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江河野生鱼类的人工鱼巢增殖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江河野生鱼类的人工鱼巢增殖技术

针对目前江河渔业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遭破坏、江河野生鱼类资源日趋减少这一现状,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9年3月19日~5月20日,经过精心布置,在梧州市长洲水利枢纽上游江段实施了为期两个月的人工鱼巢增殖试验,并初步取得了成功,为西江增殖野生鱼类120多万尾,效果显著。这是梧州市乃至广西第一个成功以人工鱼巢为载体增殖江河鱼类资源(粘性卵)的技术,为促进江河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竹子,直径3.5~4厘米,芦苇草、水葫芦、大芒草,各种绳索。

2.方法

(1)鱼礁的制作。选择叶大、韧性强的老芦苇和芒草,从末端裁起,将芦苇和芒草裁剪成长度约60~70厘米的草条,然后将若干草条整齐地在中间处捆绑成直径约8厘米的草团,使两端叶子尽量散开,以增加鱼礁面积,一个草团即为一个鱼礁。

(2)鱼巢框架的制作。先取4根竹子,扎成规格为6米×7米的长方形框架,中间在等距离处加固两条与长边平行的竹子作横梁以确保牢靠,然后在长边上每隔50厘米处平行横拉一条绳子作横纲,用于悬挂前面制作好的鱼礁,竹子接口处用绳子扎实。此时形成一个完整的鱼巢框架,共制作了30个鱼巢框架,面积达1000平方米。

(3)负巢的形成。将制作好的鱼礁,用细绳悬挂在龟巢框架的横杆上,悬线长约20厘米,以保证鱼礁入水深度可达20厘米以上;每隔50厘米一个,每根横杆约20个包礁。约200个鱼礁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鱼巢框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鱼巢。30个鱼巢共安置了5500个鱼礁。

(4)鱼巢的设置

安置点的选择:选取避风、浪小、水质清新、水流缓慢、靠岸水域安置鱼巢。先前可询访当地有经验的渔民,了解周边水域是否经常可见有鱼戏水,安置点尽量靠近有鱼戏水的水域处。

设置:于2009年3月19日,将设计好的鱼巢缓慢移入水中,分两排,呈一字型排列,每排15个鱼巢,两排并列排列,鱼巢连接处用结实的绳子扎实扎紧,防止脱落。鱼巢中间空隙用水葫芦塞满,起遮掩作用。

二、人工鱼巢的管理

鱼巢入水开始,便由专人进行管理,主要措施有:

1.密切观察水质条件,作好相关水化因子记录,如水温、水色、透明度等。遇到水混浊时,污浊物会依附在鱼礁上,应及时清洗掉。

2.维护鱼巢和周围水域的安定:鱼巢设置后,吸引野生鱼群聚集于此,会有渔民在鱼巢或周围水域捕鱼,尤其是非法电鱼,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野生鱼群的产卵,影响增殖效果。因此,定期到设置点禁止渔民在鱼巢周围水域捕鱼,特别是非法电鱼,应予坚决杜绝。

三、试验结果

1.第一阶段

鱼巢入水两周后,即4月初,技术人员进行了第一次观察,结果在鱼巢中央区域的少许鱼礁上发现了少许黄白色、颗粒大小接近筷子头大的鱼卵,总共约有1000多粒。据附近有经验的渔农分辨,认为是鲤鱼卵。由于鱼巢入水时间不长,江中野生鱼类尚未习惯于此新环境中产卵,因此产卵量相当有限。

2.第二阶段

随着人工鱼巢入水时间的延长,附着物增多、流水刺激和江水水温升高等因子的作用,预计产卵量将会有所增加,于是,技术人员于4月20日进行第二次观察。结果发现,60%的鱼礁上均粘附有黄色、颗粒大小铅头大和黄白色、颗粒大小筷子头大的鱼卵,较多的个别鱼礁的芦苇叶和芒草上粘附的鱼卵数约为300多粒,其余的从30粒到100粒等不同数量都有,其中以黄色鱼卵居多。而用作遮掩作用的水葫芦,则很少有鱼卵粘附。从4月21日开始,江水水温持续升高,期间有几次大雨,江水上涨,刺激鱼发情产卵,预计产卵量更加多,此时应为鱼产卵高峰期,因此技术人员每隔三天对鱼巢进行一次观察。结果发现,淤泥附着物少的鱼礁,80%的都附着鱼卵,淤泥多的鱼礁上产卵量则少,甚至没有。

3.产卵总量

3月19日到5月20日,技术员前后共观察统计了11次,5500多个鱼礁所得产卵总数约为150万粒。野生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孵化率可达80%,按此推算,可为西江增产120多万尾鱼,对西江鱼类资源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将大大促进西江野生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分析与讨论

1.初步掌握了江河鲤鲫鱼自然产卵的特点

通过试验,掌握了江河中鲤鲫鱼自然产卵特点:在水温达到17℃以上时就在各类水体中产卵,且为粘性卵,呈黄绿色,常粘附在水浮莲及其他水草上。本试验中发现在水葫芦遮掩下的芦苇叶上附有鱼卵的数量比没有水葫芦遮掩的芦苇叶上的要多。此外,在观察统计卵粒时,发现不少卵壳粘附在鱼礁上,可推断为受精卵自然孵化成小鱼后所留下的卵壳,说明受精卵在水温20℃以上经2~4天即可孵化成小鱼,但若遇低温阴雨天或河水变浊时,受精卵则会死亡。

2.采用多根须水葫芦诱产效果好

前期本试验过程利用大芒草、芦苇进行诱产,效果不错,但发现芒草、芦苇不耐水泡,易腐烂。中后期,增加了多根须的水胡芦做诱产,结果表明诱产效果优于芒草、芦苇,而且克服了芒草、芦苇不耐水泡,易腐烂的缺点,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漂浮水面,较难固定,易被风浪冲走。

3.鱼巢设置点选址要恰当

尽量选择周边经常有鱼打水的水域,因为鱼类自然产卵时会选择一个所在生态环境适合其产卵所需的场所,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选择点水质清新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卵效果,此次试验过程中有个明显现象就是,干净、附着物少的鱼礁,粘附鱼卵多;反之淤泥阳着物多、腐烂的鱼礁,粘附卵就少。因此,鱼礁受污染程度小,保持干净,产卵效果则较好。

4.设置时间要及时

本次试验时间稍偏晚,入水时已经是3月下旬,此时当地水温早已达到鱼类产卵的18℃水温。据当地渔民介绍,此水域每年的2月中旬,就有许多鱼在江中戏水、开始发情产卵了,其中鲤鱼较常见。本次试验结果出现黄色小颗粒卵多、白色大颗粒卵少,说明鲤鱼卵较少,按照渔民说法,可以解释为鱼巢入水时间过晚,鲤鱼产卵峰期已过,黄色小颗粒卵极可能为其他野杂负类所产,所以建议以后要结合当地实际,准确设置入水时间,以取得更大增殖效果。

5.观察时间点要把握好

由于鱼卵2~3天后便可自然孵化成稚鱼游入江中,因此,为尽可能地准确掌握鱼产卵数量,必须在鱼产卵高峰期进行密切观察,即每隔两三天观察、统计一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