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淡水小龙虾常见病害的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淡水小龙虾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烂鳃病

1.病原与病症 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2.防治方法 (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用每立方米水体2克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黑鳃病

1.发病原因 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淡水小龙虾鳃丝受霉菌感染所引起,其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2.防治方法 (1)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2)把患病虾放在每立方米水体3%~5%的食盐中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或用每立方米水体10克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三、烂尾病

1.发病原因 烂尾病是由于淡水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的尾部有水泡,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尾部的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被吞噬。

2.防治方法 (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2)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3)发生此病,用每立方米水体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或每亩用 5~6公斤的生石灰全池泼洒。

四、聚缩虫病

1.病原与症状 病原为聚缩虫,症状为淡水小龙虾难以顺利蜕壳,病虾往往夭折在蜕壳之中,同时影响淡水小龙虾的正常活动和呼吸。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成虾多在低温时候大量寄生。

2.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减少聚缩虫数量对淡水小龙虾的危害。

五、纤毛虫病

1.病原 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和虾苗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

2.防治方法 (1)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2)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天为1个疗程;(3)每立方水体用25~30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洗4~6小时,连续治疗2~3次。

六、虾中毒症

淡水小龙虾对有机或无机化学物质非常敏感,超限都可发生中毒。能引起虾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其单位为百万分之几(毫克/升)和10亿分之几(微克/升)。

1.病因 能引起淡水小龙虾中毒的化学物质甚多,依来源主要由水池中有机物腐烂分解而来;工业污水排放进入虾池;农药、化肥和其他药物进入虾池等。池中残饵、排泄物、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等经腐烂,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工业污水中含有汞、铜、镉、锌、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石油和石油制品,以及其有毒性的化学成品,都会使虾类中毒,造成生长缓慢,直至死亡。另外,龙虾对许多杀虫剂农药特别敏感.如敌百虫、敌杀死、马拉硫磷、对硫磷等,是虾类的高毒性农药,除直接杀伤虾体外,也能使虾感染肝胰腺的病变,引起慢性死亡。

2.病症 临床观察可见两类症状,一类是慢性发病,出现呼吸困难,摄食减少,以及零星发生死亡,随着疫情发展而死亡率增加,这类疾病多数是由池塘内大量有机质腐烂分解引起的中毒;另一类是急性发病,多由于工业污水和有机磷农药等所致,出现大批死亡,尸体上浮或下沉,在清晨池水溶解氧量低时更明显。在尸体剖检时,可见鳃丝组织坏死变黑,但鳃丝表面无纤毛虫、丝状菌等有害生物附生。在显微镜下见不到原虫和细菌、真菌。

3.防治措施 (1)详细调查虾池周围的水源,诸如有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稻田污水及生物污水等混入:周围有无新建排污工厂、农场,池水来源改变情况等。(2)立即将存活虾转移到经清池消毒的新池中去,并增加溶氧量,以减少损失。(3)清理水源和水环境,根除污染源,或者选择符合标准的地域建新池。(4)新建养殖池必须进行浸泡后再使用,以降底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