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林下蟾蜍养殖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林下蟾蜍养殖技术

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无尾目、蟾蜍属,因能够生产蟾酥、蟾衣、蟾干等名贵中药材而备受关注。蟾蜍在水中繁殖,卵孵化成蝌蚪亦在水体内生活,当逐渐变态成幼蟾蜍时到陆地生长,以昆虫等各种小动物为食。林下养殖蟾蜍,优越的生态环境可为蟾蜍生长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蟾蜍可以消灭林下害虫,两者相得益彰。要想提高蟾蜍养殖效益、加快林木生长,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1. 春季浅翻林地,疏松土壤

经过冬季的沉实,林地土层质地逐渐板结、实密,对于蟾蜍的出蛰和蚯蚓等蟾蜍饲料的生长都极为不利,因此,需要对林地土层进行疏松,在雨水季节前后、蟾蜍出蛰前,可以采用旋耕机进行浅层旋耕,旋耕深度5厘米左右,不宜深旋,避免损伤林下土层中蛰伏越冬的蟾蜍、蚯蚓等,旋耕时还要注意距离树木主干根部0.8米左右,避免伤及树根。旋耕可破除林下土壤板结层,对树木根系透气呼吸亦有益处,可为树木的快速生长奠定基础。

2. 设置防逃设施

在林地周边设置防逃设施,避免蟾蜍外逃,也能够防止外来敌害生物入侵。由于蟾蜍跳跃能力较弱,防逃设施不必设置过高,可以采取鱼花布网片、塑料膜、石棉瓦等防逃设施,有条件时可以建造砖墙作为防逃设施。鱼花布网片为20~60目,网片宽1.3米,长度视林地周长而定,设置时沿林地周边开挖30厘米深的沟,每隔3米固定设置1根支柱,支柱采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竹桩或木桩,高1.5米,埋入地下0.5米深,地上部分为1米;网片附于支柱上,网片底部埋入地下30厘米深,地上部分为1米,并在网片内侧缝制30厘米宽的塑料膜,塑料膜下部缝于网片上,在防逃设施拐角处设置成圆弧形,塑料膜防逃设施同网片防逃设施一致。石棉瓦防逃设施底部也要埋深0.5米左右,地上部分留1米为宜,并架设固定杆固定。砖墙砌成单砖,建成1米高,以水泥挂浆,内侧墙壁抹光,拐角处砌成圆弧形。防逃设施建造要在蟾蜍出蛰前完工。

3. 开挖储水池

在林间开挖储水池,用于蟾蜍的繁殖及林间环境保湿,储水池宽2米、长5~10米、深30厘米左右,以塑料膜铺底,防渗保水,储水池上口与地面平齐,储水池内设置若干小土堆,栽植水草,水体设置适量浮萍、水葫芦等漂浮植物,以备蟾蜍繁殖之用。在储水池的一端开挖排水沟,排水沟位于树木行间,深30厘米,(www.613935.com)宽50厘米,与林地周边排水沟相通,便于根据储水池水质情况进行适当换水,储水池按每亩1个的数量开挖。

4. 设置作物秸秆等有机物

在林地顺树木的行间,设置长条状作物秸秆等有机物,有机物不要压实,形成空心虚状,宽度80厘米左右,厚度50厘米左右,长度与林地长度相当。要适当对有机物进行喷水,使其保持60%的含水率,一般每10天喷1次水,采用喷雾器喷洒,为加速有机物的腐化,当气温超过15℃以上时,喷洒的水体中可以添加1%~2%的EM液。有机物不仅可以作为蟾蜍的栖息场所,还是蚯蚓及各种昆虫滋生的场所,设置有机物能够提高蟾蜍天然饲料的供应量,促进其繁殖与生长。

5. 投放蟾蜍,增殖蚯蚓,设置诱集灯

按每亩林地1000只的数量投放蟾蜍,蟾蜍在出蛰后直接从田间捕获,采用长杆网兜捕获法,把捕获的蟾蜍用清水洗净后在暂养池中暂养1周,然后剔除有病、受伤和体弱的蟾蜍,把健康的投放到林间,任由其自主爬到栖息处生活生长。投放蟾蜍的同时,在有机物秸秆条处增殖蚯蚓,选择优质蚯蚓种投放其中,有机物腐化后可作为蚯蚓优质饲料,促进蚯蚓的繁育,任由蟾蜍采食。在林间设置适当数量的黑光灯或普通日光灯诱集飞虫,采取定时自动开关方式控制,每天傍晚时分开启诱集灯、黎明自动关闭。诱集灯不要设置过高,以1~1.5米为宜,诱集飞虫汇聚灯下,便于蟾蜍捕食,诱集灯功率以20瓦为宜,按每1~2亩林地设置1盏的数量配置,使用诱集灯诱集飞虫既可消灭林间害虫,又能为蟾蜍提供丰富的动物饲料。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傅村渔技站 邮编:27760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