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七里海王凤玲螃蟹养殖-嫁对情郎入对行【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七里海王凤玲螃蟹养殖:嫁对情郎入对行

[致富经]嫁对情郎入对行(20111012)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凤玲是土生土长的七里海镇人。七里海是一片频临渤海的淡水沼泽,因为海水和淡水相邻的缘故,所以七里海特别适合螃蟹的生长,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红火一时的螃蟹产业。

水产局副局长吴士顺:因为河蟹是海水里产卵,淡水里生长的,河蟹的回游,定居在七里海,那个时候河蟹很多。

村民李国村:沟壕、门口、一下雨,到这季节哪里都是螃蟹,连道上爬的都是螃蟹。

村民张云忠:有的时候都爬到屋里去了,水稻割完了以后,圃里全是螃蟹,有的时候不注意把手都扎了。

七里海镇上很多人因为养蟹发了财,王凤玲从小就看着眼馋。

王凤玲:看人家养螃蟹也上瘾,人家挣钱,一亩地那年头好几万元那是钱,谁不眼热。

王凤玲考取了天津农业学院水产专业。1996年大学毕业后,王凤玲回到了七里海。她没有直接去养蟹,而是先找了个有经验的人学习养蟹的实践经验。没想到这次学习却让她意外收获了一段美好爱情。

有一天,王凤玲来到了螃蟹养殖大户王永山的养殖场,想要拜师学艺。当她来到池子旁时,突然有些后悔了,因为她看到池子旁边有好多死螃蟹。

王凤玲:我还说你瞅你那螃蟹养的,都死在池子边一层,那还能挣什么钱,你这还养螃蟹。

王永山:她说这都是死螃蟹,笑话我说螃蟹养得不好,螃蟹都死了,我逗她,我说怎么上的这几年大学。

王凤玲:人家笑话我,这是死螃蟹,就你这学怎么上的,白上了,这不是螃蟹蜕的壳。

在螃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一般要蜕18-22次壳,每蜕一次壳螃蟹就长大一次,学习水产专业的王凤玲当然是知道,但她却从没有见过。

王凤玲:像这种就是它蜕下来的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死螃蟹。

王凤玲:知道它蜕壳,我学过,但是不知道壳什么样,没见过,因为它跟死螃蟹太像。

王永山觉得这个大学生也不过如此,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不得不重新对王凤玲刮目相看。

1996年8月的一天,王凤玲再一次来养殖场找王永山,她突然发现池子里大批的螃蟹正在往岸上爬,她赶忙找王永山告诉他螃蟹生病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王凤玲:我对螃蟹病这方面挺了解,我去他们池子边一看,螃蟹都上边上张着爪,我说这螃蟹不是得病了?

王永山:因为这螃蟹就是两栖动物,有时候在水里,有时候在上面,我都没在意这个问题。

王永山不以为然。心想这个大学生恐怕又要出洋相了。当掰开以后看到螃蟹的腮部已经长满了寄生虫,王永山也开始害怕了。

王永山:一看螃蟹已经都长寄生虫了,当地人都不知道,没人见过这种病。螃蟹得病急得要命。

王凤玲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治好了螃蟹的病,王永山躲过了一劫,对王凤玲心服口服。

王永山:通过这件事吧,小样,这学没白上,还挺管用,这要是把她收为己用多好呀。

当时发生在王永山养殖厂里的疫情并不是个案,七里海的螃蟹养殖场几乎都出现了螃蟹大批上岸死亡的事情。

养殖户:突然螃蟹都往上爬,爬上来以后一看,螃蟹长毛。

养殖户:也不知道它叫什么病,就说它是“上岸病”,可是螃蟹爬上来,就死在边上了。

就在王凤玲给王永山的螃蟹治病之后的一天夜里,有个养殖户给王凤玲打电话说他家的螃蟹快要不行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王凤玲不知如何是好,就给王永山打了个电话。

王永山:那天雨特别大,她说不想去送药了,我跟她说,你哪怕是只挣100元钱也要给别人把药送去,因为养殖户都不易,也许你这点药去了就能避免别人几十万元的损失,咱们还是去。

王永山拉着王凤玲去养殖户家里送药。黑夜再加上瓢泼大雨,王永山吃力地开着车子,坐在车里的王凤玲不知不觉被感动了。

王凤玲:他拉着我去心里一点点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反正从心里对他产生了那种感觉,没表白,也有那种爱慕之心。

王永山:我说不行你嫁给我,因为咱们俩在一起是最好的结合,我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地,咱们俩可以一起干,她就同意了。

那场大雨过后不久,王凤玲成了王永山螃蟹养殖场的女主人。谁知,结婚以后,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灾难一直在无情地考验着这对夫妻。

就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七里海火爆一时的螃蟹产业突然走向了大萧条,从以前80多元一斤一直掉到了10几元钱,直逼成本底线。

水产局:主要还是市场的价格问题,由原来的养殖低潮到养殖高潮,高潮就是养殖的量大了。

王凤玲:苗、蟹,整个一窝蜂都上来,这一下子把蟹的全部价格,包括蟹苗、成蟹都砸下来了。一斤螃蟹才卖十几元钱、二十来元钱,一斤蟹苗才卖几十元钱,三四十元钱,那豆蟹更甭提,更不值钱了。

王凤玲连续两年赔了30万元。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谁都想不到,王凤玲竟然从一个螃蟹的习性中,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这是一只少了一条腿的螃蟹,它是在遭遇到一次危险时为了逃脱,自己把腿切断的,而自切之后不久它又长出了新的腿,王凤玲从这个习性中悟出了一个让她长期受益的办法。

王凤玲:看螃蟹断了腿,看,这是新长出的小肉芽,它遇到危险的时候,或者你这样使劲拿它,它就容易这条腿脱落,它有掉了腿自己逃跑的本能,自切,你看见这小肉芽了,这就是它重新长出来的腿,河蟹具有这种功能,如果这条腿长长就和这些腿差不多了。

记者:腿还能自己长出来?

王凤玲:腿还能长,在这苗的阶段它能长出来,一旦成为成年蟹,成年蟹掉了腿就长不出来了。

螃蟹自己切断腿再长出新腿,这个本能只在生长阶段的前期才具有,王凤玲根据这一特点,将螃蟹的食谱进行了调整,前期喂低蛋白的食物,让螃蟹长骨骼,到了后期用高蛋白的食物让螃蟹长肉。通过这个办法她把大多数螃蟹从一两多一只,养到了2两以上,价格从10多元一斤升至30多元。

这个办法提高了螃蟹质量,让养殖场有了起色。王凤玲就把大批螃蟹苗投入到池里,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2002年七里海湿地大旱,螃蟹赖以生存的水面大幅锐减,螃蟹养殖环境急剧恶化。

王凤玲:干旱时候可怜着呢,你看这大裂口子,都干成这种样子了,比这都严重,大缝大着,看着都可怜,再没有水都像这种程度,都干死了,都成这样了。

养殖户刘建军:河里都没水,河里都没水,就是真没有水,河里都可以跑车了,旱到这个地步。

大旱让许多养殖户心生退意。2003年的一天,一个养殖户找到王凤玲,问她愿不愿意以100元一亩的低价转租自己的养殖场。

付子云:我就是赔怕了,不要了,不干了,就是丢刀洗手不干了。

王凤玲:总而言之还是自己贪心想赌一把,我趁着价低的时候把这些破烂地都收购过来,也许明年就有水了,只要有水,凭我的能力,我肯定能挣钱。

因为地价很便宜,王凤玲接受了付子云的100多亩池塘。接着她又接受了10多家养殖场,使养殖面积猛增到了1300多亩。因为干旱,别人都在退出,她却要扩大,人们都奇怪这王凤玲到底哪根筋搭错了呢?

王凤玲:因为我当时年轻,总觉得肯定可能有低谷就有高潮,有不挣钱的时候它就有挣钱的时候,总琢磨能给这几年坚持过来,我肯定还能挣大钱,能翻身。

王凤玲的这个决定把家里的钱全花光了。眼看七里海还是那么干旱,螃蟹越来越难养,赔钱是一定的,而王凤玲非要死撑着,王永山再也沉不住气了。

王永山:年年不挣钱,年年干,一直干了这么多年,好几年没挣钱了,我跟她说转行干别的,她不干,性格挺倔强的,她想一定能干好,总是想坚持。

夫妻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既然王凤玲非要一条道跑到黑,作为丈夫的王永山也不再劝她。为了降低风险,王永山决定自己去做别的生意,万一螃蟹有什么闪失他好补贴家用。王凤玲很感激丈夫给自己做的一切,她希望干旱早点过去。让王凤玲没料到的是,池塘里的水一年比一年少,甚至出现了可怕的裂缝。

合同是白纸黑字,1000亩地的租金是必须要交的,为了养螃蟹王凤玲已经好几年入不敷出了,每当丈夫把外面辛苦赚回来的钱默默地塞到她手里的时候,她都感到揪心地痛,但此时的王凤玲已经别无选择,只能硬扛。

既然天上没水,那就向地下要水。王凤林打了4口井,往池塘里蓄水。

王凤玲:打井也没缓解,打井电费很贵,井水也贵,那几年我们可怜着,可怜死了,都有点那种感觉。

王凤玲相信靠她的大个螃蟹一定有翻身的那一天。当池塘里的注满水的时候,她赶紧把苗放了下去,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些注入池中的井水正在酝酿着一场可怕的灾祸。

2005年王凤玲的螃蟹就要上市了,每天王凤玲都要到池塘边细心查看,生怕出什么意外。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池子里的水好像不对劲了。

王凤玲:我去看那池里的水都有点发红了,特别是下风头,都有一种那种红的起粘性的那种感觉。

王凤玲在水中发现了大量的寄生虫,她知道这与井水有关系,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她马上向池子里投放了杀虫剂。

当天晚上一阵电闪雷鸣把她惊醒,她担心池子里撒的药会不会被大雨稀释,挣扎了一会,因为太困她还是带着侥幸睡着了。

王永山怕妻子担心,天一亮就出去查看,回来以后告诉王凤玲什么事都没发生。

王凤玲:说没事,没事,他越说没事我越不放心,最后我说不行,我非得赶紧看看去。

丈夫的故作镇静让了解他的王凤玲看出了端倪,她立刻赶往螃蟹池,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正如她担心的那样,大雨稀释了杀虫剂的药效,大批得了病的螃蟹爬上岸后集体死亡,损失超过100万。望着遍地的螃蟹尸体,王凤玲整个人都傻了。

王凤玲:到那边我一看,池子边都是死螃蟹,我就堆在那了,当时都懵了,傻了,你说刚开始有点转机,又发生这种事,自己都后悔,那次你要是早点把药撒上,早早往外放水,也不至于到这份上,还把这么多池塘都糟践了。

她懊悔自己的大意,痛恨自己的固执,不但把丈夫的几十万家底败光了,还欠下了几十万外债,她觉得自己太自私、太没用了。

王永山:作为男人,我应该把这事挺下来,日出东海落西山,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因为你哭,你哭能顶什么用,你哭太阳也得落山,事情总会过去的,其实我对她也挺怨恨的,当时不让干非得干,但是事发生了不能怨她,她也是为了好,我就陪着她出去借钱,继续养。

王凤玲并没有就此止步,她认为当地除她以外几乎没人养蟹了,价格已经见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等到翻盘的一天。她决定借钱重来。然而,对于一个屡战屡败赔光家产的人,谁还敢借钱给她呢?一天,王凤玲敲开了好朋友李国春的家门。

王凤玲:去了二哥不让干了,不让干,顶着困难不是也过来,最后还是说,借,没辙,这都是不错,要是赔了不还,二哥也没辙,最后反正是借了几万元。

李国村:哭了,当时,在我这就哭了,看着她我也不好受,豁出去了,她赔了就赔了,赚了就赚了,既然朋友关系到这份上了,没办法还是借给他们钱了。

常言说机会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就在王凤玲东拼西凑几十万元,重新养蟹的时候,一件大喜事突然出现了。

2005年底当地政府出台了保护七里海湿地的措施,政府从别处购买商品水注入七里海湿地。拥有1300多亩湿地的王凤玲一下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2006年的一天,养殖场突然来了几个人,他们取走了3样东西:池塘里的泥、池塘里的水、还有池塘里的螃蟹。当时谁都没在意,而这件事却彻底改变了王凤玲养殖场的命运。

原来,来人是宁河县质监局的人,他们取走3样东西为的是给七里海的螃蟹申请地理标志。

质监局:从她的养殖场采集的样本,应该说她螃蟹养殖场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养殖环境,从养殖规模上讲,投料、技术上讲,都是我们宁河县规模比较大,而且比较规范的企业。

2006年以后,王凤玲的螃蟹带上了标志性的小牌子。

质监局:这个地区有这么一个好的产品,因为这是一个质量标志,所以国际上特别认这个标志。

从那以后王凤玲的螃蟹从一斤30多元串升到六七十乃至100元以上。

王凤玲:这只螃蟹得有半斤多重。

记者:半斤多能卖多少元钱。

王凤玲:半斤多的就得卖到一百六七十元一斤。

历经了10年的磨难王凤玲终于苦尽甘来,之后她牵头成立了河蟹养殖合作社,在她的带动下,七里海重振雄风,迎来了久违的热闹。

2011年,王凤玲利用七里海湿地保护的优势,开辟了钓螃蟹等农家乐项目。画面上的这些人正在做当地的一种传统小吃,蟹面,制作这样一盆正宗的蟹面需要5斤以上的螃蟹,而这样一盆蟹面,在这里能卖到1000元左右。截止中秋节,2011年,王凤玲的河蟹销售收入已突破3000万元。

编导:林玉红王茜

摄像:颜志宏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