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东港海蜇立体混养模式介绍[每日农经]【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东港海蜇立体混养模式介绍[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一村一品新农村:东港海蜇的软效应

记者张洁:一个方圆不足五平方公里的小岛,人口只有1700多人,但是靠海水养殖,每年从海里捞出的收入却有3000多万元,他们捞的是什么呢?

记者:你这船上捞的最大的一个能有多重?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村民刘显春:五七多斤。

记者:五七多斤?

刘显春:五十多斤。

记者:五十多斤。听错了。那五十多斤你能捞上来吗?那么重。

刘显春:我们俩捞。

记者:两个人捞,平均一天这一船能捞多少?

刘显春:三四千斤。

记者:三四千斤多少钱?

刘显春:一万二三。

记者:养海蜇跟养虾比哪个容易一点?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村民邹长安:养海蜇容易。养虾还得喂,这个不用喂,喝海水就妥了。

记者:多重?

收购商:112斤。

记者:多少钱?

收购商:4.5元/斤。

记者:准备收多少?

收购商:2万多斤。

于敏和:现在的市场价格比较乐观,每市斤4.5元左右,今年海上欠收,价格只能上涨不能下降。

小岛村的海蜇价格好可是和品种分不开的。他们养殖的就是这种漂亮的“面蜇”。

实习记者梁松松:都说海蜇蛰人,我刚跟人学了一招,现在就试试。成功。放回去吧。看看还活吗?好好的。又游了,不错。

记者:都知我们道海蜇蛰人,主要是什么地方蛰人?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敏和:主要是下面分泌一种毒素。

记者:这儿?

于敏和:对。一方面是防卫用,另一方面摄取食物。

记者:我碰一下。

于敏和:没有事这个是它的卵巢。

记者:一个海蜇能繁育多少海蜇卵?

于敏和:上亿。

记者:上亿,这也太多了。这个海蜇皮真厚,差不多有三四厘米。

于敏和:三四厘米。

记者:看多厚。

小岛村位于辽宁边境城市丹东的东港市,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小岛村人在海水养殖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小岛围起了8000亩水面搞海蜇生态养殖,不过以前这里可没人养海蜇,养的都是对虾。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敏和:对虾的疾病始终没有攻克。所以海蜇属于对虾养殖品种之后的代替项目。

就是这个代替项目却给小岛带来了每年3000多万的收益。当地人把这软软的海蜇带来的效应称之为“软效应”。不过,小岛村可没走单一养海蜇的路子,他们走的是立体混养的模式。

于敏和:我们现在都是搞立体养殖,虾、蜇、贝混养。其它的项目收入在1000万元。

记者:您这是干什么?

东港市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颖:加盐。

记者:加盐是为了让它保鲜吗?

刘颖:对呀。保证它的质量。

记者:这个?

刘颖:海蜇头。

记者:能拿出来看一下吗?

刘颖:可以。

记者:像这样的海蜇头你们加工之后能卖多少钱?

刘颖:1市斤25元左右。这边有海蜇盖。

记者:这是海蜇盖,能拿起来吗?哇,好大,像这样的海蜇盖,加工完了怎么个价钱?

刘颖:一般在1市斤8元左右。

记者:一年能加工多少?

刘颖:现在没加工完,估计五六七十吨。

从海蜇养殖、到产品加工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今年一个更大规模的海蜇加工基地将在小岛建成。

于敏和:这就是我们村新建的海蜇加工厂,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吸收180-190人。

一村一品百业兴,如今小岛村的变化可大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记者:您瞧这个大院子就是他们其中一户农户的家。下面我们看看里面什么样子。

记者:家里几口人?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村民:肖玉梅三口人。

记者:几间房?

肖玉梅:四间房。去年盖的,花了十多万元。

主人介绍说他的房子就是按照当地新农村的模式因地制宜建造的,如今村里不少人都在高高兴兴地盖新房呢。小岛村是东港市海蜇产业的一个代表,现在东港市沿海的几个村镇也利用虾池搞起了蛰、虾混养。东港海蜇的“软效应”在逐渐扩大。

东港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李长儒:目前我们东港市养殖海蜇面积7万亩。海蜇养殖为东港广大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实习记者梁松松:现在我就在饭店里面,我现在就捞个海蜇,请大师傅做几道拿手的菜。

凉拌海蜇很多人都吃过,不过这热炒海蜇估计很多人没尝过,味道怎么样呢?

上菜喽,这个是五彩大拌。这个是热菜海蜇炒肉丝。这个是老醋蛰头,还有一个是拌水蛰。到底好不好吃,请消费者品尝一下。

消费者:味道不错,清凉爽口。

消费者:味道别有不同

消费者:今天是大开眼界。

消费者:ok

电话:13904258642

责编:冯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