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苗种繁殖和西施舌养殖【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苗种繁殖和西施舌养殖

西施舌俗称海蚌,属软体动物、蛤蜊科、腔蛤蜊属,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名贵海产珍品。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南半岛、日本和中国的沿海,其中福建省闽江口长乐梅花镇穿山行以南至文武沙一带盛产西施舌,最高年产量达580吨(1969~1970年)。长乐海蚌以其所处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水质特点,具有其他海珍品不能替代的特色,肉质脆嫩,味道独特,历来为特供珍品。闽菜谱中的鸡汤氽海蚌就是高级宴会特种佳肴。近几年来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资源日趋枯竭,年产量已从过去200吨左右下降为目前年产量不足10吨。目前有关西施舌所发育、人工繁殖育苗的研究较多,但都存在规模小、稚贝中间培育成活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对西施舌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探索,以期实现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这对于开发和保护这一名贵海珍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育苗池为漳港海蚌场育苗车间室内水泥池15平方米/口,共17口。饵料池室内玻璃钢池7平方米/口,共15口,室外饵料池25平方米/口,共4口。过滤池20平方米,沉淀蓄水池250吨。

2.亲贝来源及催产方法

选择漳港本地海捕野生亲贝,壳长9~11厘米,体重200~350克。2009年5月及8月分2个批次购买了亲贝并催产授精。亲贝购回后,吐沙2~3天,采用两种方法催产授精,一种是对亲贝进行直接解剖,选取性腺成熟度好的进行授精;另一种是将亲贝置于4℃水中1~2天,再流水刺激亲贝排精、卵进行授精,并去除多余精子。

3.幼虫及稚贝的培育

洗卵后将受精卵置于大玻璃钢桶进行培养,至D形幼虫后,经选优进入培育池。经7~15天培养,大部分幼虫出现眼点并可见足伸出时,移入铺有附着基的水泥池。附着基选用海区细沙,经过90目网过滤,并用40~5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消毒冲洗后使用。附着沙铺设厚度约1厘米,此后随苗体大小增厚。

4.饵料种类及投喂量

1)形幼虫期,主要投喂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辅以角毛藻。日投喂量为(1~1.5)×10E~4个细胞/毫升,分3次投喂;壳顶期增加亚心形扁藻(0.1~0.3)×10E~4个细胞/毫升。附着后以室外培养混合硅藻饵料为主,辅以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大藻、角毛藻,日投喂量为(1~2)×10E~4个细胞/毫升。

5.育苗用水管理

幼虫及稚贝培育整个阶段使用过滤海水,幼虫期日换水量为30%左右,稚贝期日换水量为40%~50%,视情况增减,水温变化不超过±1℃。

6.其他管理措施

培养池平均1.5平方米放置气石1个,进行连续充气增氧。稚贝培育期间每1~2大清底排污1次,每7~10天倒池一次。由于夏季海区水温增高,进入8月份后采用制冷机将池水水温控制在25.6~26.6℃。

7.测量记录方法

水温测量每天早上和午后各进行一次,盐度及PH每天进水时测一次,此外每2天对幼虫和稚贝密度、壳长进行测定,并观察活动与摄食等情况。

二、结果

1.西施舌5月份与8月份性腺饱满度及受精情况比较

在5月份5、7、9、11日、7月28日、8月份1、3、5、27日分别购买并进行了9个批次的海蚌催产授精。通过解剖发现5~6月份西施舌性腺饱满,精卵细胞成熟度好。而8~9月份西施舌仅有少数性腺饱满度好,大多数性腺差,精卵细胞不成熟。5月份批次受精卵孵化率在 90%以上,畸形率约为3%。而8月份所育批次孵化率仅在 60%左右,畸形率约为8%。两种催产授精方法结果显示孵化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2.西施舌幼虫发育

在19.8~22℃的水温条件下,卵受精后约25分钟出现第一极体,38分钟出现第二极体,50分钟进行第一次卵裂,8小时后进入担轮幼虫期,20小时左右进入D形幼虫期。D形幼虫发育至壳顶幼虫约2~3天,壳顶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幼虫约5~8天,由壳顶后期幼虫发育至完全附着成稚贝约3~8天。

3.西施舌稚幼贝生长

白2009年5月5日开始育苗,至7月24日收获西施舌稚、幼贝大约115.6万粒,壳长范围0.3~1.2厘米。至9月24日0.7~3.5厘米稚幼贝17.7万粒,平均壳长2.1厘米。西施舌幼苗从2~5毫米长至1厘米成活率在15.3%。今年西施舌育苗过程中,育苗水温在19.6~28.8℃,比重1.016~1.021,水体PH7.8~8.3。研究发现西施舌稚幼贝培育最适水温在24~26℃,最适比重为1.018~1.020,最适pH7.9~8.1。水温高于28℃易引起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规模死亡。

水温在19.4~22℃情况下,D形幼虫发育至壳顶幼虫约2~3天,壳顶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幼虫约5~8天,由壳顶后期幼虫发育至完全附着成稚贝约3~6天。在培养密度合理的情况下,稚贝从0.2毫米生长至2毫米需25~35天。其中5月份所育批次,西施舌从受精卵孵化至平均壳长2.5厘米需142天。8月份批次西施舌从受精卵孵化至平均壳长1.3厘米需60天。由图1可见,8月份批次白2毫米开始生长速度较5月份明显加快,主要由于我们在培育过程中将8月份批次密度降至5月份的1/3。从其生长曲线可发现西施舌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应在2~18毫米。此外在两个批次的育苗过程中均有死亡高峰期出现,其中5月份约在1~2毫米时发生,8月份批次在3~5毫米时发生。

4.水温对于西施舌幼苗生长速度(生长至2毫米)的影响

在饵料投喂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况下,5月份批次所育苗生长至2毫米,所需时间为32天,期间水温19.4~24.2℃,平均温度21.8℃。8月份批次所育苗生长至2毫米,所需时间为28天,期间水温24.4~26.4℃,平均温度25.4℃。可见西施舌幼苗生长初期,在其适宜生长温度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其生长速度。

5.水温对西施舌幼苗附着速度的影响

在苗种质量及饵料因素基本一致情况下,5月份育苗批次最快10天观察到出现足丝,全部附着需22天,期间水温在19.8~21.4℃。8月份批次最快7天观察到出现足丝,期间水温在26.2~27.6℃,全部附着需15天。可见在适宜温度情况下,温度越高,苗种附着越快。

三、讨论

1.西施舌性腺发育及催产方法

我们在5~8月期间多次对长乐附近海域的西施舌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5~6月性腺发育最好,为其繁殖盛期。8~9月份少部分仍有性腺,但不饱满。这与杨瑞琼等、刘德经等报道的福建海区及吴进锋等报道的粤东海区的西施舌繁殖期基本一致。有关西施舌诱导产卵的方法已有报道,5月份我们通过直接解剖及降温流水刺激的方法对西施舌亲贝进行催产授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降温流水刺激的方法对于性腺成熟的亲贝诱导效果非常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可能与5~6月西施舌性腺发育成熟度好有关,大多数个体精卵细胞已发育成熟。

2.西施舌育苗过程中影响死亡的因素

贝类育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死亡情况,其中影响因素很多。吴进锋等发现西施舌稚贝在1毫米和3.5毫米时出现死亡高峰,我们通过研究及过去的经验发现西施舌稚贝往往在1~2毫米时会出现死亡高峰。我们就5月份育苗批次的死亡情况同8月份育苗批次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从十发现一些影响因素,包括密度、水温、饵料、水质变化、自然规律等。

(1)密度 5月份所育批次苗在6月7日各池1~2毫米苗相继出现大规模死亡,当时各池密度在5万~8万只/平方米,8月份所育批次苗我们控制在2万~3万只/平方米,各池基本没有明显的大规模死亡。此后我们随苗体大小分苗,也顺利渡过6~7毫米。可见在附着后的及时分苗对于育苗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2)水温 5月份所育批次苗在温度高于28℃后会出现较大规模死亡,8月份所育批次苗我们通过制冷设备将水温控制在25~26.6℃,各池基本没有明显的死广。水温过高,水中各种致病菌及病毒繁殖,而西施舌幼苗新陈代谢水平增加,过高的水温影响其摄食,最终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容易致病。

(3)饵料 饵料对苗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饵料带入的原生动物对于西施舌幼虫有较大的危害。如 5月份育苗初期曾有一次饵料带入较多的原生动物,在水温较高时情况下迅速繁殖,危害苗种,造成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室外培育的藻类由于天气的转变,其中的硅藻类转变为绿藻类,投喂过多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其摄食和健康。

(4)水质变化 人工育苗中,环境条件如海水中重金属、氨氮、有机质等含量过高或者水温、盐度、pH变化过大往往导致苗种死亡。5月末我们铺设新的抽水管道后的几天水质变化明显,导致少量苗的死亡。台风来袭,海区底部大量沉积物被搅动,水质变化很大,也容易导致出种死亡。

(5)自然规律 西施舌幼苗生长至1~2毫米,往往出现大规模的死亡,比较今年育苗及历史的经验,发现 1毫米阶段的死亡率特别高,在排除密度、饵料、水质变化等因素发现可能就是其生长过程中的瓶颈阶段。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6)其他因素 一些固着生物如藤壶、海鞘、苔藓虫、穿孔海绵等固着生物侵占附着基,或者附着在苗体上,会影响贝类生长、摄食和呼吸。在今年育苗过程中,苔藓虫对西施舌市种影响较大,造成少量死亡。

3.制约室内培育大规格苗种的主要因素

我们总结目前制约室内培育大规格苗种(5毫米以上)的主要原因在三个方面,密度因素:大规格苗种培育密度不能太大,过密往往引起病害频发,从而导致育苗失败。饵料因素:西施舌是滤食性双壳贝类,以各种微藻等生物饵料为食。大规格苗种往往食物需求量大,而藻类的培养对于天气的依赖强,一旦天气恶劣,饵料无以为继,苗种必定损失。病害因素:目前关于西施舌育苗过程中病害的防治研究很少,虽然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病害的鉴定、防治是一个系统上程,缺乏基础研究,病害防治水平难以提高,这也是今后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