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细鳞鱼养殖技术:

细鳞鱼是一种比较名贵的国产冷水鱼,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细鳞鲑,这种鱼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细鳞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细鳞鱼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片就将详细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细鳞鱼的特征特性以及养殖的全过程。

相关知识:

细鳞鱼的生态特性(一)形态特征 此鱼体稍侧扁,吻较钝,口端位,上颌稍长于下颌,口裂较大,上颌骨后延至眼下缘的中、下方。上颌、下颌、犁骨、腭骨和舌骨上均有小齿。眼较大,侧上位。鳃耙外侧较发达,内侧退化,呈突起疣状。鳃膜分离不与颊部相连。背鳍居于体的中前部,背吻距小于背鳍、背尾距。胸鳍侧下位。腹鳍位于背鳍基部的后下方,有腋鳞。臀鳍与脂鳍相对。尾鳍深叉形。侧线完全,居于体中位。背鳍棘3-4条,鳍条10-12条;臀鳍鳍棘3条,鳍条8-11条。 此鱼的体色变化较大,除生殖期外,一般背部呈深紫灰色,体侧稍淡,未成熟个体有8-9枚暗红色横斑,随个体的长大而消失,但有明显的小黑点斑点;腹部为银白色。背鳍、脂鳍和尾鳍与背部颜色相同,胸鳍黄灰色。虹膜为金黄色。在生殖期体侧面出现模糊的红色斑,体色要暗得多。体侧有一些暗色横带。哈纳斯湖的细鳞鲑的形态特征比栖息于额尔齐斯河的细鳞鲑略有差异。前者的侧线鳞和幽门盲囊的数目多于后者,且体形较高。

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二)分布 细鳞鱼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河流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及新疆的一些河流中。在松花江哈尔滨以上的平原地区河流及其支流中也有少量分布。

(三)生活习性 细鳞鱼在黑龙江流域的生活周期为:春季不论是成体还是幼体都由它们越冬的黑龙江河道进入具有较多的冷水的支流中。细鳞鱼就在这些冷水性的支流中产卵,并一直生活到秋季,且摄食强烈;冬季回到黑龙江主河道中,在主河道中度过整个冬季。

(四)繁殖习性 黑龙江流域的细鳞鲑性成熟年龄约为5龄以上,体长在25-40厘米之间,一般怀卵量为4700-7500粒。其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与鱼的体长关系密切。绝对怀卵量随着鱼体积的增大而增大,而相对怀卵量则相对降低。细鳞鱼卵的外形与大马哈鱼卵的外形很相似,颜色为淡黄色。卵径为3.5-4.1毫米[来源:www.613935.com/]。体长42-49厘米鱼的生殖腺在第4-5期,成熟系数为13.6-16.0。自然性成熟群体中,雌、雄性比为41:59。产卵时间约为4-5月,产卵场多在山区河流中,要求产卵场的水流较急而浅,一般在1米左右,底质为砂砾质。产卵水温约为20℃。在水温为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期为45-38天。

(五)年龄与生长 湖泊与河流中的细鳞鱼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异。

(六)食性 细鳞鱼的食物构成中几乎全部是无脊椎动物。6月的摄食较为强烈。 冬季细鳞鱼上入到黑龙江河道的大支流中,并强烈摄食,此时的食物几乎全部转变为鱼类,最主要的为公鱼等。春季回到小的支流中,强烈采食入海的大马哈幼鱼。此鱼主要是依靠视觉采食。

细鳞鲑亲鱼培育是实现生产性人工育苗,发展养殖和增殖生产的前提。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使亲鱼的性成熟和产卵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应根据生态学原理创造出更加接近自然生态条件的培育环境,以促进其性腺发育和产卵繁殖。创造生态条件就是尽可能地模拟生态条件。模拟生态条件应根据细鳞鱼的生态特点来进行,其主要是水温的控制、光线的控制、水流条件的创造。

其中,一是调节光照为2000lx左右;二是于产卵期后的6月至第二年的3月间,调节水深至50-60厘米,产卵期邻近的3月至5月底,再将水深降到30厘米左右,并利用进水口的动力造成水的环流;三是将水温控制在6-8℃之间;四是尽量减少人工鱼体操作,避免鱼体产生应激反应;五是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鱼粉、虾头粉、发酵血粉、活性酵母、豆粕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尽可能地满足其营养生理需要。

野生的细鳞鱼在采捕到以后要经过驯养,否则因其在野生状态下所形成的习性还难以适应人工养殖条件,对其生存和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驯养工作可在池塘内进行。池塘面积不限,普通的池塘即可。驯养时可与虹鳟鱼混养于一起,投喂虹鳟鱼的饲料,使其逐步适应池塘环境及摄食人工饲料。驯养工作最少要进行4-6个月。驯养过程中应交叉投喂活体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前期以活饵料为主,逐步过度到后期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流水速度为0.005-0.2立方米/秒。经研究表明,影响细鳞鱼池塘驯养性成熟的机制主要有:

(一)水流的影响 因在自然状态下的细鳞鱼的繁殖阶段需要一定的水流刺激,在人工条件下也应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水流条件,否则性腺的发育不正常。在上述驯养条件下,到4月中旬,4龄雌鱼的性腺发育至第3期,卵粒不分离,卵巢血管明显;而3龄雄鱼用手轻压腹部已有精液流出。保持水流的速度为0.006立方米/秒,一直培育到7月,雌鱼的成熟系数平均为16.2-17.0,此时通过加大流水刺激,可使雌性亲鱼的性腺发育正常。

(二)水温变化对产卵的影响 细鳞鱼的产卵繁殖是在黑龙江支流中完成的,在自然条件下,随水温的上升,细鳞鱼逐步进入到支流中产卵繁殖。观察发现,当水温低于6℃时,性腺发育多处于第3期,只有少部分到第4期。在其繁殖季节,加大流水刺激,细鳞鱼出现逆水上窜的现象,可使是上溯产卵的反应。当水温达到6℃时,细鳞鱼才出现追逐现象。在培育水温为5℃,但昼夜变化较大时,尽管加大流水刺激,性腺的发育仍不是很好;但若保持水温为6-8℃之间,则性腺的发育则会正常。

(三)应激反应的影响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能使鱼类的固醇类激素等释放量下降,导致卵母细胞迅速退化且不能恢复。细鳞鱼的性情较急燥,特别是在产卵繁殖季节及人工操作检查时,若频繁进行人工操作检查,很容易出现“应激综合症”。因此,在池塘养殖及产卵期内最好不要对其频繁操作。

(四)饲料营养水平 试验表明,营养平衡与否是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重要因素。在池塘饲养细鳞鱼时,因是人工控制的小环境,在无天然饲料条件下只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若饲料营养不平衡和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则细鳞鱼只能维持最低水平的代谢,无法促进性腺的良好发育和内分泌的平衡,会造成生理机能障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