的一种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在鱼类的分类学上,隶属于鲇形目、鲿科、拟鲿属。一般的鲢鱼脂肪含量在2%左右,黄颡鱼的脂肪含量在3%左右。那么乌苏里拟鲿呢,它的脂肪含量能够达到23%左右。乌苏里拟鲿正是因为它的这个优点,在鱼类水产品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本片就主要介绍了乌苏里拟鲿的养殖技术。希望通过收看本片,能使观众朋友们对“乌苏里拟鲿”有一定的了解。

相关知识:

体延长,头较大,宽而扁平。有须4对,包括2对吻须及2对颐须。体裸露无鳞。背鳍具I硬棘及6-7软条;具脂鳍,略高而长,后部与尾部分离;胸鳍硬棘具锯齿缘。主要栖息于河川溪流中。白天多躲在岩石孔隙中,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或觅食。  鲿科鱼类的身体延长,头部宽大而扁平,通常有4对须,包括2对吻须及2对颐须。体表裸露无鳞片被覆,背鳍有1枚硬棘及6-7枚软条。具脂鳍,略高且长,後部与尾部分离,胸鳍硬棘边缘为锯齿状。

食性特征淡水夜行性鱼类,肉食。肉食性鱼类,一般以小鱼、水生昆虫以及甲壳类等为食栖息环境鲿科鱼类主要栖息于河川溪流中,白天常躲在岩石孔隙,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或觅食。分布地域分布于非洲以及从日本至婆罗洲的亚洲,全球粗估约有30属210种,台湾纪录1属3种。6主要种类乌苏里拟鲿、中臀拟鲿、长吻鮠、鳠、条纹鮠、江鼠大鳍鳠、斑猫鲿、黄颡鱼、长吻鮠、拟鲿、斑鳠、大鳍鳠、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叉尾鮠Leiocassis tenuifurcatus 、短尾拟鲿Pseudobagrus brevicaudatus 、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斑鳠Mystus guttatus、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红尾护头鲿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等

鲿鱼(Megalonibea Fusca Lo et Wu)为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食用鱼类,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褐毛鲿鱼主要产卵期5~7月,适温16~26℃,产卵时叫鸣声响亮,产卵鱼群体长一般1米左右,大的可达1.5米,鱼体重60千克,属捕食性凶猛鱼类,主要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褐毛鲿鱼是深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成熟个体可达1米多,大型个体体重可达50千克以上,尤其是鱼鳔,是上等的营养滋补品[/],为独特的"毛鲿型",是石首鱼科系统发育上的一个小分支,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于2003年5月20日在舟山市定海区大沙育苗场进行。

2.育苗设施

(1)育苗室:应配有窗帘和遮光帘,使室内光线可调,且具有保温功能。

(2)孵化设备:容积为0.5~10立方米的玻璃钢孵化桶,散气石分布密度0.5~1.0个/平方米。

(3)育苗池:面积20~40立方米/只,池深1.5米以上,散气石分布密度1.0个/平方米。具有独立的进水、排水、充气、加热等设施。池底向排水口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

(4)饵料培养设备、设施: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饵料培养设备、设施

饵料种类 培养方法 培养设施 容积或面积

保种 玻璃三角烧瓶 500毫升、1000毫升、

单细 3000毫升、5000毫升

胞藻 光生物反应器、透明塑料袋、 10~50升、30升、

类 半透明塑料桶、玻璃水族箱 50升、500升

生产 水泥池 10~30平方米

轮虫 生产 水泥池 10~40平方米

卤虫 生产 玻璃钢孵化器 0.5~5立方米

(5)配套设施:具有海水沉淀与过滤装置、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加热系统、供电系统。其中日供水能力应大于育苗用水高峰时用水量,沉淀池与蓄水池的总容积应大于日用水量。

3.受精卵孵化 该试验从广东购买褐毛鲿鱼受精卵0.4千克、71万粒。使用玻璃钢孵化桶优选上浮正常受精卵,放入孵化容器中微充气孵化,受精卵孵化密度 100×104~50×104粒/立方米。孵化后获仔鱼约65万尾,移入育苗池培育。

4.培育密度及仔稚幼生态特征 仔鱼期幼体从卵膜孵出到油球消失为仔鱼前期,各鳍分化完成之前的幼体为仔鱼后期。整个发育阶段培育密度为仔鱼期2.0×104~1.5×104尾/立方米。稚鱼期枕骨棘开始发育到发育完整为稚鱼前期;鳞片从胸腹部、尾部开始形成到全身被鳞,鳍褶完全消失为稚鱼后期。整个发育阶段为稚鱼期1.2×104~0.8×104尾/立方米。稚鱼期结束后到第一次性腺发育成熟之前为幼鱼,早期幼鱼在形态上与成鱼相似,幼鱼期0.4×104~0.2×104尾/立方米。

5.水环境因子控制及鱼苗个体生长 鱼苗培育用水为海区自然海水,经24小时以上暗沉淀后,再经过沙滤、预热后使用,育苗水环境因子控制在水温23~25℃、pH7.8~8.3、盐度23~28、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光照度1000~4000勒克斯,避免直射光照射。在人工育苗中,褐毛鲿鱼仔鱼期生长缓慢,随着游泳器官发育完备,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鱼体增重速度超过了体长生长。

6.日常管理连续充气,每天换水,每天1~2次,并在换水前吸污,换水量视鱼苗发育阶段及水质情况控制,一般为仔鱼期日换水20%~50%,稚鱼期日换水 30%~100%,幼鱼期日换水50%~150%。育苗期间在池中投放一定量的优质单胞藻,以利于水质稳定。经常观察仔、稚鱼的摄食情况,检测理化因子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饵料系列及投喂

(1)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前经12小时以上小球藻和轮虫专用营养强化剂强化培养。强化密度300~500个/毫升,小球藻浓度20×106个/毫升,轮虫专用营养强化剂20~40毫升/立方米。褶皱臂尾轮虫的投喂方法见表2。

表2 褶皱臂尾轮虫投喂方法

鱼苗日龄(天) 轮虫个体(微米) 水中密度(个/毫升)

3~5 80~100 3~5

5~12 100 10~15

12~20 100以上 15~10

(2)卤虫无节幼体:投喂时间为12~18日龄,水中密度为0.5~1.0个/毫升。

(3)桡足类和蒙古裸腹蚤:应从无污染的水域中采捕。从12日龄开始投喂,保持密度0.2~0.5个/毫升。

(4)鱼、虾、贝肉糜及配合饲料:肉糜日投喂量:20~30日龄,50~80克/万尾;30~45日龄,100~120克/万尾;35日龄以上可在肉糜中拌入适量配合饵料。

二、育苗结果

2003年7月18日,由舟山市科技局组织进行现场验收:褐毛鲿鱼鱼苗经过58天的培育,共获得规格3厘米以上稚鱼儿3万尾,鱼苗体色正常,健壮活泼,个体均匀。平均育苗成活率15.9%。

三、讨论

1.仔稚鱼的营养需求 本次育苗试验的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蒙古裸腹蚤、糠虾及人工配合饲料。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经轮虫专用强化剂及小球藻12小时强化,投喂量以水体中保持数量15~20个/毫升为宜,至第10天开始加投少量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前用卤虫专用营养强化剂和海水小球藻强化6小时。视鱼苗摄食情况,逐渐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减少轮虫密度,使鱼苗逐渐向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转换。第13天开始加投60目筛出的桡足类,并逐渐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向摄食桡足类转换。第25天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驯化,第54天开始投喂活体小糠虾。同时在水体中投喂海水小球藻,以水体呈淡绿色为宜,以调节水质,并对所投活体饵料进行连续强化,防止活饵料的营养退化。

2.育苗管理 育苗管理必须对各监测数据和观察结果经综合分析后作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所以,每天要勤观察、勤测量。以获得鱼苗生长发育情况、摄食情况、水质条件、水体饵料分布情况的详实数据,从而进行综合控制。育苗期间控制光线均匀柔和,池上罩遮阳网膜,晚上日光灯间歇照明(视水中饵料及鱼类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保证每天吸污一次,清除池底死鱼及粪便、残饵等沉淀物。并定期对鱼苗形态特征、体重、体长等进行生物学测量,分析其生长情况。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